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受朱元璋赏识,助朱棣创永乐盛世的户部尚书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朱棣在榆木川病危,对身边的人说,“夏原吉爱我。”
夏原吉是什么人,为何朱棣临终时仍对他念念不忘?
夏元吉是户部尚书,深受朱棣倚重,有一种说法认为:没有他,就没有永乐盛世。
夏原吉从政近四十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辅佐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助朱高炽、朱瞻基成就仁宣之治,对明初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
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诚实干练得到朱元璋的赏识,朱棣即位后,对夏原吉更为倚重。
一、初入仕途,颇受朱元璋赏识
夏原吉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比朱棣小六岁。
夏原吉,字维喆,他的祖先是江西德兴人。因为夏原吉的父亲夏时敏出任湘阴教谕,所以在湘阴安家。
夏时敏去世后,夏原吉的母亲独力支撑家庭生计。夏原吉自幼勤奋好学,由乡荐进入国子监学习,被选入皇宫书写制诰。有的太学生时而大声说笑,而夏原吉却总是正襟危坐,朱元璋见了觉得他很特别,于是提升他为户部主事。
户部事务繁杂,夏原吉总是处理得很有条理,户部尚书郁新很看重他,将许多具体的事务交给他办理。
户部有位刘郎中,对夏原吉的才能心怀忌妒。当时郁新上奏弹劾各司不尽心办事之人,朱元璋本想不予追究,但是郁新坚持己见,认为不能宽恕,朱元璋十分生气,问郁新:谁让你这么做的?郁新回答:“堂后书算生。”(《明史·列传·夏原吉》)
朱元璋于是将书算生下狱,刘郎中趁机进言:指使郁尚书的人是夏原吉。
孰料朱元璋却将刘郎中与书算生一起处置,朱元璋说:夏原吉能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是在诬陷他。
“原吉能佐尚书理部事,汝欲陷之耶!”(《明史·列传·夏原吉》)
二、被建文帝提升为户部右侍郎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提升夏原吉为户部右侍郎。建文元年二月,建文帝令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担任采访使,巡视各地。夏原吉去了福建,经过郡县时,考核吏治,体察民情,各地百姓心悦诚服。后来,夏原吉又去了蕲州。
三、朱棣即位后,对夏原吉委以重任
朱棣即位后,有人捉来夏原吉,朱棣将夏原吉释放,并且提升他为户部左侍郎。
有人对朱棣说:夏原吉在建文朝颇受重用,不可委以重任。
朱棣没听,下令将夏原吉与蹇义同时提升为尚书,夏原吉为户部尚书,蹇义为吏部尚书。
朱棣任用的第一位户部尚书是夏原吉的老上司郁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郁新卒于任上。
夏原吉出任户部尚书是在郁新去世之后。
夏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出赋税、徭役等具体规定,并且提出三十余条建议,都简单、方便、容易遵守,夏原吉说:政策施行后如果难以有效执行,将会加重百姓负担。
浙西发生水灾,有关官吏治水没有效果。永乐元年,朱棣令夏原吉去浙西治水,随后让侍郎李文郁当他的副手,又让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给夏原吉。
夏原吉奏请沿着大禹治水的三江入海故道,疏通吴淞江下游,并且使吴淞江上游与太湖相接,量地建闸,根据季节变化蓄洪、泄洪。朱棣全部准许。
夏原吉于是调集十余万民工,动工治水。完工后返回京师,对朱棣进言:虽然洪水已经从故道流入大海,可是支流尚未全部疏通,非长久之计。
永乐二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奉命出发,疏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少卿袁复担任他的副手,不久,朱棣又让陕西参政宋性辅助夏原吉。这年九月工程完工,洪水泻去,苏州、松江一带的农田全都从中获益。
永乐三年,夏原吉返回京师。这年夏天,浙西发生大饥荒。朱棣令夏原吉带着俞士吉、袁复及左通政赵居任前去赈济,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且发给受灾百姓耕牛、稻种。
有人提议把洪水退后的淤田租给百姓耕种,夏原吉急忙上书加以阻止。姚广孝从浙西回到京师后,夸夏原吉有仁爱之心。
不久,郁新去世,朱棣将夏原吉召回京师,让他主持户部事务。
夏原吉奏请裁撤冗余机构和人员,节省财政开支,均摊赋税徭役,严明盐法、钱钞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垦,便利商贾,朱棣对这些建议全部采纳。
“请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明史·列传·夏原吉》)
夏原吉把各地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记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随时查看。
有一天,朱棣问夏原吉:天下有多少钱财、谷物?
