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放大,越是事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地会是有害怕的时候。不害怕的人生,我想,在这人世间,应该是不存在的呢。怕,不论是什么,是“物”。还是“人”,都不打紧的,但,我们要懂得去经由“怕”,有所学习。
作为一个成人,我们要去懂得让自己掌握渡涉害怕的方法与窍门,倘若,我们不曾掌握相应的方法与窍门,那我们是没法处理孩子成长过程所产生的害怕情绪的。
但在不曾掌握相应方法与窍门之前,我们对孩子惧怕心理的不处理,本身就是在处理。在有些时候看来,不处理可是相当不错的处理方法。不要忽视不处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正向作用。
心理亚健康(属于正常人),但精神没病,只是遇见孩子问题等,去做心理咨询;精神有病,如抑郁发作、躁狂症、精神分裂等,应该去找精神科的精神医生(或治疗师)。
倘若,我们已是掌握了些许的科学方法,那我们在应对儿童恐惧心理的时候,要先观察,客观如是的观察,并在观察中学着捕捉细节,以此了知儿童惧怕背后的心理,人会存有怕,绝对是有原因的。人就这样,就是害怕同一品种的物,或同一种类的人,那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呢。
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小事儿。有的时候,成人的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就能牵动儿童那颗稚嫩而敏感的内心。不要觉得,我们眼中的不重要,会是孩子心中的无关紧要。有时,他人对旁人的一个不善举动,孩子都能对其有抵触,心生惧意,不愿靠近。
要去理解孩子的每一举动,包括对某人某物的惧怕,与不愿靠近。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懂得去给予呵护。有些惧怕,不是我们想着处理,就能处理得了的。孩子会有惧怕,没事儿,作为父母的我们,无需因此而大惊小怪,着急焦虑。但我们要带着孩子去探索,正确而科学的恐惧应对渠道。
重要的是,经由观察或询问等,发现其中的成因之后,对相关“人”或“物”,不要有怨,不要有恨。我们要去理解一切,像理解孩子那样去理解。并要学着去陪伴,陪伴是不错的应对方式。有些孩子的内心惧怕,父母爱与不评判的陪伴,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孩子能从家人的平静陪伴中,找回应对的力量,不再有惧。
然,有些孩子因年纪尚小,对人世万物的理解与认识,尚且不够,如在年幼之时就会惧怕一些人,并不愿去靠近,只因对其及相关事件,缺乏应有的理解力。孩子理解人世万物是需要能力的。那我们就要将孩子的恐惧,交给时间。待他长大,内心的一些恐惧,自能有所脱落,无需多此一举地进行强化处理。有时,强化式样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在放大孩子内心的恐惧,操作不当便会引发新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慎重。
当然,对于极其个别的孩子来说,对某类人,或某个物的惧怕,都要影响生活,乃至于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的了,那我们就要带着孩子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很多时候看来,他们三言两语的点拨,往往能够让我们心生豁然,并因此找到相应的求解之道。术业有专攻,在这人世间,并非虚言一句。
推介
庆山去西藏去当地人的农家。我喜欢庆山,在于此。她虽为粉丝千万的知名作家,但也落地,不浮夸。
她以文学笔法带领一批中国女性(也有很多男人读她的书),成长自己,见天地,见他人,见自己。她的那些作品中,有很多很多的教育见地,我自高中就有读。
我不是迷她,而是喜欢她的很多,比方说写作的慎重与赤诚,懂得克制自己,管理自己。
她不会特别去炫耀自己有多富,自己住了哪个高级酒店,但她会告诉我们说吃了哪个农家的食物。在我看来,这是懂得生活的人儿。
重要的是,她会保护自己的孩子,她就是在微博等网络社交处,对外公开孩子的照片,更多是侧影。
我则只在自己的个人微信,与不再对外公开的QQ里头,公开孩子的照片。微博与公众号等处,我是拒绝公开孩子正面图片的。
庆山她在《一次旅行(下)》说,“有时会想,穷其一生,人假设能够看尽天下的美景,不知又能如何。若往下推论,那么吃了再鲜少珍贵的食物,穿了再华丽昂贵的衣服,住了再豪华宽敞的房子,享受了再欢愉极致的情爱,生命又能如何。”
图:取自“庆山”公众号
其实,我之前也有说过的,我们就是穷尽一生,也不大可能走遍全球的每一角落,看遍世间所有的美景。
同一地方,不同时辰,不同季节,不同时光,都会存有不同的美。人的一生,并非穿美服,住豪房,看美景。
我们应该是懂得经由观察自身以外的风景(如花、草、树、石、屋等),去看到自己这个存在,转而观察自身,并不断去深入。
不要觉得,走遍万水千山,我们就真的懂了自己,懂了世界,懂了他人。不要以为,从未出国的人,一直待在山里的人儿,就是井底之蛙来着。
实际上,我们走了多少路,看了多少景,吃了多少美味,不过就是让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给很好实现了满足罢了。人的生命,不该停留在满足层面。我们要去懂得超越人性,去认识自己。
图:取自“庆山”公众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才算真的见了世面”是育儿圈里头所在流行的一段流行语,很多妈妈都拿来当自己的“座右铭”。
我却觉得,语言不能只是觉得好看好听,就将其给供奉起来,当花瓶。我们要去践行。要去做到。为践行,我们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花时间去搞清楚,什么是“天地”,“众生”,“自己”。这是因为,“众生”是佛学词汇,这句话其实就是佛学语来着。我们不能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话。
“自己”、“众生”,“天地”其实就是一个“文字概念来着”,那其中所指,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会变化的。好比是说“老公”吧,在以前,老公就是“太监”的意思,唯有现代中国,我们才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
其次,我们要去弄明白,怎样做,才是真的走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路上。倘若我们没有真正弄清楚,就匆匆出发的了,那万一,我们是走错了路,那怎么办呢(请不要大言不惭地说不怕走错路,能不走错,就没必要去走错)。
人,不论做什么,去哪儿,一旦是走错了路,不说很难抵达自己想要的那个目的地,我们都要浪费很多的时间,来去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用错了力,花错了时。
还有就是,这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旅程,绝对是艰辛而吃力的,在这人世间压根就没有那一条路,去哪个目的地是不需要付出相应辛苦就可以的。那,我们必然地要懂得去保护自己,储备粮食,照顾自身。不然,我们容易在没能见到天地、众生与自己之前,就死去的了。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