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祖国刚解放那会儿农村娃是怎样上学的吗

我的学生时代

思量

新中国刚刚诞生十周年,我便出生在内蒙古化德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一和睦村。全村一百多口人没有一个读过书的。只有几个上过几年"村冬书"(冬天农闲集中起来识字)的人成了村里的"文化人"。
        那时公社所在地也只有一所初中学校,大队、生产队连一所小学也没有。直到一九六九年我们村(大队所在地,辖四个自然村)才设立了一所空壳小学。记得1一3年级是在游击中度过的,冬天在"饲养院",也就是喂牲畜的饲养员休息的土屋上课,十几个孩子坐在土炕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是"村冬书"老师,黑板是一块不足半平米的三合板涂上锅底黑。记得上课时常常被不愿读书的淘气鬼用柴草将烟囱塞住,不一会儿我们被烟薰出来,那些站在一边的恶作剧淘气鬼高兴地笑着叫着。等到天气暖和了,我们被老师带到树林里丶墙底下、土沟崖头下,那时叫学"抗大",写字只好垫上书放在腿上,多数是趴在地上。1一3年级只有两本书,《算术》和《语文》,上学期为上册,下学期为下册。一个老师教三四个年级,一个年级教十几分钟,那时叫复室班。

直到一九七二年秋天,村里有了专职老师,也盖起了一间土坯教室,没有桌凳,教室里用土坯垒起三排尺半高的泥台,下面留有窑窑,用来放书包。凳子是用烂木头棒子两头用石头撑起来,坐的时间长了屁股蛋非常难受。夏天还好,等到了冬天,教室没有火炉,爬在泥台上冰冷入骨,屈着的腿一会冻得麻木没一点知觉。一节课中间要跺两三次脚,这是老师的规定,全体站起来,跺得满教室尘土飞扬。然而一冬天下来,每个孩子的手脚全部冻坏,无一幸免。记的我的手指肿得很难握笔,手背像馒头一样等到春天开始消肿,晚上睡觉奇痒难耐,年年用手挠破,流着淡红色的血水,直到夏天七八月份才能痊愈,年年如此,现在我的手背还留有疤痕。
        就这样我终于读完了小学五年级可谓高小毕了业。
         一九七四年我们大队终于成立了初中班,大队盖起一排校舍,上级配发了一批堑新的桌凳,记得坐上新桌凳那个高兴劲别提了,至今记忧新永远难忘。这是我自打读书以来直到初中六年级才第一次有了桌椅板凳。桌面紫红色,桌腿红黄色,桌面油光发亮,两人桌,我专门准备了一块抹布一天不知擦几次,有的同学用小刀划破桌面油皮,而我的桌面两年初中下来还是新如当初。
        至此,师资也提高了,大部分老师是通过县里培训回来的"县办"老师班里授课也脱离了几个年级一同读书的"复室班“。即使这样,初中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课无法开设直到七年级才开了物理和化学,毕业时物理学到热机效率,化学共两章到化合价,数学也只学到相似形。

一九七五年秋天,我的学生时代就此彻底结束。如果再想读高中,第二年面向农村招收学生的朝阳高中被农业学大寨时潮冲解成专业班,我们大队分给的唯一一个名额被大队会计的女儿占用。再想读书已举目无门。    
       在整个学生时代并不像今天那样全身心都在读书,而我们那个时代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劳动却占去一多半时间,每天上下午学习时间不足五小时,其余时间大部分参加集体劳动,锄地拔地(拔小麦)、拣麦穗、割草(勤工剑学)、砍柴拾粪(冬天学校烤火用)、灭鼠(防疫)等等,无所不做。除此之外,家务活儿更是多得干不完。而今回忆起来常常感伤而又酸楚,尤其和现在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比较更是感慨万千……

(0)

相关推荐

  • 长冲小学

            长冲也叫十里长冲,一个自然村,大概因为这个村子是沿着村南面一冲水田而建.村子一字排开,田冲从头至尾约有十余里,因此得名.长冲小学就坐落在长冲自然村,虽说叫小学,然而那时里面还设有初中的 ...

  • 【大荔散文】刘玉丰:妈妈的那个梦

    我的妈妈是一位退休八年的中学高级英语教师,曾就职于大荔县沙底初中和石槽初中.她的工作经历非常简单,基本上一直都在教授初中英语,但就是这么看似简单的经历对一个1958年出生于大荔沙苑农村的女孩来说实属不 ...

  • 记忆如歌(四)

              记忆如歌(四)      四年级开始,我到铁匠炉村读书.我不再穿活裆裤,离开了大姐的庇护,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学生.      那时候我的老师叫齐百龄,东地村人.他中等身材,梳着整齐的 ...

  • 竺元平 | 难忘的大西沟联办中学

    大西沟,这里讲的是西井子镇正北方大约40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2004年之前的几十年以来,长期都属于格化司台公社.这个村三面环山,一条由山上倾斜而下的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小河沟,从西向东将村子分 ...

  • 【岁月流金】乐为民师(散文)/庞全林

    我当民办教师之前还当过耕读教师. 刚当耕读教师的时候,我的耕读班一没有教室,二没有课本,只有一包粉笔.一块小黑板和我们生产队的十几个孩子.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我有了三间房的教室,一张大黑板,自己动手垒 ...

  • 家(十)/作者:林承金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教育教学|留守儿童问题 仙桥村及其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像梅山,塔子山,叉子山,毛狗尖,马屁股山,三教洞,乌龙洞等围绕在周围 ...

  • 卞阿根 | 校园的变迁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校园的变迁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 ...

  • 李未熟:一盘破棋将终局,回顾此生告后人

    记得父亲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跟母亲说他拉尿分岔,后来又说拉尿困难,再后来就要插管导尿,最后小便带血,有一天流了一小盆血,没留遗嘱,衰竭而亡.终年74岁. 我生于1954年,今年68岁了.74-68 ...

  • 阿龙哥:难忘的故乡小路连载第45《小学毕业上大队读初中》

    荐赏 阿龙哥佳作 作者及演唱简介 黎建华(作品笔名:阿龙哥),男,生于1959年,籍贯:广西武宣县人,壮族,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曾长期供职高级法律顾问.首席法律顾问于国有特大型企业,现已退休.酷 ...

  • 散文《热血岁月铸丰碑》———我心中的大柳树中学 龙川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甘肃省漳县新寺镇大柳树中学,其实是大柳树小学附设初中部.在村里闲庭信步,走到村东头学校门口,总是情不自禁地朝里凝望, ...

  • 少年时代

    撬开光阴的门楣,走进无拘无束.轻舞飞扬的时光隧道,重拾少年时代那些零零碎碎的记忆,依然在脑海闪烁着,翩跹着. 然而,当我提笔要讲述自己伤痛事情时,远不如象讲述快乐和得意事情时,那样得轻松自如.我虽然极 ...

  • 小学碎片

    小学碎片 从七拐八弯的田埂上过去,在翻阅海拔六百多米的陡山,就是小学.通往小学的路共有三条,一条是从四屋榜村过水库,另一条是翻越陡山岗,还有一条顺从我们村子的田岸上拐到公路,然后上一个小坡,就到了.我 ...

  • 陆文三 | 画水镇巉头新书堂(三)

    巉头新书堂(三)  新书堂虽然是学校,但在农忙时候,这里也成了大队农业生产的场所.学校每年放两次农忙假,每次农忙假有两周时间.上半年放农忙假,支援收麦割麦,教室就成了打麦分麦的地方,操场也就成了晒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