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阁

  此条目介绍的是清朝仿效明朝制度建立的内阁。关于清朝仿效西方实行的责任内阁制,请见“大清帝国内阁列表”。

清朝内阁满语:ᡩᠣᡵᡤᡳ
ᠶᠠᠮᡠᠨ,转写dorgi yamun)是清朝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1]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九年(1670年),历时共二十七年确定。清朝也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2 官职设置
  • 3 附属机构
    • 3.1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 3.2 中书科
    • 3.3 分办本章处
  • 4 沿革
  • 5 历任阁员
  • 6 参考文献
  • 7 参见

历史沿革

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设立文馆,命令儒臣入值。天聪十年,改设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及内秘书院,统称内三院,各置大学士一人[2]。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会、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撰外国往来文书及中央诏会、祭文。内弘文院掌历代善恶记注,侍读皇子、教导诸亲王。是清代内阁之始。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设置满汉大学士,不居官,兼各部尚书头衔[3]。同年六月,大学士冯铨洪承畴力争恢复内阁票拟权,多尔衮听从他们的建议[4][5]。然而,票拟不到一年,多尔衮即认为,“凡陈奏章,照故明例,殊觉迟误”,往往误事,于是决定各部院以及各省文武官员奏章不再经由内院大学士票拟。所奏与六部无涉者,如条陈政事、外国机密、奇特谋略等本章,“俱赴内院转奏”。顺治二年,内三院规定为正二品机构,以翰林官分别担任。三院上并题名“内翰林”字样[6]

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7]。顺治十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另外设置翰林院官职,以大学士分别兼任。设置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诸大学士仍兼任尚书[8]。顺治十八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另外设置翰林院,改三院为内阁,设置满、汉大学士四人[9]。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将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10]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因为对西北用兵,诏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随后军机房改称为办理军机处,并规定诸大臣陈奏,平常事务使用奏疏,经由通政司递上,交给内阁拟旨处理;重要事情使用奏折,经由奏事处递上,交给军机处拟旨,皇帝亲自阅览,朱笔批示处理。从此以后,内阁权力向军机处转移,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11]。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12]

雍正九年,开始设置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规定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员限,取消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以三殿、三阁为定制。然而保和殿大学士自乾隆三十五年傅恒死后,即未再授[13]。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取消大学士兼各部尚书虚衔[14]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旧内阁和军机处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15]

官职设置

内阁结构中有[16]

  • 大学士正一品,满、汉各二人,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满员为二品。 雍正八年改定均为正一品。
  • 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满、汉各一人,由六部尚书内特简兼任,辅佐大学士。
  • 内阁学士从二品,满洲六人,汉四人,掌敷奏。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五年均定为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衔者正三品。雍正八年定为从二品,皆兼礼部侍郎衔。
  • 内阁侍读学士从四品,满洲四人,蒙、汉各二人,掌典校。顺治八年设,起初兼太常寺卿衔,旋即停止。雍正三年,定为从四品。
  • 内阁侍读正六品,满十人,蒙古、汉军、汉各二,掌勘对。
  • 典籍正七品,满、汉、汉军各二人,掌出纳文移。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钤往来文牒。
  • 内阁中书正七品,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三十人,掌撰拟、翻译。
  • 贴写中书,正七品,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

附属机构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结构中有[17]

  • 兼理大臣,无员限,由满汉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中挑选兼充。
  • 委署主事,满洲缺一人。
  • 行走司官,汉缺四人。均从吏、兵、刑、工四部司员中挑选兼充。
  • 笔帖式,四十人。
  • 额外笔帖式,八人。

中书科

中书科结构中有[18]

  • 稽察科事内阁学士,满、汉各一人,由内阁学士内特简。掌稽颁册轴。
  • 掌印中书,满洲缺一人。
  • 掌科中书,汉缺一人。
  • 中书,并从七品。满洲一人,汉三人,掌缮书诰敕。
  • 笔帖式,十人。

分办本章处

  • 满本房,司缮写
  • 汉本房,司翻译
  • 蒙古本房,司翻译外藩属国文字
  • 满票签处,司缮写满文票签,记载谕旨撰文之事
  • 汉票签处,司缮写汉文票签,记载谕旨撰文之事
  • 除此之外尚有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副本处,饭银库,俱由大学士委侍读以下官司之。惟批本处额置满洲翰林官一人,请旨简派。有中书七人。满中书内补授。

