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00亿的圆珠笔头,其技术全球仅两家掌握,国产化走得不易

如果说到全世界哪个国家的工业技艺最为精细和严苛,我想很多人印象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毕竟在我们的认知常识中德国一直以严谨、精细而闻名。很多时候工业对于精度的要求极为严苛,甚至说影响到了产品的核心部分。

所谓的大国工匠技艺并不只是说他掌握的技术很厉害,更主要的是形容他能够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做到最精最细。

而今天说到的这么技术每个人都接触过,但你可曾对他真正真正了解过吗?它就是圆珠笔笔芯顶部的笔头技艺,我们以前也经常看到过这个圆圆的笔头,有时候因为不小心掉落导致无法写字,而笔芯所依赖的就是这个笔头。

而这个圆珠笔的笔芯一共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顶端那个小小的圆球般的球珠,另一个则是包裹球珠的那个类似椭圆形的金属球座体。两者的相互配合才让圆珠笔能够蘸上墨水,写出文字来。

而关于这个圆珠笔笔芯的笔头部分制造技术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因为需要的相关技艺非常之高,此前全世界完全掌握制造工艺的也只有瑞士和日本两个国家。

就是这样小小的不起眼的技术就是需要很高的标准和技术才能实施,但很多人认为圆珠笔笔芯之所以难造是因为笔头的球珠部分,但其实真正难的是球座体的制造,球珠的工艺技术我们早就掌握得十分成熟了。

那么这个球座体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这个笔头的球座体虽然表面上是包裹住球珠的金属体,看似极为简单但内中乾坤却十分复杂。首先在球座体内部要制造出5条沟槽用来满足墨水的流动,而且这些沟槽因为要和笔头兼容好,精度必须极其精细,误差不能超过3微米。

相当于这个误差只能是我们头发直径的三十分之一,你可以想象比我们的头发还要精细那么高,其制造技艺需要多么的严苛了吧!光是这样精度的制造机器就很罕见,更何况还需要一定的精细技术支持呢?

而且这个误差是严格规定的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就很难起到书写的作用。因为这些沟槽任何一个出现了超过标准的误差,就会让墨的流动出现阻碍,加上五条沟槽都是相互接通的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不出墨。

如果沟槽过大又会导致墨水浸出太多,十分影响到书写的体验,相信你也曾体会过流墨过多的烦恼吧。

而我们虽然可以造出完整的笔头来,可是却做不到合适的规准,书写体验很不好。而且这个球座体因为内壁需要极高的薄度,因此对于钢材的质量要求也极为严苛,因为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不合格钢材制作的球座体掉落。

因此对于圆珠笔芯的笔头来讲最难弄的就是对于球座体的制造,因为对于工业精度和钢材质量的超高要求使得它的制造十分困难。而掌握了这两项技术的瑞士和日本更是直接垄断这个行业,以此来成为自己的赚钱法门。

不过好在是我国一直未曾放弃对于这门技术的钻研,经过无数代科学家们的前仆后继,终于能够制造出合格的圆珠笔笔芯的整体笔头。我们取得这个成绩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是中国科技各个行业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实属不易。

但之前网上却有一些“谣传”讲述了我国对于这门技术之所以不去攻克,是因为圆珠笔芯的笔头制造才多大点市场,各大厂商完全不屑于去争夺。但是真正的实情是我们为了制造出这个符合标准的笔头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并不是谣传的那样风轻云淡。

如果说我们不屑于看重这种小技术,又怎么会将圆珠笔头国产化纳入到我国科研的重点攻破项目上呢?看过科技突破项目报道的《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就会知道,早在2011年的时候国家科研部就将这个任务重点划入研究范围中。

而且还集合了几大重点制笔企业加入,在研发资金全力备战的情况下由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发力,才堪堪在2014年基本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难点,到了2015年才真正的完善体系。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从0到1付出得太多太多了,失败的次数不计其数,炼炉里的钢材更是融化了很多斤,才将最合适的制造材料和技术摸索清楚。

各种艰辛不可谓不大,好在结果是完美的,我们终于是将这门技术彻底掌握了。要知道中国14亿人口对于圆珠笔的需求量是有多么的恐怖,而那些谣传说我们之前不具备技术是因为看不上这个小市。

试想14亿的市场能小到哪去?据统计每年我国要生产400亿只笔芯,进口笔头制造所需的钢材就达千吨以上,你还敢小看这个市场吗?

如果我们无法突破这个技术仍由外国把持,每年我们需要交多少费用给人家,14亿人的需求量细算下来可是个可怕的天文数字。所以我们国家才狠下决心,一定要将其突破实现自主自产。

而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无数科研人才的心血和努力换来的,中国科技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中间经历的研发过程枯燥至极。每一样产品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伟大的人,任何你使用的小东西背后都有科研人才背后默默付出的艰辛,值得我们敬畏!

对此你怎么看?

无锡创元传媒:四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