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报告之前思后想

8月23日,我接到刘校长的通知,让我在29日的市五中暑期培训中做一个多小时报告。接到任务后,我一直在想,应该给老师们讲点儿什么,讲班主任、工作室、语文教学方面的内容都各有各的局限,因为观众是不同学科的老师,有是班主任的,有不是班主任的,有是工作室的,也有不是工作室的。怎样才能尽可能地“众口”都“调”呢?
我先换位思考,我喜欢什么样的报告?其实优秀的报告有很多种类型,幽默风趣的,真诚感性的,睿智多才的,朴素接地气儿的等等。这种类型跟报告人的性格、经历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有直接关系,不是刻意追求和模仿的。
我又在心里历数了一下那些精彩难忘的报告,忽然有两个人跳入了我的脑海:王君和郑英。我觉得她们俩有很多相同点:都是美女老师,专业素养高,专业成就大。最重要的是她们的教育理念有相通之处,王君倡导要打通教法与活法,怎样的活法决定着怎样的教法。郑英倡导老师要做美善的典范,让学生成为美好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我特别认同她们的观点。甚至我觉得自己也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着这样的思想,我不知道是因为价值观相同,才喜欢她们,还是因为喜欢她们,所以追求她们那样的活法,反正,这种思想下的素材,我也有很多。于是,我要讲的内容框架有了大致的轮廓。
我最初把题目定为《打通教育和生活的通道》,准备讲三个方面:
打通生活审美和教育的通道;
打通夫妻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通道,
打通家庭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通道。
我把自己的设想跟好友一说,她说这个角度好,这其实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了,可以定名为《我的教育哲学》。我猛一听,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儿太夸张了吧,我也只是一点肤浅的见解,怎么能用“哲学”二字呢?不过转念一想,越是从家常里短的小事说起,用“大词”反而有一种“大词小用”的意趣,所以,也不妨一用。
就这样开始准备起来。“打通生活审美和教育的通道”这一部分很顺利,但“打通夫妻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通道”这一部分,我在心里模拟了几遍之后,总有一种“秀恩爱”的感觉,怕引人反感,就决定放弃。改为“打通个性特色和班级管理的通道”,同时把第三部分更名为“打通父母心和教育人的通道”。整个思路对应“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的网络金句。
因为用了大量图片,等我把整个课件做完之后,发现用了将近两百张幻灯片,太多了!一个小时绝对讲不完。所以,我就把中间的“个性特色”这部分删掉了,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我利用演讲朗诵写作方面的特色培养学生,组织班级活动。之所以去掉这些,是觉得这部分对于不是班主任的老师和没有这方面特长的班主任,借鉴价值不大。
剩下的两方面内容,“生活审美”因为有大量美食美家的图片,很有生活气息,所以比较吸引人。而“父母心”这部分,我是围绕妮妮来到五中之后的成长讲的,很真诚,句句发自肺腑,应该也能跟很多身为父母的老师产生共鸣。而且,我把报告时间严格控制在一个小时内。所以,从现场的气氛和同事们给我的反馈中看,这次报告大家听得还算轻松。
这次报告于我个人而言,是又提升了一个新高度。我不仅仅是在讲“术”的层面,而开始往“道”的高度延伸。虽然我在这方面的积累还不够多,但也算是给我指明了方向,有方向,就有行动,有行动,就有实践成果。
另外,这次做报告给我的一点启示是:一定要有观众意识。去做报告,要先了解观众的情况。如果观众是带着强烈的未知欲望来的,你要更多地分享案例等一些干货。如果是单位的常规培训或观众仅仅是为完成培训任务而来的,你的报告就要更有趣一点儿,更生活化一点,这样往往更容易找到共鸣点。
因为做过观众,知道被动地束缚在方寸之地的憋闷,所以当自己成为那个报告人时,便会更体恤观众之苦。
因为做过报告,知道想让人人满意却难以跳脱“众口难调”的现实,又囿于能力有限的窘迫,所以当自己当观众的时候,便会对那个做报告的人抱以悲悯宽容之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