夏原吉对答如流,回答得十分详细。朱棣从此更加倚重夏原吉。
当时,靖难之役刚结束不久,朱棣要封赏功臣,“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明史·列传·夏原吉》),不久调动八十万大军出征安南,打造巨舰派郑和下西洋,建造北京宫殿,这些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全部从户部支付。夏原吉用心筹谋,尽量支付。
永乐六年,朱棣令夏原吉监督军民运输木材到北京,还让锦衣卫同行,以惩罚怠工之人,夏原吉担心受罚的人太多,便事先告诉众人,大家十分感激。
永乐七年,朱棣离开京师,来到北京,因为这次朱棣并非领兵出征,没必要让皇太子监国,因而朝廷的主要官员也跟着朱棣来到了北京。
这年三月,朱棣下令在北京设立行在六部。
除了主持户部事务,夏原吉还兼职处理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务。
有两名指挥冒领月俸,朱棣打算下令处斩,被夏原吉及时劝阻。
永乐八年,朱棣御驾亲征,夏原吉辅佐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总负责行在九卿事务。
当时各司刚刚成立,每天早晨,夏原吉辅佐皇太孙处理政务,退朝后,各部官员围着夏原吉请示事情。
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批复,毫不慌乱,当时无论行在的官员,还是京师的官员,都对夏原吉十分恭敬。
朱棣回来后,赐给夏原吉钞币、鞍马、酒肉,大加赏赐。不久,夏原吉跟着返回京师,朱棣令夏原吉陪朱瞻基去附近的乡村观察民间疾苦。
夏原吉拿了些碎黍子给朱瞻基品尝,他说:希望殿下把这个吃了,了解百姓生活的艰难。
九年任满,夏原吉与蹇义参加朱棣设在便殿的宴请,朱棣对群臣称赞二人有名臣风范。
“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明史·列传·夏原吉》)
从此,夏原吉多次侍从皇太孙,在途中随事进言,使皇太孙受益良多。
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殿落成,朱棣派夏原吉去京师召太子、太孙来北京。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夏原吉回到北京后,向朱棣进言:连年营建,现在终于完工,应安抚流亡人员,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休养生息。
永乐十九年四月,新建成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被雷击中,发生火灾,夏原吉再次提出先前的请求。朱棣立即令有关官吏推行。
朱棣下诏请群臣直言进谏,很多大臣进言:“都北京非便”(《明史·列传·夏原吉》)。
朱棣一气之下,下令杀主事萧仪,朱棣说:迁都之事,是和大臣反复商议后才决定的,并非轻率之举。
言官于是弹劾大臣。
朱棣让言官和大臣全都跪在午门外,相互辩论,大臣纷纷骂言官。只有夏原吉上奏说:言官应诏进言无罪;臣等充数的大臣,不能辅佐陛下处理大事,罪在臣等。
朱棣听后,怒气稍减,将言官和大臣全都宽恕了。
有人认为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回答:我等任职已久,虽然言语失当,幸得陛下垂怜,如果言官全部获罪,国家损失不小。
夏原吉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事情,并不计较个人得失,众人开始对他心生佩服。
夏原吉虽然是户部尚书,朱棣每次遇到国家大事总是召夏原吉前去详细讨论。朱棣每次来到便殿门口,都召夏原吉谈论很长时间,朱棣左右之人都不得凑近去听。
夏原吉退下后,则谦虚恭敬,就像未曾讨论过重大事情一样平静。
平定交阯后,朱棣问:升官与赏赐哪样可行。夏原吉回答:赏赐只有一次,支出有限,而提升官职,则日后的开支无穷无尽。朱棣采纳夏原吉的建议,进行赏赐。
平定了山东唐赛儿起义后,三千余胁从者被捉至京师,夏原吉向朱棣求情,朱棣下令宽恕。谷王朱橞叛乱,朱棣怀疑长沙有人与朱橞共谋,夏原吉以家中百口人的性命为之担保,朱棣于是不再追究。
四、向朱棣直言进谏,获罪入狱
永乐十九年冬天,朱棣打算远征漠北,令夏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商议,他们都认为不应出兵。还没来得及上奏,朱棣便召见方宾,方宾极力进言军费缺乏。
朱棣心中不快,把夏原吉召来询问边防用的粮草储备情况。夏原吉回答:连年出兵,毫无收获,粮草储备已经用了十之八九,而且灾荒不断发生,内外俱疲,更何况陛下身体欠安,尚需调养,请选派将领出征吧。
