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转”的笔法在用笔时要不停的换面,这是怎样做到的?

受日本书论的影响,中国书法界也有不少人将毛笔的运动方式用西方物理知识来进行归纳。如是,书法中的“笔法”就被按照毛笔的运动方式简化为三种——“平动、提按和绞转”。

“平动”就是毛笔在一个平面内前后左右的运动,“提按”是指毛笔在空间的上下运动。那么是“绞转”呢?中央美院的博导邱振中把它定义为“笔毫与纸接触的锥面不断发生变换的旋转运动”或“笔锋不会离开纸面并做连续的滚动”,并且把这种绞转的笔法说的是神乎其神。他声称宋人正是因为不懂绞转,所以才导致笔法衰微,“成绩平平……流动感和气势上依然不能与晋唐的行草书相提并论。”

那么什么是笔毫所谓的“滚动”呢?毛笔在书写的过程中,怎么样进行滚动呢?宋以后的书法家真的是不懂得这种滚动运动的“绞转”吗?

其实啊,这个所谓的“滚动”是很简单的。所谓的滚动也就相当于水波的翻滚运动,不要把它理解成球在地面的滚动!对此香港书法协会主席黄简曾经有过介绍。黄简说:“弧线因为旋转的方向有順时针和逆时针之分,因此也有两条。弧线和弧线的组合分为两种情況:'转动’和'滚动’。'转动’是同方向弧线的连续……'滚动’和'转动’不同,它是把相反的弧线连续给合。如弧线A是逆时针转动的,组合顺时针弧线B以求连续。这就是'滚动’”。

理解了什么是翻滚运动,那么怎样做到绞转就变得很简单了。它实际上指的也就是毛笔在行进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锋和侧锋的不停变化前行而已。

“正锋取劲,侧锋取妍”,书写时如果使用中锋能够增加笔力,让写出来的点画富有力量感。由于中国书法非常推崇“力”(如卫夫人说“多力丰筋者圣”),如是中锋用笔遂被推到很高的地位。但是纯用中锋写出来的线条就会柴而无肉,并不完美。对此,梁武帝总结说“纯骨无媚,纯肉无力”。所以,中锋和侧锋相结合才能骨肉均匀,让字显得好看。广义的中锋是包括侧锋在内的,书法家魏启厚说“骑自行车不倒就是中锋”。白蕉说:“侧锋之力,仍在画中。因势取妍,所以避直而失力。玩钟王帖,可悟此理,旭素草书,亦时有一二。”

点画在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中锋和侧锋的自由切换。用骑自行车为例,人在骑车时不可能说完全垂直于地面并沿着一条直线骑车,他会是由左右自然摆动中保持平衡前进的。这样骑着才更为自然,要不然就太僵死了。骑车如此,那么用笔也是如此。书法家黄简曾经说过运笔过程中,笔锋一弯开始行笔“你已经放弃了其他七个方向……没有八面锋的选择权了只能朝一个方向了”。但是在朝一个方向行进的过程中的点画却是可以进行波动的。也就是说,随时有中锋和侧锋之间进行的转化,以收骨肉均匀之效。

以横画为例,书写横画时形成的线条不会是一条笔直的线,它中间是要有波动的。这个波动,是书法创作中最重要而典型的笔法基础,高明的书法家都懂得这一点的厉害之处。颜真卿向张旭请教笔法时,张旭所讲的第一条笔法就是这个点画的波动。当时颜真卿请教张旭,横画的行笔是否并非直线,而是要有纵横之气(“每为一平画,皆需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张旭对颜真卿的这个提问给予肯定的回答(长史乃笑曰:“然”)。

那么宋人真的就不懂得所谓的“绞转”吗?这肯定是否定的。这个笔法宋人是很熟悉的,我们看苏东坡的《东武》贴里面写到的“邦”字的竖画,就绞转的气息。

那么运笔过程中,怎样进行绞转?简单来说,手腕抖动就可以绞转,不需要借助提按。这样就可以实现笔锋所谓的翻滚式前进。如是毛笔在行进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时保持张力,并进行粗细的变化。这是由韵味所造成的。苏东坡将其描述为:“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后世书家也有很多会在行笔过程中抖腕做“滚动”的。比如说这个文征明的《虎丘诗》里面的“剑”字,就是这样。

不过,这个绞转它应该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笔法,有些人的运笔,抖得过于刻意、过于厉害,这就不好了。比如清人李瑞清就是一位抖腕抖的很厉害的书法名家,康有为的女弟子书法家萧娴也是抖腕比较夸张的一位,这样行笔就不自然了。这就像骑自行车,你本来骑的时候自然的会有左右摇摆,可是你忽左忽右故意玩花样骑行,那样的话不仅失去了骑行的目的而且就有可能翻车了。

同时,书法家孙晓云坚持说写书法的过程中要“捻管”,这也是做到“绞转”用笔的一种形式,但是现在的笔法跟魏晋时候的人已经不一样了!主要原因是书写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了:魏晋人多写小字且是低案低坐,在自己或他人举起的硬纸上举腕而书,但是唐以后的人们多高桌高座在桌上放着的纸上书写。这种情况下,再坚持古人所用的捻管运指的方式就不太可取了,今天的书写方式主要还是用腕书写。抖腕、捻管的方式可以配合中锋用笔适当使用,以使中锋用笔有所变化也就可以了。孙过庭被称为“天下第一妙腕”,其书法成就即在善用腕之故。

也有人认为“绞转”是指笔锋在转动(“公转”)中所出现的笔毫拧绞(“自转”)现象。清人常用长锋软毫笔书写,行笔的过程中易绵软无力,故绞锋以增笔力。但绞转过甚,超过半圈后,笔锋会绞成麻绳状破坏笔毫。为此,可以在笔锋内旋或外拓的过程中,一到“半圈”处的“绞锋点”就用“飞度”的办法空中运笔(常带“牵丝”)以躲开“绞锋点”,或者外拓圈缩小成一个节点,或提笔侧锋换面,或者改用硬毫短锋笔书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