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聪 陈潮祖】自拟三通汤临证思辨录
张少聪受陈潮祖老师“五脏宜通”思想及五通汤启发,创制三通汤,验之临床,随证加减,颇为应手。
1、组成
柴胡10~15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3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30g,白术15g,泽兰10g。
2、功效
和解枢机,温阳化气;活血行水,利湿畅津。
3、主治
症见:口苦咽干,两侧头胀痛、头晕、耳鸣,眼昏花,胸闷,两胁胀痛,心悸,水肿,小便不利或反多,泄泻或便秘等;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弦或弦滑。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而以舌脉为参。
治症:如哮喘、高血压、眩晕、偏头痛、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肾炎、前列腺肥大、附件炎伴积液、更年期综合症、痛经、闭经、月经稀发,符合主症者均可随证加减。
4、阐释
少阳三焦为津气运行之通道,功在运行水液、元气。《中藏经·论三焦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第三十二》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可见,脏腑形骸得以获阳气温煦及阴津濡润,均须凭籍三焦为其通道。水液正常运行,有赖脾气输布,肺气宣降,肾阳气化。其中肾阳化气尤为重要,若肾阳亏损,气化不及,则水湿内停。三焦之所以能“总司人体气化”,是由于三焦能通行元气。而元气根于肾,经三焦而分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达腠理肌肤。若阳气运行受阻,肾中之气不能正常运行其气化温煦的功能,则气化不利,水湿停聚而三焦壅滞,变生百病。三焦水道通利,则水液运行通畅;三焦水道不利,则肺、脾、肾等输布水液之功难以实现,水液运行受阻,浊液不能外排,而致水湿内停而变生诸症。故三焦不利,虽与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脾失运化等密切相关,然其根本在于肾阳虚损,气化不及。
陈潮祖倡“五脏宜通”,而制五通汤(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半夏15g,细辛6g,白芍10g,甘草10g,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30g,人参10~20g),此方合小青龙汤、理中丸、五苓散、四逆散四方加减,共呈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补其虚损、通其滞塞之效,立法用方可谓独具匠心。
余有幸得先生谆谆教诲,受陈师启示,临证每从三焦着眼,以通利三焦气血精津液为法,2007年初制三通汤雏形,经反复实践于2008年底修订成方。本方以《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五苓散,《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和剂局方》逍遥散为基础加减而成。
方中柴胡为治少阳要药,有舒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之功;黄芩清肺胃肝胆之热,泄其郁热;法夏燥湿运脾行津,降其浊阴;桂枝直达下焦,温命门之火,恢复肾阳气化之功;白术、茯苓健脾输津,恢复脾胃运化水湿之功;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解其经隧挛急;当归、川芎、泽兰活血化瘀,畅通血分之滞。诸药相合,表里同治、上下并调、升降相谐、寒温并用、攻补兼顾,共呈温阳化气、和解枢机、疏肝行气、健脾化湿、活血行水之功。验之临床,随证加减,颇为应手。
5、加减
夹热者,加栀子、丹皮等;
寒甚者,加附子、吴茱萸等,与真武汤合温阳利水之力尤强;
气血虚者,加黄芪、人参、当归等;
水肿者加泽泻、猪苓、益母草等;
咳喘者加苏子、厚朴等;
月经不定期者加香附、益母草等;
痛经者加益母草、香附、丹参等;
闭经者加路路通、桃仁、红花等;
眩晕者加陈皮、菊花、钩藤等;
眼压高者加茺蔚子、车前子等;
耳聋耳鸣者加磁石、枸杞、菊花等……变化之道,存乎一心。
6、方歌
三通汤用柴芍桂,芩夏苓术芎泽归。和解枢机复气化,通调三焦平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