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作书时,胸中各有其欲学之古帖,亦有其自己欲成之风格。即偶有惬意处,亦仅是在此数幅之间,或一幅之内,略有成体段者耳。他人学之,籍使是其惬心处,亦每是其三四之三四,况误得其七六处耶。这段话很有意思,能解释很多问题,或说是对书法的困惑。我佩服启功书论,并不是因为他写的多高妙,反而很通俗,比古人通俗的多,层次也低的多。但是他讲问题,总能讲到一个人的心底,而且总是能抓住我们学不好的最主要矛盾。在写作品时,我们写的每个字,在潜意识中都有两个出发点。第一是脑子中临过的古帖模样,也就是在古帖中这个字是怎么写的,第二是自己想要造就的模样,也就是想按自己的处理方式来书写。但是每次写完,总会发现不足的地方。即便有好的地方,也不过是一两幅,或者一两行而已,距离他的目标,差的很远,达不到十之三四。如果别人去学他的字,即便是认为学的好的地方,也不过是得到了他十之三四的十之三四,至于他的十之六七,就都是错的。这话中有两个坑,第一个是我们创作时的心态,第二个是我们学帖时的心态。首先说临帖,不学今人自然有不学今人的道理,启功又直言一遍。这话或许是启功对学他字的人说的。启功认为自己只得了古人十之三四,而别人认为启功好,则全盘学启功,这就是从十只三四上开始学,故而古人讲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如果你是练启功、二田字书友,那你继续练吧,不要听我胡扯,我说的都是错的。这话可以用来解释为何不能学今人,亦可解释为何学古人也不要全盘照抄。那古人写字就一定好吗?也未必,因为高手也都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有好的不假,但肯定不都是好的。米芾在《中秋诗帖》中说,写信也是一件难事,一首诗写了三四次,每次只有一两个好字。这也就是说,古人写字,对自己也有水平要求,不是成了书法家就完事了。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学赵孟類的楷书,有人专门挑一些简单易学的入手。这是赵孟類的真迹不假,这个简单也不假,但是这个水平高吗?那你二十年以后出名,是不是证明你现在写的字也是好字呢?
交易担保 红松学习课堂 零基础学习书法,一定要知道这些技巧! 小程序
这是赵孟頻而20多岁时的作品,即便写的不错,也只是针对初学者,其实这本帖用笔功夫很一般。再比如学文征明,看到了一本比较容易的行草,学不学?当然不学!这行草也是文征明二十多岁的作品,只能说是有天赋,但用笔依然不够精到。所以学古人就得学名篇,而且在选帖时必须要看简介,也就是别人对这本字帖的评价。在每本字帖的扉页,都应该由这样的一段话,只要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字帖,都会有这样的-段评价,选字帖时一定要看看这些评价。如果是从网络_上看电子版,则就要取找找名家点评,里边的优劣好坏就了然于胸。临古人还是要选一些大众字帖,如找一些赵孟頻董其昌王铎苏轼等人的一些小众字帖,想练出跟别人不同的东西,反而会因小失大。这是一个坑,我以前就专门练过一段时间偏门,上边两个字帖也都练过。那时候不知道笔法,也不懂好坏,练过今人的,二田的启功的都写过,后来别人说不好,就开始思考古人好在哪,后来觉着还是古人写得好,于是就纯学古人。因为自学的路比较难,所以就想找一些简单的入手,练着练着发现还是不对劲,于是回归到了很多名家必练的一些名帖,才有所好转。另一个坑就是很多人学字,一开始学了外形,感觉写的不错,于是就急欲创作,并且还想找出个人风格。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创作时你脑子里想的古人字,但笔下却因为随性,因为想创造自己的风格,给二次加工了。这对练字来说是一处大伤,因为你把错误的东西又加深了一遍印象。在不懂笔法之前,不要急于创作,这个很关键。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没练几年,为了出作品就每天练一会,创作一会,这样很不好。可能创作的那一会随性,就把你之前认真练的一两天的肌肉记忆给打破了。比如这个,一看就是认真临过帖的,文征明的东西不少,但是笔法非常不纯熟,而且也没规律,很多自己发挥的东西。那肯定会有人问,难道只能练不能创作吗?也不是,主要是要讲方法。一开始创作,最好是“集古字”,把一首诗的单字都查出来,看看古人怎么写,然后临,每个字临临写写之后,就背临。如果你只是学了今人,哪怕学启功二田,也好歹算学到了一些有用东西。如果你学古人学了半吊子就开始自己琢磨创作,那就是在用自己这二年的“学习成果”折磨古人作品,最终害的是自己。如果你临帖有基础了,也能感觉自己临的有点样子了,就不要急着创作。哪怕别人管你要作品,你也要克制上手就写。往往这些随性的意识,或者像创新的意识,会冲淡你脑子中学到的古人精华。如果有人管你要作品,你就让他等两天,自己在家琢磨琢磨,用集字的方法去创作就好了。你当今人为何好多年轻人都可以上国展?都可以写的像字帖?那是天赋吗?其实都是集字集出来的,一幅字临上几十几百次,在背着写出来就好了。你见过的那些当代名家在人前肆意挥洒,其实都是练到一定程度的功夫。如单论作品的水平来说,他们细致推敲出来的作品一定比肆意挥洒的要强.上不少。只是因为他们水平高,所以肆意挥洒让人看着也舒服。今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好作品都是琢磨出来的,不是“创作”出来的。真正靠意识写出来的作品,一次成型的,去看看十大行书,基本都是有特定的环境。就连写信这种事,古人都很讲究,有时一封信要写很多遍才行。所以不要急于创作,即便要创作,也要讲方法,不要让自己前几天的努力练习成果毁于几张写不好的废纸。话说回来,急于创作是这个问题,一天连着临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也是这个问题,他们的道理都一样。一个阶段最好就只练一种字体,用一种方式强化对古帖的记忆能力,强化对古人笔法细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脑子里记的更深,在手.上写的更熟。这就好比你连续早起两天,第三天懒觉睡到中午,那前两天努力就白费了。如果坚持半个多月早起,那即便偷懒两天也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起早的习惯。启功这句话带出的一些经验,真的要好好注意一下,百分之九十多的人都会中招。想练好就要合理避免这些坑,这个真会让你少走很多年弯路。有时候辛辛苦苦几年练笔法,就毁在了三五个月的放浪或者别人的几句吹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