沿革

  • 天聪二年

    • 建文馆,命儒臣分直
  • 天聪十年
    • 更名为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三院,号称内三院。始亦沿承政名,后各置大学士一人。
  • 顺治元年
    • 置满、汉大学士,不备官,兼各部尚书衔,满员一品,汉员二品。
    • 置学士满、汉军各三人,汉学士无员限,满员二品,汉员三品。
    • 置侍读,满洲十一人,其中清文五人,清汉文六人,蒙古、汉军、汉各三人
    • 置典籍,满、汉、汉军各三人
    • 置中书,满洲七十五人,蒙古十九人,汉军十三人,汉三十六人
  • 顺治二年
    • 定为正二品衙门,翰林院并入,以翰林官分隶之。三院上并加“内翰林”字。
  • 顺治八年
    • 置侍读学士,满、蒙、汉军各三人,兼太常寺卿衔,寻罢。
  • 顺治十年
    • 置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
  • 顺治十五年
  • 顺治十八年
    • 康熙即位之后,复三院旧制,废翰林院
    • 侍读学士,满洲增二人,蒙古增三人
  • 康熙九年
    • 仍别置翰林院,复改三院为四殿二阁
    • 大学士,置满、汉共四人
    • 侍读学士,增满洲四人,余改置二人
    • 学士,满洲改置二人,
    • 侍读,蒙古、汉军各置二人,裁汉缺
    • 典籍,改为满、汉、汉军各二人
  • 康熙十年
    • 学士,满洲增四人,以后即保持为六人。汉军、汉改置各二人
  • 康熙十一年
    • 学士,汉增二人
  • 康熙十二年
    • 学士,并汉军缺入汉缺,以后即保持为四人
  • 康熙三十八年
    • 侍读,裁清文一人,裁清汉文二人。寻复增二人,以后即保持为十人
    • 中书,裁满洲、汉军各五人,裁蒙古三人,裁汉四人
  • 康熙六十一年
    • 初授协理大学士事,为协办大学士的前身。
  • 雍正三年
    • 侍读学士,定从四品
  • 雍正四年
    • 侍读,汉置二人
  • 雍正七年
  • 雍正八年
    • 大学士,满汉员并定正一品
    • 学士,满汉员并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侍郎衔
  • 雍正十年
    • 以青海告警,设军机处,内阁之权渐轻
    • 置协办大学士,厥后多至六人,少或一二人
  • 乾隆十三年
    • 始定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员限,省中和殿,增体仁阁,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唯保和殿不常置。嗣后授保和者止傅恒一人
    • 中书,裁汉三人
  • 乾隆十七年
    • 侍读学士,裁汉军缺,只保留汉缺
  • 乾隆五十八年
    • 大学士停兼尚书衔
  • 宣统三年
    • 改组内阁,别令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序次翰林院。裁内阁学士以下官。

历任阁员

参考文献

  1. ^清史稿》(卷174):“清大学士,沿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2. ^清史稿》(卷114):“初,天聪二年,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十年,更名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始亦沿承政名,后各置大学士一人。”
  3. ^清史稿》(卷114):“顺治元年,置满、汉大学士,不备官,兼各部尚书衔。”
  4. ^清史稿》(卷237):“旋与同官冯铨启睿亲王,复明内阁故事,题奏皆下内阁拟旨,分下六科,钞发各部院。”
  5. ^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382页
  6. ^清史稿》(卷288):“二年,定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之。三院上并系“内翰林”字。”
  7. ^清史稿》(卷114):“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8. ^清史稿》(卷114):“十年,置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十五年,更名内阁,别置翰林院官,以大学士分兼。殿阁曰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仍兼尚书,学士亦如之。”
  9. ^清史稿》(卷114):“十八年,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仍别置翰林院,改三院为内阁,置满、汉大学士四人。”
  10. ^清史稿》(卷115):“十六年,命侍讲学士张英等入直南书房。先是诏册词命多由院拟,至是始为西清专职。后改归军机处。”
  11. ^清史稿》(卷114):“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顾南书房翰林虽典内廷书诏,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12. ^清史稿》(卷288):“八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13. ^清史稿》(卷288):“雍正九年,礼部尚书陈元龙、左都御史尹泰特授额外大学士。置协办自此始。厥后多至六人,少或一二人。乾隆十三年,始定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员限,省中和殿,增体仁阁,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唯保和殿不常置。嗣后授保和者止傅恒一人。”
  14. ^清史稿》(卷288):“五十八年,停兼尚书衔。”
  15. ^清史稿》(卷288):“宣统三年,改组内阁,别令大学士序次翰林院。”
  16. ^清史稿》(卷114):“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尚书内特简。正一品。学士,汉洲六人,汉四人。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五年,并改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者正三品。雍正八年,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侍郎衔。典籍□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正七品。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汉各二人。初兼太常寺卿衔,寻罢。雍正三年,定从四品。中书,正七品。满洲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汉军八人。贴写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
  17. ^清史稿》(卷114):“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兼理大臣无员限。满、汉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内特简。掌察诸司谕旨特交事件,督以例限。委署主事,满洲一人。行走司官,汉四人。并于吏、兵、刑、工四部选补。笔帖式四十人。额外笔帖式八人。”
  18. ^清史稿》(卷114):“中书科,稽察科事内阁学士,满、汉各一人,由内阁学士内特简。掌稽颁册轴。掌印中书,满洲一人。掌科中书,汉一人。中书,并从七品。满洲一人,汉三人,掌缮书诰敕。笔帖式十人。”

