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道德经》通读
第二章(上)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各,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老子接着第一章论道。但老子在第二章里所说的话,似乎与道没有什么关系。先是说天下人,后面又说圣人。说天下人如何如何,说圣人如何如何,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清楚了,老子在说天下人如何的时候,说的其实是道,说圣人如何的时候,还是在说道。
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二章讲的是人道,或者说,老子从人道讲道,还应该认为,老子所讲的道,除了观天象,更观人象,老子从天和人这现象来讲道,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老子的《道德经》不是天书,而是他对宇宙和人的存在,这个存在可以简称为象,老子从如此象里看到了,或者说悟到了象的本质,老子把这个本质叫作道。那么,从天象和人象看象的本质,是相通的,是一样的,这相通和一样的东西,就构成了天人合一之说。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章。这一章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说的是“天下”,天下,相对应的是地上,这就是天和地。天、地和天下、地上是不一样的,天下不天,地上也不是地。天下和地上,指的是天地之间,天地之间有着天地化生化育的万物,这万物包括着人。天地之间的万物,除了人,其他的存在,与天地保持着相同的道,比如说,动物和植物,天地无言,动物和植物也无言。无言的意义说起来很深奥,但也很浅显。比如说天象之风雨, 这是谁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的,但风和雨又似乎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不同的地方风雨在规律上有所不同,西北的一些地方,西风起有云雨,而在中原的一些地方,却是东风兴,云雨生。这是风雨之象,象虽不同,但在如此之象背后的本质或者说规律是一样的。老子看到的,或者说悟到的就是这个东西,
现在再来说天下这个词,这个词后来,在我们的语言里,就特指了人,天下的万物很多,为什么用它来特指人,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人是万物之灵长。长是首,灵,指的是人有心灵,有灵慧,有灵气,有灵气就显得比较特别,这特别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神气。为什么说神气,因为这个气说不清道不明,就用神这个词,把那个气的存在,一言以概之。
说到这儿,就必须把人这一有神气,或者说有心灵的现象说得远一点。首先,人是天下之存在,自然就有天道的生命之根,这个天道,化生了人,也化育了人。人在被化生化育之后,道不离其身,这就是天道之存,人受天道化生化育,其身有天道之根,老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能从人的存在之象,讲道。如果没有这样的道心,就是说,人在被化生之后,完全摒弃了天道,那么人的生存之象,就不可能有道了,也就是人的存在,完全是一个乱七八糟的现象。生于天下地上之物,都不能脱离天地之道,并且,化生万物的天道会永远伴随于万物。草木有草木之道,鸟兽有鸟兽之道,虫鱼有虫鱼之道,人有人之道。万物之道来自于天地,天地之道恒存于万物。人有心灵有神气,一方面人之心灵神气是守道的天慧,一方面,它又是不守天道的一个钝器。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很多时候不守天道。人自立于天地之外,自以为有智慧,自以为能知识,人凭着智慧和知识认识了宇宙天地之后,又通过自己行为创造了一个人的世界。在人创造自己的世界及其创造过程里,有着很多愚昧的认识和行为,这些愚昧从根本上说,就是离道,叛道,甚至是逆道。
这就是老子讲道的根本原因。所以,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主要讲的是人道。因为老子看到了人类的行为离经叛道的太严重了,太可怕了。有一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里说的人不为己,是说,人在离道叛道之后,不守人之本性,那时候,天地为之亡灭。换句话说,人如果像万物一样,不离天道,自守本性,那么,就不会有老子讲道,也不需要老子这样的人来讲道。
天下是指天下人,这里的天下人指的所有的人,包括后面的圣人。天下人怎么了?
1、皆知美之为美;
2、皆知善之为善。
这两句话比较容易理解,老子说的这两句话,指的是人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老子观察到了人的普遍之象。
皆知,第一层意思是,天下人都这样认为;另一层意思是,天下人全都从一个方面,站在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
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意思是美的事物就是美,善的东西就是善。这有什么不对吗?难道美的东西,善的东西不应该这样认为吗?老子认为,从根本的道看,人的这种认识观是片面的;人只看到了事物美和善的一面,不知道,不知道美和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面,如果这个世界只有这一个方面,或者说,这个世界只存在美和不美,善和不善,那么,这个世界就太简单了,换句话说,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不是只有一面的世界,也不是或者好或者不好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真相不是人看到,也不是人认为的这样。
所以,老子说:斯恶已,斯不善已。老子坚决地否认人的这种认识观。说这样去看美和善,是很丑陋很不好的。这里的斯,是代词,指的是,这样去看待事物的认识观。
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两句话,就不难看出,这是老子看到的一个人象,人看待事物看待世界是多么的片面,多么的愚昧,多么的无知,多么的浅薄。这样去认识万物,认识世界,离万物和世界的存在太远了,根本看不到万物和世界的本质,而人正是从这种愚昧和无知的认识开始,离了道,不能守道的。
下面,老子开始讲道。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是第二层,这一层,在前面第一层——人的片面认识观这一人的普遍现象存在的基础上,开始有针对性的讲道,道是什么?
这里列举了六种现象的存在,第一是有和无,有和无是第一章里老子提出来的道之门,天道,就是有无相生,有从无来,无由有证。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无就无以证。有和无的关系是什么,老子说,是相生。这里的相很重要,意思是相互依存,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待而依存的,没有这样的相待,就不会有生存。宇宙的存在,就是这样的,所以,万物也是这样的。人也是如此。
有和无,是老子提出的道的根本,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道,就要从有和无开始,认识了有和无的关系,就能认识宇宙,认识我们所依赖和生存的这个世界。进而认识我们自己。
下面的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间和声,前和后,典型地概括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相待存在。它们与有和无具有着相同的关系,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看到了这一面,就应该知道还有相待的另一面,如果没有那相待的另一面,这一面,就无以存在。譬如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棵树,它到底是高还是矮呢?由此,就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棵树的存在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相待性的相互依存,就不会有与我的生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