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为何败在孝庄裙下
洪承畴的履历就不用多介绍了,明末清初有名的汉奸,范文程堪称状元,洪承畴和吴三桂可以分享榜眼探花荣耀。范文程和吴三桂都很悲催,因为他们头上都是绿油油的,范文程辱没祖先(范仲淹)想换一个红宝石或珊瑚做成的红顶子,但是他的主子豫亲王多铎却送给了他一个翡翠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因为专属于他的一块好肉,被李自成或刘宗敏(到底是谁存疑)给吃了。而洪承畴则要搞笑很多,以至于有人传言,他之所以降清,是因为动了有主儿的饽饽——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人家郭德纲都说了:“有主儿的饽饽不能动!”洪承畴吃人家的嘴短,于是只好投降了。
当然,大玉儿舍身劝降洪承畴只是一个不靠谱的笑话,因为有史料说大玉儿,也就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根本就不会汉语,如果劝降的话,可以带个翻译,但是舍身劝降,再有个翻译在旁边瞅着,就太不方便了。而且有史料说洪承畴似乎也不是庄妃大玉儿舍身劝降的——孝庄要是做这类事情,对象只能是多尔衮,真正“居功至伟”的,是汉奸状元范文程。
《清史稿》《清太宗实录》《清稗类钞》等史料记载的范文程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兵败被擒后,一开始骨头还挺硬,不但寻死觅活,还对说客范文程大骂不已。范文程是一个连祖宗都能背叛的家伙,你怎么问候他的祖宗和全家女性,他都不会在乎,而是笑呵呵地说好话(善言抚之)。伸手不打笑脸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出身的洪承畴也不好意思说单口相声,就跟范文程开始谈古论今。两个读书人正说得投机,软禁之处的房梁上开始往下掉灰。早就习惯了跟从地窨子里走出来的后金野人相处的范文程不在乎,可是官宦世家走出来的饱学鸿儒洪承畴可是很在乎,很小心在意地掸衣裳。
范文程马上中断谈话(遽辞归)向皇太极报喜去了:“洪承畴死不了了,他拿那件破衣服都当个宝,又怎么会舍得自己的命(敝衣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果然是汉奸了解准汉奸,洪承畴正如范文程所料,皇太极把自己的皮大衣送给洪承畴(解所御貂裘衣之),洪承畴投降了。看了皇太极的这个动作,忽然想起了刘备的一句名言,就是关于老婆如什么兄弟如什么的,这可能也是庄妃舍身劝降的出处。或者是后人附会,或者是《清史稿》要用皮大衣指代什么,只是“为尊者讳”而不敢明言。
大明对洪承畴家三代上百年的知遇之恩,比不上皇太极一件貂裘,一个“解衣衣之”,一个“顿首请降”,根本就没用什么大玉儿舍身相劝。其实皇太极这番表演,不过给洪承畴找了个台阶:崇祯赏给洪承畴的东西,能换一万件貂裘。洪承畴这时候要的是面子,一个文人变节投降的借口:“礼贤下士,真命世之主也。”至于皇太极贤德还是暴虐,洪承畴清楚,霸气铁蹄下的冤魂都清楚。而作为一个饱读孔孟之书而且很体面的文人,洪承畴一定要给自己的贪生怕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文人要想给自己找理由,总是能找到的。即使皇太极没有解衣衣之,洪承畴也可以说自己被皇太极温柔的眼神感动。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要给足洪承畴面子,洪承畴投降后又为八旗进关做了哪些贡献呢?皇太极曾经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某个时代有文人,就不会缺少带路党,洪承畴就是一个“优秀的带路党”。
据为皇太极和洪承畴唱赞歌的清朝史料记载,当年皇太极为了招降洪承畴,可是做足了功课:“命诸文臣劝勉,洪不答,益厚遇之。”一番水磨工夫,泡软了洪承畴的膝盖。一看洪承畴跪了下去,皇太极乐得蹦了起来,马上下令大摆宴席庆贺,酒席宴前还弄了很多文艺表演(赏赉无算,陈百戏以贺)。这时候八旗贵胄们不乐意了:“洪承畴就是一个囚徒而已,犯得着对他那么好吗(洪一羁囚,上何待之重也)?”努尔哈赤笑了:“咱们把脑袋拴在腰带上,用血肉之躯去硬抗明军的红衣大炮,为的是啥?”那些八旗贵胄虽然凶悍,但也不是傻瓜:“当然是为了中原花花世界的金钱美女良田美宅,能在江南水乡偎红倚翠,谁愿意在深山老林喝西北风?”这时候努尔哈赤就说出了那个很形象的比喻:“譬诸瞽者获一前导,安得不贺也。”这话很好理解:“我要进取中原,但是却是个人生地不熟的瞎子,有了洪承畴这样的带路党,还不值得庆贺吗?”
洪承畴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其实他也让死,他也不想当大明王朝的殉葬品!孝庄皇后去劝降,发现洪承畴衣服脏了都受不了,他怎么会去死呢!然后讲了明朝有多么腐败,没这样的皇帝去死不值得!人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何必轻生呢?然后给洪承畴安排了几个宫女,然后加官进爵,比明朝给的俸禄还高!洪承畴当然就投降清朝了!
洪的投清出于如下,一明皇多疑,清方用表崇焕例子吓他。二是清方高官厚禄诱之。三是孝庄夫妻解宽带表面赤诚相待感情收买。四是范家人学長都不顾"先天下人忧而忧″了,还劝他同享富贵。五保证家人安全等全诱条件而下水投降。文人投降更比武人厉害呢。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