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四·7衄血

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衄血者,阳络之伤,则营血逆流,而卫气不能敛也。

肺主卫气,其性收敛,血升而不溢者,赖卫气敛之。而卫气之敛,由于肺降,降则收令行也。而肺气之降,机在胃土,胃土上壅,肺无降路,收令失政,君相升泄,肺金被刑,营血不敛,故病鼻衄。

而火炎金伤,不皆实热,多有中下湿寒,胃逆而火泄者。至于并无上热,而鼻衄时作,则全因土败而胃逆,未可清金而泻火也。外感伤寒之衄,亦非关火盛。缘寒伤营血,营郁而卫闭,卫气壅遏,蓄而莫容,逆循鼻窍,以泄积郁。卫气升发,故冲营血,而为衄证。衄则卫郁泄而表病解,原非火旺金刑之故也。

仙露汤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二钱 半夏三钱 柏叶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杏仁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衄血之证,火泄金刑,气伤血沸,宜清金敛肺,以回逆流。而必并降胃气,降胃必用半夏。近世误以血证为阴虚,半夏性燥,不宜血家,非通人之论也。

若上热非盛,而衄证时作,则全因中下湿寒,当加干姜、茯苓温燥之药。若大衄之后,气泄阳亡,厥逆寒冷,宜加参、芪、姜、附,以续微阳,清润之药,切不可用。

衄(nǜ)血(鼻出血)
  【翻译】肺开窍在鼻子,肺气主下降和收敛,于是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去功能,所以鼻出血,其原因在于胃土的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说:突然多饮食,于是肠满,起居不节制,用力过度,于是络脉受伤,阳络伤便血外溢,血外溢便鼻出血;阴络伤便血内溢,血内溢于是便血。鼻出血的,阳络的伤,因为营血逆流,而卫气不能收敛。
  肺主卫气,本性收敛,血升而不溢的,依赖卫气的收敛,而卫气的收敛,因为肺的下降,降则收敛的功能发挥。肺气的下降,枢纽在胃土,胃土上堵塞,肺没有下的降道路,收敛的功能失去,君火相火失泄,肺金被克制,营血不收敛,所以发病鼻出血。但火炎金伤,不全是实热,许多的有中下湿寒,胃逆而火泻的。至于并没有上热,但鼻血经常发作的,则全因土败而胃逆,不可以清金而泻火。外感伤寒的鼻出血,也不是因为火盛,缘于寒伤营血,营气郁积而卫气郁闭,卫气壅遏,蓄而不能容,逆循环到了鼻窍,用来泻积郁,卫气升发,所以冲营血,而为鼻出血病证,鼻出血则卫气郁积泻出而表病解,原本就不是火旺金刑的原因。
 【翻译】仙露汤
  麦冬11克 五味4克 贝母7克 半夏11克 柏叶11克 甘草二钱 芍药11克 杏仁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鼻出血的病证,火泄金刑,气伤血热,适宜于清金敛肺,以回逆流,而且一定要同时降胃气,降胃必用半夏。近世的人误以为血证为阴证,半夏性燥,不适宜于鼻出血的病人,不是明白人的言论。
  如果上热不是太旺盛,但鼻出血证经常发作,则全因中下湿寒,当加干姜、茯苓温燥的药物。若大出血之后,气泄阳亡,厥逆(指四肢逆冷,手冷可过肘,足冷可过膝,由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所致)寒冷,适宜加人参、黄芪、大姜、附子,以续微弱的阳气,清润的药,切忌不可用。

(0)

相关推荐

  • 《伤寒杂病论》黄芩用药总结

    黄芩首载于<本经>中品:"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补云:"大寒,无毒,疗痰热,胃中热,小 ...

  • 《四圣心源》:卷四·衄血

    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

  •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精遗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 ...

  • 《四圣心源》:卷四·8吐血便血

    吐血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脏腑之血,因自口吐.而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 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 ...

  • 《四圣心源》:卷四·6血瘀血脱

    血瘀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 ...

  • 《四圣心源》:卷四·5气血气滞气积

    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 ...

  • 《四圣心源》:卷四·阴虚 阳虚

    阴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 ...

  • 《四圣心源》:卷四·阴脱 阳脱

    阴脱 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目者,阳神所发 ...

  • 《四圣心源》:卷四·精神 神惊 精遗

    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 ...

  • 《四圣心源》:卷四·气血 气滞 气积

    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