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大战,都是女人,何必自己为难自己?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说点儿题外话,面对日益严重的婆媳大战,笔侠真想说点儿什么,都是女人,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
我不是说风凉话,当你把事情的真相看透后,一切原来如此简单。面对这个千年难解之题,我们不妨把它透彻来看。
一、历史成因
有两大因素造就了古代婆媳关系。
1、孝道
2、女性地位
在孝道的主导下,娘的地位在儿子之上;在男尊女卑思想的主导下,媳妇的地位在儿子之下,在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婆婆的地位明显高于媳妇。
所以,直到近现代,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媳妇熬成婆。意思就是:终于可以翻身了。
这是中国婆媳关系的历史成因。我们不用管它合不合理,古代的人就是这么过来的。
二、宿命
什么叫宿命?就是不管你多努力,你都很难摆脱注定的人生格局。拿到婆媳关系来说是这样的:
妈妈是什么性格,她的儿子多半是互补的。比如:妈妈勤快,儿子多半懒惰,妈妈懒,儿子多半勤快;妈妈性格强势,儿子多半软弱,妈妈温和,儿子多半坚强。
当然,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妈妈主导孩子上面,且非指全部,只是大概率事件。
宿命就发生在接下来儿子的择偶上。
从婚姻和谐的程度看,性格互补的婚姻是最稳定和幸福的。您别笑,您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很多人都是这样,一个强势,另一个一定弱势,不然天天吵架。
所以,儿子将来找女朋友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对和自己性格互补的女性产生好感。比如:儿子性格弱,会找性格强的;儿子懒,会找勤快的。
这样一来,宿命就产生了,这样的女朋友不就和母亲性格一样么?两个性格一样的人做朋友还可以,要天天生活在一起,绝对会出问题。
比如:两个都懒,她们会为谁去做饭和洗碗而推诿;两个都勤快,她们会为同一道菜应该怎么做而起争执;两个都强势,她们会为谁说了算而互不相让;只有两个都弱势的时候情况会好些,但又太枯燥。
有人会说:按照笔侠你的说法,这婆媳关系就没救了?
其实不是,接下来才是笔侠的肺腑之言。
一、先说婆婆
不管你现在是媳妇也好,总有一天你会当婆婆的(如果你有儿子)。
作为婆婆,要抛弃“媳妇熬成婆”的观点,平等看待媳妇,把媳妇当女儿看,在儿子和媳妇面前不偏袒,聪明的婆婆反而会教训儿子。
你想想,你都这样对媳妇了,如果她还冥顽不灵,那就是她有问题了。只能怪你家门不幸。
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规避,就是首先你要塑造好你的儿子,给他建立正确的择偶观,这样才不会跑偏。
您别说,现在很多人的择偶观真的有问题,不管合适不合适,先耍了再说,到最后又来闹离,草草收场,弄得大家都身心疲惫。
笔侠倒有一套很好的择偶观,但已过了耍朋友的年龄,只有传给下一代了。
二、再说媳妇
随着女权的发展,现代女性的地位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孝道就要抛弃,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一点不能丢。
所以,不管怎样,对父母要保持尊敬,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标准要一致,切记双重标准。双重标准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也是人类自私的一种表现。
媳妇也要理解婆婆,毕竟她们好不容易熬成了婆,这种观念虽然不好,但起码要给她们时间去接受新的观点,女权运动不也是历经沧桑才成功的吗?
豁达的老年人最逗人喜爱,特别是能与时俱进的,比如生活和育儿观念。但总有思想保守和较真的老年人,难道我们就不和他们打交道了吗?
所以,忍让和开导是年轻人的必修课,不管是哪方父母。我记得新冠才来的时候,叫父亲戴口罩都费了很大劲。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保持距离,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实在过不到一起,就分开住,保持一定距离,关系反而更缓和。不要觉得这样做就是不孝,也不要觉得不让父母带孙子就是嫌弃他们,这都是为了大家能更好地融合。
三,最后说儿子
儿子其实起关键作用,从找女朋友开始就决定了以后婆媳关系的大基调。到底是儿子找老婆,还是母亲找媳妇(儿媳),这困扰着很多家庭,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中,儿子也举足轻重,他的态度决定胜利的天枰。但儿子又谈何容易?一边是自己最爱的女人,一边是生育自己的母亲,谁都至关重要。所以,儿子只能起调解作用。
如果从源头上来说的话,女朋友是可以选择的,而母亲是不能选择的,所以,要想婆媳和睦,择偶很关键。并不是说要选最好的,而是选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择偶也不用完全屈就于婆媳关系,自己的婚姻幸福也同样重要,我相信,哪怕婆媳关系不好,只要你过得幸福,母亲同样会为儿子感到欣慰的。总比为了屈就母亲而让自己婚姻不幸福强。
综合以上,说到底,婆媳关系的根源在于儿子的择偶观,而儿子的择偶观又在于他的价值观。
如果儿子的价值观是父母建立的,那么他将来择偶的风险就会很低,他会严格按照家庭的价值观择偶;反之,如果儿子的价值观是自己或者别人建立的,那么,对于父母来说,儿子择偶的风险就会很高,他只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家学很重要!
好了,这是笔侠有感而发,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不要忘了点赞和打赏,您的每次支持我都能看到,谢谢!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