鏖战华东(一):战神亮剑一苏中七战七捷
引语:
苏中七战七捷,行云流水般的用兵之道!
1946年6月底,随着国民党军队进攻我中原解放区,决定中国命运的国共两党的内战终于爆发了。国民党军调兵遣将,准备向苏大举进攻。
驻守在常州的国民党第1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在与上司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密商后,制定3进攻苏中的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如下:黄百韬的25师从扬州向邵伯、高邮进攻;李天霞的83师以泰兴为基地向兴化进攻;王铁汉的49师以南通为基地向如皋、海安等地进攻;行动的时间定在7月15日。
准备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
为了应对国民党精锐部队的进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他把华中野战军陶勇的八纵和王必成的六纵恢复原来的番号:陶勇部为1师,粟裕兼任师长,陶勇为副师长;王必成部为6师,谭震林兼任师长,王必成为副师长。
当时华中野战军这两个主力师和其他部队共19个团约3万余人驻扎在如皋、海安一带。
黄埔一期毕业生中“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
国民党第1“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不是无能之辈,他指挥5个整编师共15个旅约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靖江、泰兴、泰州一线,企图先占如皋、海安,尔后再沿(南)通(赣)榆公路和运河一线向北进攻,与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相配合,夹击苏皖边解放区首府淮阴。
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
敌人已经扑过来了,究竟先打哪一路敌军呢?泰州之敌离我军最近,威胁较大;但泰州城较大,在当时算是个中等城市,并且四周水网、沼泽密布,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也不是歼敌的理想战场。
苏中七战七捷形势图
而泰兴、宣家堡一带是敌整编83师两个团刚刚占据解放区不久的地方,立足未稳,虽然两地各有1个团把守,并且临时修了一些简易工事,但远不如泰州、南通城的坚固。
没有当上整编74师师长的国民党军83师师长李天霞骄狂自大,目中无人,他曾扬言说,他的一个师能打遍苏北无敌手,83师的56团团长和57团团长也扬言,他们是天下第一团,能吃掉他们的部队在全中国还找不到,敌人太骄横了!
自古云:骄兵必败。
粟裕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陶勇的1师和王必成的6师共计12个团打掉泰兴、宣家堡这孤立、分散的2个团的敌军。我军与敌军的兵力比较是6:1,一旦打掉泰兴、宣家堡的敌83师两个团,可以把其他几路敌人调动起来,为打第二仗、第三仗创造战机。
1946年7月13日早晨,陶勇率1师从如皋出发,王必成率6师从黄桥出发。经过一路急行军,黄昏时分,1师和6师分别了接近泰兴、宣家堡。
奔赴战场的人民解放军
泰兴县城位于长江沿岸,城墙有7米高,城外面还有30米宽的护城河,工事比较坚固。
泰兴城外的公路可通往靖江、扬州、泰州等敌人据点,是国民党军向解放军进攻的出发地之一。
防守泰兴城的是李天霞的整编83师19旅57团和配属的一个山炮连。
我军担任主攻任务的6师16旅48团和18旅52团。
晚上9时,王必成的6师,突然向敌人发起了猛攻,泰兴的敌人猝不及防,遭受打击,一下了慌作一团,“天下第一团”乱套了,一个劲地向城外打炮。
拂晓时,解放军扫清了外围据点,逼近城垣,城内敌人拼命顽抗,大炮、机枪从城头上向下猛烈还击。
早上6时,指挥员便下达攻城命令,解放军从南门发起猛攻,仅20分钟就打开了突破口,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胡宗林带着一个班,首先登上城头,击退了反击之敌,掩护全营向纵深发展。
支援前线的民工
53团、47团也从北门突破,冲进了城内,占领了东西大街,一直打到敌57团团部庆云寺门前,歼敌大部。
