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的《(虫八)蜡庙》

以讹传讹的《(虫八)蜡庙》
京剧有一出《八蜡庙》,是黄天霸捉拿恶霸费德功的故事。本来是出好戏, 只因为涉及黄天霸, 被打入冷宫。最近开始恢复了, 但剧名都写作《(虫八)蜡庙》, 甚至很有权威性的《京剧剧目初探》、《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以及《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和一些学者的论文里,也都写作《(虫八)蜡庙》。最近编揖《中国戏曲志》、又涉及这个剧名,撰稿同志认为“(虫八)”字已成定局,不宜更改, 这就不能不认真地推敲一下了。
首先, 在《中华大字典》和《康熙字典》里,都没有“”这个字。只在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里,说到龙生九子, 其中喜爱水的那种龙子名为“(虫八)蝮”。作为单词, 是讹字;作为复合词,只有“(虫八) 蝮”一词并无“(虫八) 蜡”之说。
其次, 古代庙宇有没有“(虫八)蜡庙”呢?显然没有,因为既无“(虫八)蜡”之神,也无特定含意;而“八蜡”却有明确的内容。“蜡, 是周代年终祭祀的名称。“八蜡”是古代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在年终时进行大规模的祭飨活动,以酬谢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和自然界神秘现象的八种特定的对象。这八措都是哪八种神灵呢?我引一段《辞源》的解释吧:
“古有八蜡之祭,每岁建亥之月, 田功告成,则合聚八神而报飨之,谓之八蜡。一先啬(发明农业稼穑的先知),如神农之类. 二司啬(主份农业的长官), 即后稷。 三农, 谓古之田畯(古代下层督理农耕的小官), 有功于民者. 四邮表畷(阡陌间道路), 谓田畯督约百姓于井间之处,有神,故亦祭之. 五猫虎, 为其食野鼠野兽以护成。 六坊, 即堤坊(护堤之神). 七水庸, 即沟(沟渠之神)。八昆虫, 螟螽之类,祝其勿为害也。”
这就很清楚了。八蜡庙有定期庙会, 是一座祭祀八类有功于农业的神抵的庙宇,京剧的《八蜡庙》就是这类的庙宇之一, 与“(虫八)蜡’ 毫不相干, 不知为什么大家这样“不惮烦”,非要在八字偏旁加上个“虫”字不可?
〔原载1988年11月28日《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