朱棣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令夏原吉去开平治理粮食储备。然后召吴中进见,可是吴中的回答与方宾一样,朱棣更加生气,下令召回夏原吉,把他关进内官监。
大理寺丞邹师颜因为曾代理户部事务,也被关押起来。兵部尚书方宾畏惧自尽。
朱棣于是下令抄没夏原吉的家产,除了赏赐的钞币外,仅剩布衣瓦器。
第二年,朱棣率军北征,粮草用尽带兵返回。后来,朱棣又接连率军出塞,都没有找到敌人。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回师至榆木川时,朱棣病重,对身边的人说:“夏原吉爱我。”
五、朱高炽即位后,继续重用夏原吉
朱棣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师的第三天,太子朱高炽来找夏原吉,哭着告诉他朱棣去世的消息。夏原吉伏地大哭,许久不能起身。
朱高炽让他出狱,商量丧礼事宜,又问夏原吉赦免诏书的内容。
夏原吉回答:赈济饥民,减轻赋税、徭役,停建下西洋取宝船,停止向云南、交阯采办金银。朱高炽全部采纳。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下令恢复夏原吉的官职。夏原吉在狱中时母亲去世,向朱高炽请求归乡守孝。
朱高炽说:爱卿是老臣,当与朕共度艰难。于是赏赐了很多财物,让夏原吉的家人办理丧事,令驿站车马送回安葬,令当地官吏治丧。
夏原吉不敢再提回乡之事,不久,被加封为太子少傅。吕震以太子少师身份位列夏原吉之上,鸿寺胪卿引震位列其下。
不久,朱高炽又进封夏原吉为少保,让夏原吉同时领取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少保三份俸禄。
夏原吉坚持推辞,朱高炽同意他辞去太子少傅一职,赐给他“绳愆纠缪”银章,并且在两京均为其建造府第。
六、夏原吉备受朱瞻基信任和倚重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到北京,夏原吉奉遗诏到卢沟桥迎接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后,因夏原吉是先朝重臣而倍加亲近、倚重。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叛,也以“靖难”为理由,檄文列出大臣的罪状,夏原吉排在首位。
朱瞻基连夜召集群臣商议。杨荣第一个站出来,劝朱瞻基亲征。朱瞻基有些为难。
夏原吉说:陛下忘记李景隆的故事了?昨天臣看见派遣的将领,命令一下,脸色都变了,一旦上阵,结果可想而知。而且兵贵神速,应轻装疾进,先声夺人,杨荣的计策很好。
朱瞻基于是决定亲征。获胜回朝后,加倍赏赐夏原吉,赐给他三个守门人。夏原吉以无功为由推辞,朱瞻基不听。
宣德三年,夏原吉跟随朱瞻基北巡。朱瞻基拿夏原吉的干粮品尝,笑着说:这么难吃?夏原吉回答:军中还有人饿肚子呢。
朱瞻基于是赐给夏原吉大官的饭食,而且犒赏将士。
夏原吉跟随朱瞻基讲习武事,朱瞻基嫌诸将动作慢而发怒,下令脱掉他们的衣服。
夏原吉急忙进言,极力劝谏:将帅是国之栋梁,怎么将他们冻死?朱瞻基终于答应释放这些将领。
不久,夏原吉和蹇义一同获赐刻有“含弘贞靖”的银印。朱瞻基擅长绘画,曾经亲自画《寿星图》赐给夏原吉,朱瞻基每天都对夏原吉有所赏赐,诸如图画、食物、服饰、器用、银币、珍玩等物。
宣德五年,两朝实录修成,朱瞻基又赐给夏原吉币、鞍马。夏原吉早晨入朝谢恩,回家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被追赠为太师。朱瞻基令户部免除夏原吉家的赋役,让他的后人世世代代不用交税。
七、夏原吉气量宽宏
夏原吉为人气量宽宏,同朝为官之人,有好的建议便采纳,偶有小过,夏原吉必会为之遮掩。有一次,一名小吏弄脏了夏原吉御赐的金织衣物,夏原吉说:不用担心,可以洗干净。
又有一次,一名小吏弄脏了重要文书,叩头请罪,夏原吉没有追究,自行入朝引咎自责。
吕震曾经构陷夏原吉。当吕震为儿子请封官职时,夏原吉以吕震在靖难之役中有守城的功劳,帮他请求。
平江伯陈瑄起初不喜欢夏原吉,而夏原吉却常常称赞陈瑄的才华。
有人问夏原吉:如何练就你这般宽宏的气量?夏原吉回答:我年轻时,有人冒犯也会发怒;一开始忍着不怒形于色,后来让自己的内心不动怒,时间一久便无需要刻意忍耐了。
与同僚在外宴饮而归,夜里归来,正赶上下雪,经过禁门时,有的官员想不下车,夏原吉说:君子不因夜深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可见,夏原吉十分谦恭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