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能转向,即是佛陀
你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生气?我为什么要动情绪?
是啊,我们都是凡人,凡人皆有眼耳鼻舌身意,都会产生意识,都会牵动我们的神经,然后神经就发出电流来,于是情绪产生了。喜极伤心,怒急伤肝,情绪动多了,身体就受了影响,生活和事业都会发生波动。
上午,向师傅请教了这个问题。我跟她说:“这段时间,我自己也在考察,我为什么就突然生气了,但是奇怪的是,我依然无法解释我为什么会这样,‘该生气’的时候,依然会生气。”
师傅笑了笑,向我作了一番解释。
凡人动情绪,往往是因为有一个“我”在。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孩子玩手机成瘾,大人发现了,往往就会生气。大人一般会说:“我生气,是因为希望他好。”是啊,这哪里有一个“我”在呢?
有的呀,大人生气,是因为拿自己的标准往孩子身上套了啊,是大人认为孩子不应该玩手机啊!大人的眼睛接收了孩子玩手机的信息,而这个信息与大人的价值观不兼容啊,于是大人就生气了啊。
不生气,孩子会继续玩啊?
其实,生气了,孩子才会真的继续玩。
那怎么办啊?
反过来思考啊!孩子为什么会玩手机成瘾?这是孩子天生对感官快乐的追求引起的,人对感官快乐是非常有依赖感的啊!
那么怎么办啊?
大人往往想速战速决,把手机抢过来,或者生气地大声训斥,而暴能能生暴。其实,反过来更好。大人不要着急,陪孩子玩玩别的游戏,或者带着孩子与别的朋友一起玩耍。还有一种做法,效果也好,但更需要耐心,就是跟孩子定立玩游戏的规则,比如限制时间,而时间一到,大人立即要知道要回手机,然后大人往往会首先忘记了规则。
师傅说,我们往往都以“我”的意识去对待这个世界,让世界以“我”为中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以“我”为中心的世界,皆是虚幻。
世界本有自己运行的法则,它始终在上帝的推动下,不停地自在地运转,我们的意识再强大,也改变不了宇宙的规律。我们只有如如不动。我们动了,我们就输了。
师傅说,其实在我们的意识深处还有一个“识”,这个“识”是不动的,是纯净的,是晶莹剔透的,这个“识”被称为“阿拉耶识”。“阿拉耶识”就像一粒种子,将一切意念蕴含其中,我们若能抵达“阿拉耶识”,就不会再有任何情绪,任何烦恼。
师傅说,这就说明,外在世界的规律,在人的阿拉耶识中都有所体现,而这都需要一个“忘”字,忘记自我,忘记我们一切感官引起的妄性!
让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相通,不要以“我”为中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展转”,或者叫作“转向”吧。
佛教里还真有这样一句话:“若能转向,即是佛陀!”。让每一个凡人都“转向”是那样的困难,因为那个“妄性”的存在!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努力“转向”,或许,我们这样就会少动妄念,少生气,也不大喜大悲了!
你,若能转向,即是佛陀!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