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2)
本篇要目:
***********************************
411.五粮液老窖池遗址
明至清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412.龙广观音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413.普安铜鼓山遗址
战国至西汉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
414.元谋古猿化石地点
旧石器时代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
415.大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
416.玉水坪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云南省怒江傈僳州兰坪县
417.大墩子遗址
新石器时代 云南省楚雄县
418.海门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
419.银梭岛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云南省大理市
420.玉溪窑址
元至明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
*************************************
411.五粮液老窖池遗址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位于四川宜宾市翠屏区城区内的鼓楼街和长春街。现存“长发升”及“利川永”酒坊建筑为明清砖木结构,抬梁或穿斗式屋架,小青瓦屋面,占地面积共约2718平方米。 “五粮液明代古窖池群”是从明初一直连续使用至今、使用功能完好、从未停止过发酵的“活文物”,其历史已达六百多年,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唯一仍在使用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1964年10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专家对五粮液酒厂“利川永”、“长发升”老窖实地勘察鉴定,认定系明初建筑物和遗存,为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发酵窖池之一。
五粮液的老窖池分散在宜宾的老城区,曲径之端,有几处古色古香的门脸儿,不了解情况的人轻易不会发现,更不清楚身边就是文化瑰宝:延续了几百年的利川永、长发升的酒作坊未变容貌,里面有很多流传了几百年的明代古窖。根据四川省文物局专家在1964年得出的结论,这里所出土的大量瓷片,很多是宋明两代的,后来经过认真甄别,两个老作坊均拥有明代初年的多口老窖。除此以外,五粮液还拥有大量清代窖池。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是我国现存保存完好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之一,是中国名酒五粮液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历史酿酒工艺和传统的重要实物遗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2013年3月5日,五粮液老窖池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2.龙广观音洞遗址
龙光观音洞位于贵州黔西南东峰林腹地,义龙新区东部的龙广镇,属义龙新区城市次核心区,距兴义市区32公里。观音洞地处槽谷型盆地中的一个溶蚀残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宽约20米,斜深约15米,南向,高出盆地约20米,西侧有一穿洞,高8米,宽5米多,向里斜伸5米处有一天窗,20米处有地下水渗露,整个洞穴通风向阳,干湿适度,适宜远古人类栖息生存。天然溶洞内,是一处新、旧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洞穴遗址,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
2013年3月日5,龙光观音洞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3.普安铜鼓山遗址
铜鼓山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青山镇营盘村陈家龙滩东约500米的铜鼓山山顶,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保护范围总面积41420平方米。在两次中发掘共清理房址4座、窑址1座、灰坑11个和活动面、火塘、大量零散柱洞等遗迹,出土较完整陶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和冶铸青铜器的陶石范模500余件,陶器碎片1万余片。尤其重要的是,冶铸青铜用具除部分陶坩埚外,出土的范模包括戈范、剑范、钺范、镞范和鱼钩范等。
发掘者认为:铜鼓山遗址是一个铸造铜器(以兵器为主)的手工作坊遗址,其北半区主要是铸造铜器的作坊区,南半区主要是生活区。遗址时代为战国~西汉时期。它是贵州境内经过正式发掘的唯一一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冶铸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科研和保护价值。
2013年3月,普安铜鼓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7.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1972年起共清理出房屋基址15座,房基平面呈长方形,属平地起建的粘土木结构建筑。还发现了竖穴土坑墓20座、瓮棺葬墓17座和壕沟1条。遗址内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以及大量兽骨等。其中有一件鸡形陶壶,造型新颖,为夹砂灰陶,身部戳印点线纹,背部尾部饰贴塑乳钉纹。形似昂首翘尾的雄鸡,是云南生物学史上最早的动物图像,为国家一级文物。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大墩子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8.海门口遗址
海门口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距剑湖湖尾闾250米处,1957年发现“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在长140米,宽20米范围内小面积清理。遗址中发现住房桩柱224根,均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桩柱之间。桩柱排列不规则,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为房屋间隔。遗址内不见碎瓦、碎砖,可能当时房屋非砖瓦建造。房屋五分之四在水上、五分之一在陆地上,门开于陆地一面。遗址房屋数量虽不可知,但是一小村落却可断言。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海门口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9.银梭岛遗址
银梭岛位于云南大理洱海东南,面积23300平方米,遗址分布于岛的北部,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遗址中心区文化堆积保存较好,最厚处达6.8米。遗址的中、上层堆积中含有大量的螺壳和遗物,现场对螺壳的采样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螺壳尾部被人敲打过,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遗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约有30吨,根据颜色和质地,陶器可分为夹砂橙红陶、黄陶、夹砂灰陶等。通过细筛筛选,获取了大量的小动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编号小件器物多达14000余件,可分为陶、石、骨、牙、蚌、玉、铜器七大类,以陶器、青铜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铜器中,锻打的青铜鱼钩制作精美。另外,还清理出石墙、柱洞、灰坑、火堆、水沟、墓葬等遗迹。
石锛---磨制石器的一种。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银梭岛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20.玉溪窑址
玉溪窑址位于红塔山脚的瓦窑村,1960年调查发现并认定古瓷窑遗址分古窑、平窑、下窑。瓷片分布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积约18700平方米,其中古窑面积最大,约15000平方米。1986年初,出土瓷片、残瓷器、残窑具上万件,重约2吨。发现龙窑2座。1号窑长28.8米,3号窑长33.8米,宽均为2米左右,顺坡上爬,窑头低、窑尾高、形状似龙,古称龙窑。
出土的产品有碗、盘、杯、碟、瓶、罐、盆、壶、钵等。花纹制作法有绘、刻、划、印、贴、捏等。图饰主要有花草、兽、禽、鱼藻和房屋等,形态生动别致。釉色有青瓷、青花瓷、酱瓷(黑釉),以青花瓷为最多。玉溪古窑的青花瓷器的纹饰与景德镇青花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受当地原料的影响,釉色略黄。有关专家认为,玉溪古瓷窑年代属元末明初时期。玉溪古瓷窑的发现,证明云南也是早期生产青花瓷的地区之一,为云南瓷器起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玉溪窑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