参见

旧官制
中枢部
佐理部
帝室部
新官制
(1911年)
内阁
其他
参考:萧一山. 《清代通史》修订本 1. 台北. 1962: 503.
宰相
列表
先秦春秋战国
冢宰 · 卿士(周) · 太宰 · 左师 · 右师 · 司城(宋) · 令尹(楚 · 徐 · 越 · 巴) · 中军将(晋) · 司徒(鲁) · 当国为政(郑) · · 相邦
南北朝的宰相
尚书
三省
宋的同平章事等

北宋元丰改制至元末


辅政大臣1
明朝
清朝
现代
内阁总理

大清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
国务总理2(国务院) → 行政院院长行政院,今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注1:明太祖废相后,皇帝自兼相权、亲辖六部、皇权大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等的职权与前朝宰相实有差距。
注2:袁世凯大总统时期(1914年-1916年)改为政事堂国务卿。
(0)

相关推荐

  • 清朝都有哪些官儿,你知道吗?

    清朝都有哪些官儿(上) 1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皇帝制王朝.这个非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兴盛,也带来了衰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故事. 我平时在古玩市场里办公,市场里清朝的古董最多,大家 ...

  • 纪晓岚跟和珅斗?从官位上看,纪晓岚被和珅压着打

    人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来形容权力的威力.在现实当中,别说官大一级,就是官大半级,也照样压死你,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是可以整天跟和珅叫 ...

  • 对比明清两代翰林院,浅谈清朝在翰林院的三大“创新”

    前言:翰林院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特殊的机构,它是封建社会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官僚结构,同时,它带有极其鲜明的儒家文化色彩.西汉的杨雄的<长杨赋>中曾云: 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 ...

  • 刘墉和他的父亲刘统勋谁的官更大?

    相比于父亲刘统勋,刘墉在民间的名气更大,那么在历史上,他们父子二人谁的官职更高呢? 我们先来说说刘墉.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父亲刘统勋进士出身,爷爷也是进士出身,老爷爷还是进士出身.生于书香门第,名门 ...

  • 清朝 内阁官报关于袁世凯的谕旨

    内阁官报.清政府公布法律命令之刊物.清宣统三年闰六月二十五日(1911.8.19)由<政治官报>改名而成.皇族内阁主办,北京内阁印铸局发行.日出一册.专载谕旨.章奏和法令,规定" ...

  • 清朝首任内阁(庆亲王内阁):内阁总理大臣...

    清朝首任内阁(庆亲王内阁):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乾隆帝曾孙,满洲镶蓝旗)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徐世昌(天津人)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广东佛山人) 民政 ...

  • 清朝末年皇族内阁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责任内阁出现在清末,它成立于1911年5月8日,由当时的庆亲王奕劻组阁,同时废除军机处.颁布<内阁官制>和<内阁办事暂行章程>.责任内阁的设立本是创举,但由 ...

  •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太医,将宫廷秘方无偿捐国家,今103岁仍在看病

    有言云"医者仁心",在我们历经了无数生活磨难的人类发展史中,那一心为了治愈他人的医师们可谓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人.疾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们的健康,而他们的使命就是穷尽毕生所学,来 ...

  • 鼎盛时期的清朝,疆域达1300万平方公里,在当时世界排第几?

    前言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战争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我们生在不和平的年代,却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在我们享受惬意生活时,可能在世界某个角落炮火连天. ▲清朝全盛时期版图 一 ...

  •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我们在看一些清朝历史剧如<雍正王朝>时,会接触到总督.巡府.知府等官名,大多对此了解不深.那清朝题目所指的都是什么官呢? 这涉及到清朝官制.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清朝 ...

  • 民间故事:清朝一小偷,外出行窃当晚未归,引出一场奸杀案

    清朝康熙年间,湖州城南逸老堂左侧的大路上,出现了一个死者.根据仵作的检验,死者身体上有五处被斧子砍击的伤痕,脑袋上的两个伤口是致命伤.官府随即画影图形,贴出告示,让人认领尸体.告示贴出几天之后,长兴县 ...

  • 清朝奇案:绝美妇命丧雨夜,知县妙计拿真凶

    清道光年,江苏常州府有一华姓富户,主家单名安字.家底厚实,钱财万贯.亦或是华安年少时纵欲过度,被酒色腐蚀了身躯,到了中年其妻才为他诞下一子,老来得子却是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华安随意给其取名叫之华二.街 ...

  • 清朝楷书第一能手,300年没对手!

    今天我们介绍一个被忽略的楷书大家,在他的身上的趣事很多,并且距离我们比较近,对于他的书法,我们也能够较为直观地去看欣赏和看待. 他就是"清四家"之一的成亲王. 成亲王是乾隆皇帝的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