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长明: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临床观察·365医学网
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卫生院[1]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高血压 高血脂症 艾长明 [摘要]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90例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其中53例为治疗组,37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改善血压和调节血脂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应用通心络胶囊有较好的降压、调脂等方面的作用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还有改善和保护高血压防治最终目的控制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对高血压、高血脂均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通心络是根据中医病理论研制而成的含多种虫类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化淤通络,搜风解痉的功效〈1〉。通过90例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通心络治疗(观察组)与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疗效,通心络明显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水平。 临床资料 : 选择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门诊90例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高血压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高血脂症符合(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定的标准) 〈3〉。对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平均为65岁;对照组37例,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平均59岁。 方法: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复方降压片,阿司匹林等)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例,每日3次,疗程6周。 观察指标,用药前后患者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4项(TC、TG、HDL-C、LDL-C)和血压观察治疗期间疗效。血脂疗效制定一览表表1
结果:高血压的疗效见表2,治疗后血脂变化见表3。观察组服用通心络胶囊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部分患者的HDL-C可明显升高,一例出现上腹不适,一例轻度过敏性皮疹,停药恢复,均未影响治疗。其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高血压疗效观察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表3
讨论:高血压是当前常见慢病之首。是心、脑、肾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尤为重要。高血压又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在治疗中首先要进行临床评估,评估其危险因素,常见器官损害,以及是否存在相关疾病,在考虑药物治疗。 如何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静萱撰写的《从欧美高血压指南与我国高血压指南,看ACEI在高血压中的重要地位》中明确指出:积极控制血压,强力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治疗合并症——三大高血压指南的共识〈4〉。而且还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推荐为绝大多数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该药兼顾降压与靶器官保护两大治疗目的〈5〉。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肝阳”等范畴,常见病因为情志不舒,劳倦过度,房事过甚,损伤正气,继而出现风、痰、瘀等病理产物较为病因的情况。症分虚实两端,实者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瘀血阻络、风痰阻窍等;虚者有肝肾阴虚、气血虚弱、阴阳两虚等,临床上却常见是虚实相杂、本虚标实、阴虚阳亢、脾虚痰盛、气虚血瘀,治则有平肝降火、滋阴益气、化痰活血等。而针对高血压的本质——络脉的痰凝瘀阻及痉挛和失宽松,以解痉化痰活血为原则〈6〉。而通心络胶囊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内膜增生;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解除痉挛,维持血管平衡。还可以降脂、抗凝、增强纤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且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变<7>。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中人参、水蛭可降低血脂、赤芍、水蛭、土鳖虫有抗凝作用〈8〉。通过高血压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所以该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 总之,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利用络病学“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这一络病理论,充分认识络病的病机特点,对临床防止以络病病机变化为主的多种慢病具有重要意义〈10〉。从而提高慢病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贵成、高荣林、吴以岭等,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14-416。 2. 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 3.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止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169-175。 4.5. 郭静萱,从欧美高血压指南与我国高血压指南,看ACEI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中国医学院坛报2006;32(17)30—31。 6. 张金蕴,从络病学论治高血压病,见吴以岭主编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7-278 7. 王宏宁,李志明,张维忠等,人类高血压与内皮功能,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1):36-39 8. 刘宁,赵志新,通心络胶囊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观察,见: 吴以岭,主编,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病,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2-403 9. 伍新林,李德彪等,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 见:吴以岭,主编《络病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939-941 10. 丁元庆,从“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探讨络病特点,疑难病杂志。2006,5(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