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两步成字,笔势“裹束”得到什么?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二集|創造字像
裹束之後得到什麼結果?
|筆記|
L3-02 創造字像
一、裹束的結果是什麼?
上一課我講到,書法有筋節骨肉皮血這些元素,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本來是人體的概念。把他們裹束起來,會得到什麼結果呢?
裹束是把一些東西合倂在一起。如現在造房子,往往是先做預製件,然後運到現場裝配起來,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裹束。
甚至我們煮菜,把各種食材和調味品放到鍋中煎炸爆炒,結果就產生各種菜餚,這 也可以說是一種裹束。
書法兩步成字,把筆勢裹束起來,結果得到什麼呢?
最自然的想法,那就是得到一個字。但你有沒有想過,一筆一畫寫字的結果也是得到一個字, 何必還要講究什麼大圈小圈、筋節骨肉皮血,煩不煩呢?
“永”字的字義,是長長的流水。你再想一想,當書法家寫一個“永”字,它是要表達長流水的意思嗎?當然不是。你歪歪扭扭地寫一個“永”字,雖然不好看,但字義還是表達出來了。
在一級課程第二課,我就講了什麼是書法。讓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看看兩年前的那些片段。
書法表面上看起來也是寫字,有一個字形,但實際上他是創造一個字像,這個像就是你這個人。它不反映你的外貌,而是反映你的內心。
清代劉熙載《藝槪》說的很清楚:“聖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 後天,書之用也。”《易》就是《易經》,聖人作《易經》,用陰陽兩個符號,交叉重疊,組成八卦。八卦是一個像,用來表達人心中的意,表達對宇宙和社會的理解,所以說“立象以盡意。”書法也是一樣,下一句說:“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書法是一個像,表達心中之意,意在筆先,意是根本的,先於像的。字像後於意,所以說是後天的,這就是書法之用。劉熙載又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法這個像,就是一個人各方面的表達。
字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寫什麼樣的字。這些,都在一級課程的開始就給大家講過了。
所以古語說“字如其人”,是簡略的說法。完整點說,裹束的結果,是得到一個字像,這個字像可以反映出一個 人的內心世界。
二、字像能表現什麼?
剛才說,字像是表現人的內心世界,那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各位可能都聽說過這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他本來是一個精神病科醫生,在行醫過程中發展出精神分析法。它的理論對於哲學、歷史學、藝術、倫理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理論,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讀。
佛洛伊德提出一個冰山理論,把人的心理分為幾個部分,好像冰山一樣,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識,水底下主要就是潛意識。我們平時看見一個人的行為,他是在意識的控制下,意識是受社會觀念和環境約束的,有許多追求我們不能講、不能做。人原始的本能衝動和各種慾望,是隱藏起來的,好像在水底下的冰山那個部分,所以叫做潛意識。潛意識支配著人的一生,但通常不表現出來,但這是人心中幻想的王國,蘊藏著我們最原始、最樸素的願望。中國古語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也就是這個意思,人的心理是有兩面性的。
什麼時候潛意識會得到釋放呢?一是做夢,夢的本質就是人潛意識中願望的表達,或者說是象徵性的滿足。二是發精神病,精神病人的所謂胡言亂語,其實也是潛意識的釋放。
佛洛伊德認為,藝術家差不多就是精神病人,他不滿足於現實世界,退縮到自己潛意識的世界中,那是藝術家幻想的王國。我早就警告過各位和藝術家保持距離,真正的藝術家不是常人。
中國有句古話,叫“酒後吐真言”。你會很驚訝一個熟悉的朋友,喝醉以後的言行跟平時全然不同,這就是他潛意識的釋放,這是真實的他,平時受社會的約束,反而是不真實的。
張旭就是這樣一個人,唐李肇《國史補》說:“旭飲酒輒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揾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張旭寫字前,狂叫,把頭浸墨汁來寫,人們都叫他張顛,簡直是精神病。看他寫字你得小心,但偏偏就是他的書法寫得最好。“醒後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酒醒了,潛意識關閉了,寫不出了。
所以張懷瓘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得簡易之道。”
寫文章至少要幾個字才能表達出你心中的意思,書法只要寫一個字就夠了,因為一個字已經是字像。要了解一個人的心,請他寫字好了,這個人是急躁的,還是安靜的,品味是高雅的,還是低俗的,看他的字就知道了。
字像就是你心靈世界的表達,所以說是“簡易之道”。韓愈這樣說:“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書法就是表達心中情感的,這種情感是變化的,形式是多樣的。
韓愈接著說:“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這一段是寫心外的世界。天地萬物,社會百態,進入我們的心,引起我們情感的反應。我們對客觀世界理解越深,內涵就越豐富,最終都化在書法這個字像中。
所以:“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張旭的書法為什麼好?它是客觀世界和人之本性兩方面的融合,它反映出張旭心中原始的追求和願望,他的字像中包含豐富的內容,這就是成功的書法藝術。
字像能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呢?這不可能。
北宋大奸臣蔡京,寫得一手好字,宋四家“蘇黃米蔡”,本來“蔡”就是蔡京。後人因為討厭他,換了蔡襄。如果字像中可以看出誰是奸,誰是忠,誰是貪官,那中紀委就方便多了。
字像能不能看出一個人長得漂亮不漂亮呢?
