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福建这里的甲亩饭,你尝过吗?

惠安 小岞的甲亩饭,是45岁李丽英小时候的味道。她说,甲亩饭是她儿时记忆里最难忘的一道菜,是大人对她的一份疼爱。而这份独属于惠安小岞的味觉印记,伴随着物质条件渐好被遗忘时,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李丽英是土生土长的小岞人,也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惠安女服饰 代表性传承人。19日,她招呼了几位惠女姐妹,给大家露一手,除了蒸煮甲亩饭,还有虾米煎、鱿鱼母炖瘦肉汤……海的味道,文中揭晓。

甲亩饭是家中男丁或最小的“特供”

在惠女家园主楼左侧,是一个紧邻的传统式厨房,两个柴火土灶,是较为早期农村烧饭方式。据说,从这里烧出来的美食,不仅带着传统的味道,也充满着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厨房里,身着惠女服饰的李丽英喊来其他惠女一起帮忙,烧柴火的、刷锅的、烧水的、备料的,大家各自分工,忙得不亦乐乎。

准备材料

先把准备好的 干贝 、牡蛎干、瘦肉、大米,开始装在小罐子里

装了四种食材后即将开始煮

把装好食材的小陶罐和汤放在大锅里炖

小虾米和 地瓜 粉搅拌在一起,用来炸,就是美味的小食品

甲亩饭、虾米煎、鱿鱼母炖瘦肉汤,是李丽英准备制作的三道美食。她取出专用于蒸煮甲亩饭的器皿,惠女们开始往器皿里装料,先在底层铺上一层大米,接着往里放数块 海蛎 干、干贝、瘦肉,再铺上一层大米,再铺上海蛎干、干贝、瘦肉,就这样来回操作三次,一个个像茶壶的器皿被装得满满当当。等所有器皿都装好了料,往里头加些水和鱼露,李丽英再取出白纱布给每个器皿口一一封绑,总算能下锅了。

贤惠而美丽的小岞惠安女,都是这样煮美味给心头肉吃的

“蒸煮甲亩饭时,锅里的水一定要没过每一个器皿口,这样饭才能煮熟。”李丽英介绍。接着,她们又往锅里加了些地瓜和地瓜干,同时蒸煮。而蒸煮甲亩饭大概要1个小时,火候不需要特别讲究,但一定要警惕火不能灭了。

“记忆里,母亲就是这么煮甲亩饭的,地瓜汤才是大家日常吃的饭,甲亩饭则是家中'特供’。”李丽英说,甲亩饭得是家中的男丁或最小的孩子才能吃到。而她是幸运的,虽说是女孩,却是家中老小,孩提时,曾吃到过几次。当时,日子过得穷,只有地瓜可以吃,大米简直是稀有物,地瓜汤里只能见到稀啦啦的几颗米粒,甲亩饭也不是随时能吃得到。那时不懂大人的心思和疼爱,要是懂事的话,她会分给大家一起吃。

不是山珍海味 被很多人“遗忘”了

甲亩饭蒸煮期间,李丽英和姐妹们又开始做其他两道美食。小岞的正宗鱿鱼母有去风湿、腰酸、养气血的作用,用鱿鱼母炖瘦肉汤,过去经济条件差时,是当地女人坐月子补身子时才吃得到。如今,已经成为当地村民饭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小时候,只有家里最小的、比较会读书的人才可以吃到

昨日一早,李丽英就到市场挑了块新鲜的猪肉,她们把鱿鱼母和猪肉依次切成块,盛入器皿内,加入开水后,直接放入锅中炖汤。“不用加任何调料,鱿鱼母自带盐味和鲜味。”李丽英说。另一道美食则是虾米煎,是当地人日常饱腹充饥的常见食物。勤快的惠女们利索地将虾米放进加了水的 地瓜粉 里搅拌均匀,待锅热了,倒入适量油,便可摊煎虾米煎了。虾米煎要煎得好吃,火候十分关键,过火了容易焦。

鱿鱼母瘦肉汤:材料就是鱿鱼母和瘦肉一起熬汤

忙碌了约一个小时,两道美食完成了,大家满心期待的甲亩饭也能出锅了,三道热腾腾的美食上桌,虾米煎、甲亩饭,就着鱿鱼母炖瘦肉汤,简直是绝配,李丽英和姐妹们一边聊着天,一边开心地吃了起来。

“我长这么大,都还没吃过甲亩饭呢。”52岁的惠女李雪珍说道。小时候家里煮过甲亩饭,但她是家中长女,底下还有5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她只能看着弟弟妹妹吃白花花的大米饭,看着都觉得香咧。“后来经济条件是好了,米饭不再是稀罕物,想吃甲亩饭随时可以煮,却也没了那个心思。”李雪珍说道。当尝到了这碗甲亩饭,小时候那种吃不到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无论如何,吃到了也算是弥补遗憾。

美食开吃起来

而在李丽英的心里,则是另一种滋味。她说,甲亩饭虽说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却藏着小时候的味道。8岁后,好像大米就开始放开供应了,但甲亩饭因制作起来比简单的蒸煮白米饭来得麻烦,便被很多人“遗忘”了。

致力弘扬惠女文化 体验惠女风情

李丽英是土生土长的小岞人,也是 泉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女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她热爱惠女文化,这些年,专门研究、传承、弘扬惠女文化,推陈出新,除了提及的留住传统美食外,她成立的“惠女家园”里,还能体验到传统惠女服饰、民俗婚礼等各种惠女风情。

小岞全镇与海边

“我小时候就跟着身边人学过惠女服饰制作技艺,但我生性又爱自由,所以年轻那段时间曾到外面打拼过。”李丽英说,她曾开过广告公司,扛过石头,学过油漆活,当过裁缝,卖过鱼,拉过大锯,经营过影楼。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因为喜欢家乡的民俗风情,她想把它们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

土生土长的小岞人李丽英

李丽英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她生性喜交朋友,爱好摄影,认识了许多外来的摄影朋友。这些朋友对独特的惠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要她扮演导游角色。2012年,她索性关掉了泉州的影楼,回到小岞,成立了惠安女创作基地,把传统的惠女服饰制作技艺拾捡起来。

2016年,李丽英为进一步扩大惠女文化影响力,在小岞镇赤湖林场,成立了“惠女家园”,让游客深度体验惠女民俗文化。

眼前这位干练的惠女,头戴红布花头巾,身着传统惠女服饰,腰系精美宽大的银腰带,看上去美极了。她最近的烦恼是,虽然在这些年的努力下,当地很多年轻女孩家里都有压箱底的传统惠女服饰,但惠女服饰并没有成为她们日常穿着的选择,她想在传统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更适合年轻人的款式。

来源:海峡都市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