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桥的镇水兽,是趴蝮还是饕餮?《封神榜》里的申公豹居然现身
在北京什刹海畔,后门桥(万宁桥)下的两只镇水兽一直就这样落寞地趴伏在桥洞两侧,栉风沐雨,位于游人熙攘的什刹海,却低调得无人关注。
仔细看这怪兽的背影,肌肉骨骼的线条虬劲到异常真实,宛如雕刻者在现实中真见到过这种生物一股。
不禁让人疑惑,怪兽的原型模特是什么呢?——鳄鱼?蜥蜴?狮子?水牛?狗?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关于“九子”,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提到其中一只龙种为镇水之兽,名叫“趴蝮”,或“蚣蝮”、“霸下”,常常雕刻在水边和桥头,以保风平浪静,水波不兴。
(龙生九子,实际上是指龙奇奇怪怪的子孙很多,不一定非得只有九个。)
其实除了在河岸两侧的两只镇水兽,在万宁桥的桥头也有兽头装饰,一只张开大嘴的龙头样怪兽。
(所有镇水兽都是对称设置的,桥下南北两岸共四只,桥头拱券兽头东西各一。)
为什么桥头的镇水兽和岸边趴着的两只不像是同一“品种”,而且和故宫中排泄雨水的龙头样式也不一样呢?
这说明,笼统地把这些兽头都称作“蚣蝮”是不准确的,它们应该各有姓名和特性。也就是说,即便是镇水管水,这些兽形装饰也需要不断细化归类。
这里岸边的两只镇水兽被称作“趴蝮”应该是恰当的。
因为“趴蝮”谐音即"趴伏",说明这种装饰兽的姿态一向很卑微,总是趴伏在低处。这正象征着水的特质——水往低处流,或者说“水曰润下”。它们镇水即取义水波不兴,风平浪静。
湖边或者河边的镇水兽,往往蕴含着牛的特征。有时候直接就是一头牛,有时候是牛的变形。前者如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后者即是后面桥的这两只怪兽,注意看它们都长着牛的犄角,样子也很像水牛伏低在水面上的姿态。
那么桥上的怪兽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尽管只有一个风化的较为严重的兽头,但与岸上两兽相比差异明显,它没有长长的犄角(有一对短角),而且是圆头扁嘴,嘴巴大张。
个人以为,桥头一兽头就是著名的饕餮!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吧,饕餮是贪吃神兽,应该在餐具上才对。
非也!饕餮同样是镇水兽,明人笔记《菽园杂记》中记载:"饕餮,性好水,故立桥头。”
可知,饕餮也可镇水,尤其是用于装饰桥头。
说起饕餮,我们还可以在《封神榜》里找到一位对应人物,那就是姜子牙的师弟申公豹。
他性格贪婪奸诈,在评书体系中说他是饕餮转世。再看他最后被封的是啥神?分水将军是也!
分水将军"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这不正是桥头的饕餮兽的职能嘛!架一桥而将水分开,一边观日出,一边观日落,夏日看流水,冬日看凝冰。
水势滔滔不绝,饕餮有一头而无身,大张血盆之口可吞无穷之物,令它来"吞噬"无尽的波涛,正有镇压水势之意,立于桥头最恰当不过。
申公豹,名带豹,跨下虎,虎豹都有凶猛贪吃之相,也正是饕餮的本色。仔细万宁桥上这兽,是不是很像虎豹之头呀……
总之,这里“聚集”了这么多镇水兽,刚好符合这里地名的含义:“万宁桥”,只要风平浪静,便是万方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