唐朝大書法家歐陽詢,一手好字,但《新唐書》說他“狀貌醜異”,樣子像個猿猴,當時高麗人喜歡歐體,還特地派專使來長安求字。唐高祖感嘆說:“他們看見歐字,大約認為他是形貌魁偉的人吧。”所以說,字像跟人的外形沒有關係。
簡言之:
人有相貌,這是人外在的形象。
字像是作者第二個像,是作者內心的像。
裹束的結果,就是要得到字像。
三、三種藝術
接下來要講講三種藝術:具像藝術,抽象藝術和意像藝術。書法的字像屬於哪一種呢?
3.1 具像藝術
第一種具像藝術,指作品中的物件有一個形,這個形和自然物件基本相似。也就是說,具像藝術中的作品形象都可以識別。
如這是花,誰都看得懂,不需要解釋。因為它有一個花的形象。如果作者表現出外形內部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像。譬如畫一個人,如果你畫出他的氣質,那就是畫像。
一九五九年蔣兆和先生畫杜甫,得全國美展榮譽獎,大家都說畫的好,畫得像。但誰也沒見過杜甫,我們是從杜甫詩中認識杜甫的。蔣兆和先生把這種印象畫出來了,所以說畫的很像。但這個人物是有外形的,只能說是具像藝術。
這是蝦。蝦的身體本來有六節,齊白石只畫五節,這種蝦自然界找不到,齊白石是寫意,但毫無疑問我們知道他畫的是蝦,因為有蝦的“形”,所以還是具像藝術。
3.2 抽象藝術
第二種是抽象藝術。所謂抽象,就是抽去了自然形象,作品中沒有自然的形象,那也就不能識別。
俄國人康丁斯基是抽象畫派的創始人,你看他的作品,他畫的東西跟自然形象無法對應,而一般觀眾的欣賞經驗往往是具像的,所以就會問:“這畫了什麼東西?”其實康丁斯基只表現了一堆色彩,他說自己用色彩表現音樂。順便說說,康丁斯基聲稱他可以用耳朵聽見色彩,信不信由你,這本事普通人絕對沒有。
法國以前有一個總統龐畢度,他喜歡抽象畫,收藏了不少。當他遷入總統府的時候,把這些畫帶去,讓工人掛起來。但工人傻了眼,這畫哪一邊朝上呢?於是打電話去問總統,龐畢度的回答非常經典:“哪一邊朝上都可以。”抽象畫是沒有像的,沒有像就沒有上下的問題。要是說出哪一邊朝上,你心中已經有了像了。
中國畫家趙無極,後來加入了法國籍,他就是畫抽象畫的。九十年代他回國訪問母校,學生請他解釋他究竟畫了什麼。趙無極的回答也非常經典:“如果我能講給你聽我畫了什麼東西,我就失敗了。”
3.3 意像藝術
第三種是意像藝術。意像抽離了自然形象,而代之以某種符號。
在書法中,我們看見的就是作者寫的字。看得多了,我們腦中就會聯想到作者的形象。
如多看王羲之的字,慢慢地王羲之形象就鮮明起來了。大家都知道這個像不是真實的王羲之外 貌,而是表示出王羲之內心世界的一個像,是他的字像。要注意這時候的對應關係,是“字”和“像”的對應,而不是具像藝術中外形和內質的對應。這個外形已經換成了字形,寫這個字的時候王羲之賦予了他的“意”,而我們欣賞時就聯想出一個“像”。這樣的藝術就是意像藝術,書法就屬於這一種。字像只是想像,不同的人想出來的像也會不同。
大書法家虞世南,後人畫出來的像有很多。這是把他們心中的“像”,返回到“形”上。你可以感到,各人的想像差別很大。這幾張畫像跟我心中的虞世南也不同,這一點已經講到書法欣賞問題,我們將來還要討論。
“老子”有幾句話很有意思:“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 後。”有一種像,是沒有形狀的,所以叫惚恍。他又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意像就是惚恍的像。
簡言之:
具像是表現客觀世界的存在。
抽象是表現主觀世界的感受。
意像是從替換的客觀之形,主觀感受出像。
有關藝術美學問題,爭論很大,不是我這裡十幾分鐘可以講清楚的。
書法的筋節骨肉皮血加在字形上,就會創造出一個像,而每一個元素對這字像,都會有影響。後面的課程, 我會對一個一個元素加以分析。
谢谢各位。
本節要點:
裹束的結果得到一個字像。
字像可以表現什麼。
書法屬於意像藝術。
複習思考:
現在有些人臨池先喝酒,但喝了酒沒見寫出好作品,為什麼他喝酒沒有發生利好作用呢?
孫過庭說:“質直者則徑侹不遒,剛佷者又掘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遅重者終於䞿鈍,輕瑣者染於俗吏。”
性格影響字像,但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怎麽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