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钟楼和鼓楼
钟打谯楼第几更,八方接续听锣鸣。
狺狺中有谁家犬,吠入深宵不断声。
这是清末著名诗人缪润绂对沈阳古城深夜钟鼓齐鸣时的描述。
古代遇事常击鼓鸣钟。在不同场合敲击钟鼓声不同,其用意也不同。凡为架鼓挂钟而建筑的楼,叫钟鼓楼。
盛京钟鼓楼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沈阳初建砖城时,城内只有两条“十”字交叉的大街。清崇德二年(1637年),沈阳古城“十”字街扩建成“井”字街,皇太极便修筑了钟楼和鼓楼。
两楼分别坐落在四平街(今中街)东西十字路口上,东为钟楼,西为鼓楼,相距五百八十多米,其底座皆为方城式高台建筑,高两丈有余。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孔门,台顶四周有女墙和垛口,台中是两层檐的大亭,亭上悬挂钟鼓,亭下竖立碑志。钟鼓二楼雄踞沈阳古城之内,与八座城门、四座角楼相辉映,和清初皇官共鼎立,十分壮观,为当时古城中较为高大的建筑物。
1931年7月,钟鼓二楼因扩建城市被拆除。鼓楼的鼓,因年代久远,早已破坏无存而钟楼的钟,今仍收存在故宫里。
提起这口钟,还有段故事:这座钟最初造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老王努尔哈赤出巡盖州(今辽宁盖县),有人将此钟敬献。素以金朝继承者自居的努尔哈赤见此远祖遗物,十分高兴,嘉奖了献钟人,把钟带回都城辽阳。古钟为铜质,重6千斤,上镌蟠结双龙纽和铭文,图纹精美,鸣音洪亮,声闻数里,堪称奇物。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铜钟也随之转移。到皇太极登基后,才把它悬于钟楼之上,命名为“盛京定更钟”。
钟鼓楼建成后,当夜幕降临(下午七时光景),城门紧闭,每隔一个时辰,钟鼓齐鸣一次,而八门八关相应鸣锣,遥为呼应;待到五更钟声报晓,オ城门大开。这时,人们推车挑担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穿过钟、鼓二楼的孔门,拥进城街。“人打碑下走”的奇观出现,喧闹的一天便开始了。钟、鼓楼在当时成了这座古城的号令台。
民国初年,这口古钟被用来传报火警,东西南北四门发生火灾,以钟声来判定方位,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紧七慢八”之说。
当你在故见到展出的古钟时,你可知道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功绩?
作者:郑德庆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