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是修渠工地上的女营长》谢军香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我的母亲叫魏林恩,1937年7月出生,1958年1月入党,姚村镇东张村人,1956年和我父亲结婚后来到了姚村西张村。母亲个子不高,实诚正直,勤劳善良,浑身上下一兜儿劲,干起活来始终不甘人后。
  怀着身孕上了修渠工地
  1960年春节刚过,林县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引漳入林”动员令,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姚村公社很快就成立了分指挥部,组建了8个民工营、40多个民工连,动员组织了一支3500多人的修渠队伍。其中女民工1300多人,我母亲就是其中一员。公社分指挥部直接点名让她去担任西张营妇女营长。当时西张营包括西张、东张、焦家屯、军营、申家岗、河西、龙泉庄7个村,共有民工460多名,其中女民工190多名。我母亲到工地的任务是协助营部领导做好女民工的思想工作,解决女民工中出现的问题,带领姐妹们克服一切困难,按质按量完成劳动任务。
  母亲此时已怀孕50多天,妊娠反应刚开始。奶奶听说她要去修渠,着急地嚷道:“你现在是身体要紧,孩子要紧,你去修渠会吃不消的。我现在就去跟村干部说说咱的情况,你不能去!”奶奶原本是个非常开明的人,1947年她唯一的18岁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伴随着战火硝烟,我父亲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差点冻死在异国他乡朝鲜,当时还远在甘肃兰州部队。十几年来,奶奶一直是提心吊胆地生活。
  母亲很理解奶奶的心情,就耐心地劝说:“娘,你的心情我理解,可是'引漳入林’是今年咱县的大事、好事。我是党员,又是大队妇女干部,不带头去不行。您甭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再不行我先到工地把大伙安排好了就回来。”整整一个晚上,母亲终于说服我奶奶松了口。
  就这样,母亲留下两岁的我和60多岁的奶奶,自己坚持上了修渠工地。
  在工地上,她们干的活是清理爆破场,也就是爆破后的大石头由男人们抬走了,剩下的小石块、碎石由妇女们用铁锨装到抬筐里抬走。当时虽是初春,可寒风刺骨,她们没有围巾,也没有手套,脸和手上都是裂开的血口子。尽管如此,却没有人喊苦叫累。为了赶工期,她们还经常加班加点。母亲白天在工地劳动,晚上吃过饭后,别人都累得休息了,她还要到女民工住地转一转,看一看有没有什么情况。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她都坚持这样做。
  会做思想工作的妇女营长
  母亲识字,在家上过民校,结婚后在我父亲的部队参加过干部家属文化补习班。她能看书读报,能打会算,是当时农村少有的文化人,很会做思想工作。每当渠上的姐妹们想家了,或担心留在家里的孩子了,或嫌工地太苦了,或干活受伤掉泪时,母亲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宽慰解劝。她经常给大家说:“我们现在来修渠,虽然吃不好睡不好,干的活儿又重又累,可我们现在的苦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甜。等我们把渠修成了,渠水流到了咱们村,咱们的粮食棉花丰收了,咱就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时光了,子孙后代会夸赞咱们的。”
  后来,大家知道她家里也留着两岁多的女儿,丈夫还在部队当军官,自己怀着孕来修渠时,姐妹们都称赞她坚强能干。在母亲的带动下,大家有什么困难都能主动克服,干劲越来越大,西张营也多次被评为模范妇女营。
  为了解决民工们在工地衣服鞋子破了没法穿的问题,母亲积极提议西张营率先成立了女工缝纫服务站。没有缝纫工和缝纫机,母亲就动员当时会缝纫家里又有缝纫机的女民工把缝纫机带到服务站工作。换季时活儿特别多,那时大家衣裳短缺,天气变暖了要把棉衣改成夹衣,变冷了再把夹衣改成棉衣。母亲利用晚上带着姐妹去加班帮忙。母亲还把自家的马灯、手电筒、针线包等带到工地,服务大家工作和生活需要。女民工们和母亲之间不分彼此,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姐姐。
  时时处处干在前
  当年修渠条件异常艰苦,不仅一天三顿饭吃不好,而且每天天不亮就要上工,晚上住宿更困难。大部分女民工住的都是房东的阁楼或者小陪房,冬天冷得打寒颤,夏天热得满身汗。我母亲和几个姐妹就住在山西省平顺县王家庄村一个刚腾出的驴圈里,没有窗户,屋内阴暗潮湿,地面高低不平。她们到山上割些干草垫上,干草上边就是自己的铺盖。头顶的一面墙满是驴子拉稀时喷的粪便,用锨都铲不下来,屋内气味难闻。
  那时天还特别冷,母亲主动睡到最外边,她总是把最苦最差的留给自己。母亲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早晨她挨着去叫醒姐妹们,晚上还要到女工宿舍转一转,夜间姑娘们有需要上厕所的她总是一起作伴,以保证她们的安全。
  母亲虽是一个怀孕妇女,但她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妇女营长,时时处处带头在前。怀孕6个月以前,她跟大家一样什么活儿都干,清理爆破场时间最长。后来,随着胎儿月份增大,她的身子越来越不利索了。工地领导曾几次提出让她回家休息,她都拒绝了,说怕影响女民工的士气。为了照顾她,领导就让她去锻石头,这活儿可以坐到那儿干,不用走动。其间,我奶奶也多次托村里到工地送粮送菜的人捎信想让她回去。她都跟人家说,以后在工地上不管见没见到我,你回去后都告诉我娘我很好,叫她别担心。
  怀孕到七八个月份时,母亲由于锻石头坐的时间长大便干结,出现了严重的痔疮,走路不方便,还不断出血。为了减轻症状,中午她就不回山下的食堂吃饭,让几个姐妹吃过饭后给她带些到工地。母亲就是这样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在工地一直到预产期才回家。
  母亲回来了,奶奶7个多月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她看着儿媳妇又黑又瘦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地流下了眼泪。母亲伸开手来拉我,我怔怔地看着母亲不敢走近。因为她走后就没回来过,奶奶让我叫娘,我说不是娘。母亲一把抱住我痛哭起来……。
  几天后,我妹妹就降生了。母亲生我时奶水很好,这次却一直没有奶水。医生说这是怀孕期间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没有奶水,只好熬面糊来代替奶水。妹妹就是靠我母亲没日没夜喂面糊长大的。母亲也因怀孕月份大在工地锻石头坐的时间长,落下了腰腿痛、痔疮等老毛病,至今未能治愈。
  修渠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红旗渠从动工到现在,60多个年头过去了。红旗渠水依然汩汩流淌,红旗渠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60多年来,母亲却很少向我们讲她修渠的往事。直到前几年,林州市摄影家协会在“寻找修渠人”活动中,为健在的修渠人照相时,找到了我的母亲。我才知道她去修过红旗渠,而且是第一批修渠人。我好奇地问她:“你去修建过红旗渠,怎么就没听你说过呢?”她说:“这有啥好说的,当时去了几万人,中间有的受伤了,有的牺牲了,我们都好好的回来了,没有啥好说的。”
  这就是一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2019年11月,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工作人员获悉我母亲当年怀着身孕去修渠的事迹后,专程到家里采访她。当问到她当年修渠劳动强度那么大,又那么危险,怀着孩子在工地上干了六七个月,现在后悔不后悔?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妇女怀孕是件很平常的事,不影响干活,再说,我是党员,又是妇女干部,咱不带头不行,我觉得修渠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她还再三叮嘱不要宣传她,大家都是这样做的,要多宣传那些为修渠牺牲的、受伤的和劳动模范。
  这就是我的母亲,修渠工地上一个普通的妇女营长!几十年来,她经常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低调;做事要积极、负责、勤劳。
  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

