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申论备考技巧:经典结尾之生态
虽然文章写作“万事开头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大部分都能在开头写作上有较大提高,结尾部分却因为重视程度不够、“灯油枯竭”,难以写出高质量结尾,不利于整体发挥。本文介绍两种结尾写法,给文章锦上添花。
【题目】
备受社会关注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经一个多月。相关部门近日公布的“满月考”成绩单显示,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比上一个月增加了15%,比去年年底增加了82%,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发现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可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则是基础性工程。
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是指公众素养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生态环境领域的公众素养,它是公众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所持敬畏之心与良好习惯。具体来看,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知能力水平,即“知”,二是指公众的保护环境行为取向和具体行动,即“行”,它强调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知行合一、一以贯之。只有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显著提升了,才能在全社会基本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把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转化为其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形成人人争做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者、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良好局面。
以“生态素养”为话题,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一、政策类
政策描述+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生产方式的优化改进,到“河长制”责任承包让民众更多生态担当,乃至“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启动让“长江十年禁渔”……一个个政策的背后是公众对美丽中国的期待,也是国家对公民生态素养整体提升的期待和要求。多措并举,让“盼环保”和“求生态”的需求真正满足,让美丽在中国大地早日变现!
二、案例类
罗列案例+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
从塞罕坝人三代人代代传承,让“沙漠变绿洲”的传奇故事在中华大地上演;到右玉历届党员干部带头干,让“右玉精神”成为新时代奋斗的绿色力量;乃至阿拉善退休干部十余年坚持奋斗,让“西夏遗址”的文化得到“绿色庇佑”得以延续……美丽生态需要公民的美丽素养,美丽中国急需公民生态素养的提升。因此,提升公民生态素养,绘制新时代“美丽画卷”。
文/淮安就业资讯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