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13
171、大玉戈商代长 47.7厘米 宽 10.5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沁成鸡骨白色。长条三角形援,前锋锐尖,援两面起脊,有边刃和上下阑,内呈长方形,前端中部有一圆穿。琢磨较精。
172、兽面纹玉戚商代长15 厘米 宽 14.7 厘米 孔径6.3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沁色较重。略呈椭圆形,弧顶弧刃,刃部琢出七个连弧,两侧各雕两组凸齿,中部为一大圆孔。顶部饰兽面纹,纹样由一面坡阴线勾出。戚为兵器,出现于商代以前,是权力的象征。商时,戚用作礼器或仪仗器。
173、兽面纹玉戚商代晚期长8.3厘米 宽5.4 厘米 厚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黝色,间杂黄褐色,有灰白土浸。扁平长方形,两侧对称出扉棱六齿,内狭,宽刃,两面斜磨成弧刃。正背面纹饰相同,均浮雕一兽面纹,大角内卷,斜长方目,细长绳索纹眉,宽鼻,下有一列四组漩涡纹,再下饰四片三角形垂叶纹。眼眉之间有一圆穿,便于缚扎。全器琢制较精。戚为斧的一种,一般用作礼仪之器。此件兽面图案与殷墟妇好墓所出玉斧上之兽面纹近似,当为商代晚期作品。
174、兽面纹玉刀商代长 10.2 厘米 宽 2.7 厘米 厚0.2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深碧色,有白色沁及土斑,青玉。形似镰刀、援部略成弧形,尖锋利,有上下对称锐刃,援末两面雕兽面纹,臣字形眼。内较狭,两面均雕鸟首纹,末端钩形为鸟嘴。援、内相交处有一圆穿。此刀饰兽面及鸟首两种花纹,且形制亦较别致,商代玉刀中少见。
175、 青玉龙首纹商代晚期长 7.5厘米 宽3.8 厘米 厚0.4 厘米传河南安阳出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黄灰色。形如倒置之兽角。上部阳线雕龙首纹。龙首有蘑菇形角,尖耳,张口,一足,并穿孔。中部为三角纹,精美罕见。
176、 兽首玉触商代晚期长 10.8厘米 宽 2.2 厘米 厚2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暗绿色,局部有赭色沁。圆柱状,上端琢成兽首状,兽口微张,吞一短角,角为四棱形,近兽口部有密排的斜人字形纹一周,稍下四面各雕双阴线刻的两层大三角纹。角端尖锐。触的上部有一穿孔,以备穿系。触为解结之器,又可作佩戴饰物。
177、玉人商代晚期长 10.2 厘米 宽3.5 厘米 厚0.5厘米1953 年文物局拨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白色,局部粘有腐蚀物,不透明。浮雕。作蹲踞状,侧身,头微扬,高鼻,大耳,鹰眼,张口,头戴高冠,臂上举,屈于胸前,握拳,股上有一圆孔、脚下琢榫,似镶嵌用。两面纹饰相同。纹饰多用双线,线条流畅,工艺讲究。
178、 人面纹玉饰商代高6.2 厘米 宽3.6 厘米 厚 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色,青玉琢成,圆雕人面像。头戴华冠,方脸大耳,双耳系戴耳环,巨口獠牙,犬齿交叉,蒜头鼻,臣字形眼睛,面部形象极为狰狞、十分威严。长颈,颈背琢有鸟形图案、作展翅飞翔状,用阳纹凸线技法琢成,线条卷曲流畅,自然生动。整体玉饰,雕琢精细,造型别致。自冠至颈中部穿有一孔,可穿挂佩戴。
179、黄玉龙纹饰商代晚期长 3.5 厘米 宽4.1 厘米 厚0.4 厘米传河南安阳出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淡黄色。浅浮雕正平视蟠龙。龙有蘑菇形角,菱形眼眶,圆眼珠,宽鼻,露齿,器边缘有龙之脊背纹,其中间出一四爪足,下部出一鱼形尾。背面光素,有二穿孔,系镶饰玉。此龙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鱼形象。
180、黄玉鹰攫人首佩商代高 9.1 厘米 宽 5.2 厘米 厚0.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淡黄色,有较大面积的赭色沁。镂雕鹰攫人首画面,鹰在上,展翅,头歪向右侧,身饰浅浮雕翎纹,头两侧镂雕诡异图案,鹰爪下各攫一人首,额部短发,脑后披长发,眼、耳、鼻、嘴皆以阳线雕出,但明显图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