陶勇的1师在攻打宣家堡的敌人时,由于兵力没有展开,只有一个8团向敌人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打得很不顺利,敌人利用各种武器,组成交叉火力网,犹如一道道密密移动的火墙,压得8团前进不得。
陶勇师长赶到宣家堡阵地,重新调整了攻城部署,兵力增加到三个团,一举突入,歼敌大部,逃窜之敌被打援部队全歼。战至15日晨,宣、泰战斗结束,两个扬言天下第一团的敌人被歼灭3000余人。
(一战一捷)
宣、泰战斗打响后,李默庵急令南通、白蒲、泰州、李堡、扬州的敌人向宣、泰两地增援。
李默庵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家堡、泰兴,急令49师师长王铁汉率部占领如皋后,向泰兴增援,还命令79师、83师和由江南增援的65师进占泰兴向如皋开进,企图用4个师夹击华中野战军。
粟裕得知敌情变化后,便开始筹划第二仗怎么打。
他觉得如果就近打前来增援之敌,可以就近用兵,部队不至于太过疲劳,但增援之敌警觉性高,早被人民解放军的围城打援打怕了,很有可能一打就跑,不利于大量歼灭敌人。
如果这样,敌49师可能会攻占如皋,使华野主力侧翼和后方受到威胁。
而如果远距离奔袭49师,则既能解如皋之危,又可大量歼敌,而且49师不会想到华野会来奔袭,对我毫无防备。
所以,他决心采取后一个方案。
粟裕司令员命令1师、6师、7纵向如皋方向急行军。
长途奔袭的解放军战士
部队接近如皋时,1师师长陶勇派人向粟裕报告,说他们在7纵的配合下,已将49师师部和26旅包围在鬼头街、田肚里。
6师的王必成也派人来报告,说他们将79旅包围在杨花桥、宋家桥地区。
经19日、20日两夜攻击,如南战斗胜利结束。如南战斗歼灭49师师部、26旅及79旅大部,共计歼敌1万余人,活捉了敌少将旅长胡琨。
(二战二捷)
蒋介石风闻宣泰、如南战斗吃了亏,气得打电话给门生李默庵,命令他采取兵分两路战术,解决苏北问题:一路是整编74师和新5军,由浦口出发,向天长、盱眙、淮阴进攻;另一路是160旅、187旅、148旅及49师残部,向海安进攻。
海安是华中野战军机关的所在地,即是苏中的首府,又是苏北的重要名城,如果轻易被敌人占领,对苏中解放飞影响很大。
敌情发生了变化,我军也要调整作战布置。
粟裕司令员亲自带着一个参谋,冒着大雨,一路骑摩托车、坐黄包车、骑自行车、步行,一天一夜,赶了300多里路,终于到了淮安,向华中分局汇报了关于苏中前线情况。要求:一、通过华中军区,将5旅和军区特务团调来苏中前线,可以解决续战能力问题;二、由管文蔚的7纵4个团在海安阻击敌人,大量杀伤敌人后,放弃海安。
华中分局听了粟裕司令员的报告和建议后,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他们将粟裕的建议变成华中分局的意见,上报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
中央军委回电:同意。并指出:“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总以打胜仗为原则。敌以十万大军向我进攻,我损失若干地方是不可免的。你们应有对付恶劣环境之精神与组织准备。”
中央军委同时还批准将5旅和特务团调往苏中前线。
粟裕司令员在返回前线时,管文蔚正指挥7纵的4个团在海安打防御战。
顽强阻击敌人
粟裕冒着弹雨来到海安城7纵指挥所,鼓励外加赞场地对7纵司令管文蔚说:“你们打得顽强,打得出色,4个团4 000人顶住了7个旅5万敌军的疯狂进攻,你们再坚持打一天,然后撤出海安,看看敌人占领海安后的动向,再打第四仗。”
当粟裕司令员回到华中野战军指挥所时,指挥所已从东台移到海安的小村子。
粟裕一到指挥所 ,侦察科长前来,向粟裕等领导报告说,“7纵从7月30日至8月3日,顶住5万敌军,歼灭了3 000人后,已按计划撤出海安,李默庵和王懋功坐着吉普车,随63旅、105旅、148旅占领海安后,正在开庆功会呢,说他们消灭了我军5.5万人。”(三战三捷)
管文蔚的7纵在海安防御战后,主动撤出海安,李默庵的部队占领了如皋、海安后,认为己经实现了国防部的进攻苏北战略目标,认为共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李默庵命令部队沿泰州、姜堰、海安、李堡及角斜至海边,建立东西防线。
敌人计划下一步是分兵“清剿”,频繁调动部队,各部队之间将出现相互调防接防的动向。
情报处向粟裕报告,新7旅从海安调到李堡接替105旅防务。65师要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25师和99旅的防务。
“太好了!”粟裕一拍桌子,“歼敌良机已到。我们第四仗有目标了!”
