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留美学子】第2261期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纽约时代广场上 袁隆平的身姿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与农田为伍一生,看他的样子,真的像三代农民的形象,然而,袁隆平真实原家庭背景是这样的:
袁隆平的妈妈叫华静,毕业于教会学校,她的英语非常好,所以袁隆平还未上学时,妈妈已经教给他许多英语口语的表达方式。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因为才华和能力,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孙连仲的器重,后来做了孙连仲上将的秘书。1947年底调到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做事务科科长。
袁隆平可谓成长自书香世家。
袁隆平的父母
生活在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可能并不了解,袁隆平爷爷为什么对让大家吃饱饭有如此强烈的执念。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那个年代的辛酸与苦楚!
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的名字,都知道他让水稻增产20%的杂交水稻的贡献,他一生的心血让中国人再也不愁吃不饱大米饭。
他是我们永远的国之脊梁,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我们生活在衣食不愁的幸福之时,一定要永远铭记这位敬爱的袁爷爷。
而一生都在与杂交水稻链接在一起的袁隆平,生命中有三个女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故事还是要从农业说起吧。
据说,袁隆平6岁随大人郊游去了一个农村的果园,就此喜欢上了田园;另一本传记则认为他最早爱上农村是在15岁。不过,无论是那种版本,读大学时,他报考了农学系。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毕业鉴定上写着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毕业后,去了湖南安江农校担任教师。
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第一位恋人。袁隆平跟对门学校的女老师谈过一次长达数年的恋爱,对方最后还是放弃了他,选择了一个“出身比较好”的男青年,“做出了在政治上 '要求进步’的选择”。
虽然这段恋爱被袁隆平轻描淡写的讲述过,但是,无论如何在那个见一个人就可以爱一生跟随一生的时代来说,可以说,对于一个干事这么认真的袁隆平来说,打击是很大的。
受过一场“情伤”,爱情似乎也迟迟不再走来。
直到33岁,袁隆平才与自己从前的学生,同样 “家庭出身不太好”的姑娘邓哲(原名邓则)结婚。
这又是怎么回事?
邓则是安江农校59届毕业的学生,袁隆平教过她们班的课。不过,他们谈恋爱却是在 1963年,那时邓已工作,在离安江不远的两路口农技站当技术员。
对于袁隆平不修边幅的外表,邓哲却不在意,而看重的是袁隆平这个人。他们相识不到一个月就结婚了,那个年代,30多岁才结婚的袁隆平,绝对算是大龄青年了。
最有意思的是,袁隆平竟然让妻子改了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邓则不容易发音,“则”还可以被听成个“贼”啊!在袁隆平的建议下,原来的则就变成了哲,因为哲还有智慧聪明的意思,袁隆平这样跟妻子解释。
他们一生牵手永远,不仅是夫妻,是师生,更是工作搭档。袁隆平在海南搞试验,父亲却因胃癌住院。邓哲体恤分身乏术的丈夫,就从湖南赶到重庆照顾老人直到老人去世...... 袁隆平事业上的不断突破,背后一直有妻子全力以赴的支持与付出!
母亲怀抱1岁的袁隆平,哥哥隆津坐在旁边
而第三个女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袁隆平的妈妈。
她是在繁华都市长大的大家闺秀,为何会把生命的轨迹留在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呢?
袁隆平大学毕业,从重庆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小得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点,妈妈知道儿子要去吃苦了,真心不舍得,而袁隆平告诉妈妈的话是: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这个地方是田野,是袁隆平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的地方,虽然非常艰苦,却填满了他的梦想。 而对70岁的老母来说,哪里有儿子,哪里就是她的归属。
当袁隆平成家有了孩子,他的妈妈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大城市,来到了小地方,帮助儿子料理家务、看儿孙。
袁隆平一生都在忙碌着,后来回想起来,充满了歉意。因为脑子里只有杂交水稻的研制,忘记了对于70岁老人来到一个新地方,更何况这么艰苦,对于老母亲,是多么大的挑战。
每次过年过节,他也没有时间陪妈妈,而是要开会、要陪来访的全国各地来客,直到妈妈在世弥留的最后一天,都没有来得及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
为此袁隆平曾给天堂的妈妈写过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母亲的爱与感恩。
其中写到: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 —— · —— · —— ·
走过父辈路:华二代笔录下几乎忘却的"历史"
倾家荡产 我也要在美国讨回这公道!
名校之路
扫码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