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钻研甲骨文的女学者——游寿先生
游寿先生
1906-1994
——游寿先生《我的临池简述》
1930年代,游寿先生《书学史》笔记
论及甲骨文
—— 游寿先生《考古、教学、科研回忆》
游寿先生金文笔记 1951年
钤印两方:游 介眉
——游寿先生《随感录》
大学期间,游寿先生与同窗曾昭燏一起用蝉翼笺影写了《甲骨文前后编》,胡小石先生欣然为之作序。今存游寿先生大学期间所用《钟鼎款识》一书,写满朱、墨批注,并夹有大量考释附页。1951年,游寿先生在此书封面题记:“昔余始入大学,研究古文字,贫不能得精本。此册任意涂抹,从余南北西东二十余年,损破而不忍弃。回忆当日手摹甲骨文前后篇,以其精勤,寄存反失之。”可见当年游寿先生用功之勤。
曾昭燏先生致游寿先生信札(局部)
1945年1月至1946年8月,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图书馆。
在四川时期,师整理甲骨、钟鼎、碑刻等金石材料,并撰写研究文章。当时共事者多如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向达、夏鼐、曾昭燏等著名学者。
游寿先生文章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1985年,游寿先生受邀主编《殷契选释》
该书堪称学习甲骨之学的门径,
游寿先生手书前言,例示考证方法,
并鼓励“有意探索古文同志,前途方兴,
无谓死之人物,又以为前人已尽言而弃置之。”
充分体现先生的治学精神。
李学勤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称
游寿先生所撰前言,“十分明备。”
1961年9月,黑龙江省工农师范学院合并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哈师大前身),经于国政同志推荐,我被分配到历史系担任教学工作。根据我本人意愿,到中国古代代史教研室从事先秦史辅导和艺术系中国通史的教学工作,与游寿老师同在一个教研室。那时,游老师才五十余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为人又非常坦诚和热情。因我从事先秦史专业,离不开古文字,即甲骨文和金文的学习。同年10月,游老师在其家中为我讲授《春秋左氏传》,既讲述历史典故,又讲述文字渊源和诸家所注,我受益匪浅。在游老师的书桌上,见到有《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和《战后平津新获甲骨集》两部书籍,均由胡厚宣先生所著。当即,如获至宝,经游老师同意,借我一阅,约半月之功,我把两本书均一字不落地抄了下来。
那时,哈尔滨市甲骨文书籍非常缺少。记得到哈师院之前的1956年春,我步行从和兴六道街住所,经西大桥、铁路街,过哈尔滨站到一曼街的市图书馆阅览室,择录管燮初先生的《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一书。游老师借给我的两本书与在哈市道里新华书店古旧部购得的陈梦家先生的《殷墟卜辞综述》等书,为我学习甲骨文打下了初步基础。
在此,仅举一例,在李国梁、孙孝恩二同志的支持下,于1979《北方论丛》第一期发表了我的《试论先秦土地制度的演变》一文。其中我从游老师借阅的《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中,引用“王其田”辞条,作为商代土地王权所有制的证据之一,随后引起争论。不久,李学勤先生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一九七九年《历史学年鉴》“先秦史研究”一栏里作了介绍,另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中国通史史论辞典》中,由章义和先生撰写的“王其田辨”辞条中也作了介绍。
——王明阁教授《游寿教授与我的专业学习》
1985年夏,王明阁先生(右)邀请李学勤先生(左)
来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学
与游寿先生(中)合影留念
游寿先生是李学勤先生景仰的师长前辈
集殷契字
1984年,临甲骨文
1985年夏,录殷契三则
1993年,书《龙凤龟麟》
游先生书法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她完成了李瑞清、胡小石对书法表现方法的探索与提炼,由有意顿挫升华为在自然挥写中表现金石神髓,游先生书法线条的波折全于挥运中天然而成。游先生书法是学者书,是文人书,其金石气息,源自胸襟,流于笔端,于朴素生涩之中蕴含灵秀,绝非可以笔墨刻意制造的所谓效果。游先生晚年在《随感录》中说:“许多老友以贱书有金石气,非侪辈所及,这不过是受我的专业的影响。”
游寿先生简介
游寿先生,女,字介眉。福建霞浦人。1928年至1936年,先后就读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胡小石教授。1941年至1957年,曾任职于四川女子师范学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1957年来到黑龙江,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哈尔滨师范大学设有游寿纪念馆。游寿先生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领域多有建树。其书法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 同聲相應 ···
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
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胡小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