作者简介:谢军香,女,一九五七年十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林州市人。曾在林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工作,现退休在家。热爱文学,喜欢写新闻报道,散文,感想等。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规则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稿件所得款项故前100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而后剩余数的4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6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最终解释权归本网站所有!

投稿须知

(0)

相关推荐

  • 河南:红旗渠 · 纪念馆(上)

    红旗渠风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点组成,在分水苑景点建有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设有序厅.干涸历史.太行壮歌(上.下篇).今日红旗渠.亲切关怀等展厅和影视厅,陈列了修渠时的文物.布设了210幅珍 ...

  • 【在人间】谢 亮丨祖孙图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祖 孙 图     □ 谢亮 / 文  放假回老家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爷爷奶奶. 推开院门,爷爷奶奶正坐在院子里.我知道两位老人都有点耳聋,就大声喊:"爷爷--奶 ...

  • 【征文】郭莉花丨把青春献给祖国——记林县红旗渠工地安全员王朝文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把青春献给祖国 --记林县红旗渠工地安全员王朝文 □ 郭莉花 /  文 青年洞是林州市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其由300余名青年修成,故得名"青年洞" ...

  • 向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也知道河南林县红旗渠的故事,但是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并不了解河南济源的愚公渠建设情况.今天下午看了大型纪录片<激情岁月树丰碑>才知道,济源的引泌渠(又称愚公渠)的建 ...

  • 我的父亲:“编外”修渠人【黄霞】

    在一次大扫除时,我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破黄布兜,灰尘和污垢盖住了它原本的色彩,像是发霉已久了.正要丢弃的时候,父亲正好看见了,如同看见曾经的老朋友,很是不舍.      老物件打开了父亲的记忆之门.摸 ...

  • 【征文】吕建周丨 红五星闪耀在红旗渠上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五星闪耀在红旗渠上 --记修渠老军人李成学 □ 吕建周 /  文 金秋十月,雄伟的太行山层林尽染,五彩缤纷.蜿蜒曲折的红旗渠盘绕在太行山腰,像一条玉带,更像一条长龙. 哲阳寺 ...

  • 【征文】白青年丨向前!向前!! ——岳水旺夫妇的红旗渠情结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向前!向前!!--岳水旺夫妇的红旗渠情结 □ 白青年/  文 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军人--她,有堆积如山的荣誉.奖状-- 他家是共产党员家庭,门楣上有光荣军属牌,其 ...

  • 【征文】房海林丨红旗渠上送粮人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上送粮人 □ 房海林/文 纪计成,男,横水镇东赵村人,今年81岁,是东赵村当年参加修建红旗渠现在仍然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人之一.满脸的皱纹,就像人们灰谐地说的那样,&quo ...

  • 红旗渠青年洞的艰苦岁月

    ■程天山  我曾十多次登上红旗渠险要工程--青年洞,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国家5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父亲程德本曾在那里奋战14个月,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修渠故事. 那时候我还小,但却 ...

  • 【征文】李周龙丨 情牵渠水 无悔人生——记修渠人宋林吉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情牵渠水  无悔人生 --记修渠人宋林吉 □ 李周龙/ 文 在采桑镇涧东村,谈到修红旗渠,当年的亲历者,无不对宋林吉充满敬佩. 一个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普通修渠人,何以让人永生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