他手指地图上李堡的位置说,“我们就在这里奇袭敌105旅和新7旅。敌人交接之际,思想麻痹,秩序又乱,这是我们出击的最佳时机,这个机会不可失。”
8月7日晚,新7旅从海安东进,接替105旅在李堡的防务。
粟裕果断下达命令,令陶勇的1师攻歼李堡、角斜的105旅;王必成的6师16旅攻歼丁家所的106旅一个团;管文蔚的7纵及10旅位于贲家巷东南及西场,合力求歼海安东援之敌新7旅。
参谋处的参谋们立刻向各部下达作战命令。与此同时,谭震林率5旅和特务团赶过来,参加苏中作战。同时,新2师副师长成钧、5旅旅长宋文、政委邓少东也来到指挥所,请求分配作战任务。
大家正讨论着,侦察科长跑来报告说:“粟司令,敌人已开始调防,西起扬州,东到海安300里地段上,处处可见敌人调防。而且都是一字形长蛇阵,头尾不相顾,成了我们的活靶子。1师、6师、7纵已经出发,他们绕开大路专走小路,越过几十道小河,估计晚上可以全部到达指定位置。”
粟裕司令员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
李堡之敌,原是105旅的314团,刚刚移驻李堡东面的杨家庄。新7旅少将副旅长田从云率十九团来李堡接防。105旅少将旅长金亚安正在旅部门口向田从云办交接。
准备发起进攻的人民解放军
突然四周枪声大作。顿时,李堡镇一片慌乱,17团刚到李堡镇,对地形不熟,也弄不清防御工事在哪里,只得拿起枪仓促应战。
田从云抓起电话,向海安呼救,可是电话没有声音,线路断了。
陶勇带着部队杀进镇子,将慌乱的敌人分割成七八块,战斗持续到后半夜,金亚安、田从云两将军和士兵们已无力抵抗,打起白旗,举手投降了。
第二天拂晓,陶勇又带着部队攻打杨家庄的314团。
孤立无援的314团,抵抗了半小时后就全部缴械投降。
驻扎在海安的新7旅不知道李堡发生了战事,第二天上午9时,率21团按计划向东开赴李堡。
中午到达洋蛮河时,就被埋伏在路边的6师和7纵全歼。
此战前后仅20个小时,歼灭一个半旅8 000余人。
105旅少将旅长金亚安,新7旅少将副旅长田从云被俘。
(四战四捷)
李堡战斗后,粟裕分析敌人态势,认为敌人的力量已被分散,如皋以南交通线上,敌人兵力薄弱,他决定避开正面,向敌人占领区腹地进攻。
粟裕召开作战会议,向大家传达了中央指示。粟裕司令员总结道:“李堡战斗,战果颇丰,歼敌8 000人,而我军却无什么伤亡。根据中央军委提出打分散之敌和交通警察总队的指示,我提议缩小进攻正面,不攻白蒲,从丁堰、林梓打开缺口,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具体部署为:以七纵袭击海安、立发桥,第一军分区佯攻黄桥,第9军分区围攻南通。我们四面出击,主力南下,1师攻打丁堰,6师攻打林梓,5旅打东陈。拿下丁堰、林梓后,各路敌人必将来援,尔后再择其一路歼灭之。”
作战会议召开后,粟裕、谭震林指挥1师、6师、7纵和5旅向南开进,三支部队如三把尖刀,向敌人的腰捅去。
战斗中的人民解放军
陶勇的1师接近丁堰镇的交通警察总队时,7团、8团从东北和西北方向,杀进敌军阵地,敌人从梦中惊醒,仓促还击。
交通警察总队尽管是清一色美械装备的敌人,但战斗力却差到姥姥家了,拂晓时分,丁堰之敌被全歼。
王必成的6师下午接近林梓后,晚9时,6师各部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林梓攻击,在炮火的掩护下,6师4个团同时向敌军发起冲锋,战斗不到两小时,共歼两个交警大队和二十六师残部一个营5 000人。(五战五捷)
丁堰、林梓战斗后,粟裕、谭震林接到报告:李默庵发现解放军主力在如皋附近,以为解放军的目标在如皋,便令黄桥的99旅向如皋增防。
同时,李默庵命令黄百韬率整编二十五师沿运河大堤北上,向邵伯进攻,配合进攻淮北的国民党军夹击淮阴、淮安。
粟裕司令员认为,防守邵伯是重点,为解邵伯之危,决定采取“围魏救赵”战法。
于是,命令10纵和第2军分区坚守邵伯,以7纵佯攻海安,主力1师、6师及5旅和特务团由丁堰、林梓西进,准备围攻泰州,调动进攻邵伯的25师回援。
华中野战军各部立刻按作战计划行动。
当.主力部队走上了如皋至黄桥公路时,侦察员向粟裕报告说,前面发现由黄桥东开的99旅和护送99旅的187旅、79旅一个团。
准备向敌人发起进攻
真是送到嘴边的肉,粟裕司令员针对这一情况,就地歼灭两个半旅的计划立刻产生了。
行军中遭遇的敌我双方立即交火,经短促激战,6师将99旅迅速包围在分界;1师将187旅和79旅一个团包围在加力。
为迅速歼灭被围之敌,粟裕命1师先派一个旅协助6师吃掉了99旅,尔后两师合力,夹击加力之敌。
结果,敌两个半旅被歼1万7千余人,无一漏网。
(六战六捷)
如黄路战斗一结束,粟裕、谭震林就接到10纵关于邵伯战斗的详报。
8月23日,黄百韬指挥二十五师向邵伯、丁沟、乔墅一带进攻,邵伯是水网地区,河流港汊纵横交错,地域狭窄。
25师进入邵伯后,处处受制,战斗进行了4天,除了在阵地丢下大批尸体外,什么也没捞到,后又听说99旅、187旅、79旅一个团在如黄路被歼,25师赶紧缩回了扬州。
(七战七捷)
粟裕司令员
苏中战役始于1946年7月13日,终于1946年'8月27日,历时一个半月,此役七战七捷,歼敌6个旅5个交警大队5万3千余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结语:
在整个苏中战役,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的兵力,抗击12万国民党军队,整个战役,始终占据着主动,七战七捷,歼敌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万3千余人,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和声威,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
苏中七战七捷要么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分散孤立之敌,要么通过大踏步的前进或后退来调动国民党军队,创造出以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