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从冲脉论治妇科病证 韩冰
奇经八脉论治妇科病临证实践
第一章 从冲脉论治妇科病证
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通行十二经之气血,是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从《内经》成书至今,对冲脉的功能定位几乎贯穿于所有妇科疾病的病机之中。致病因素最终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胞宫,变生经孕胎产诸病。冲脉与任脉相并行,又与督脉、十二经相通,与足阳明胃经合于宗筋,会于气街,直接受承胃之气血,得后天精气滋养,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而行,得先天精气濡养,于会阴及足趾与足厥阴肝经相络,受肝血调养,对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冲脉为病与肾、肝、胃关系最为密切。从病理上来讲,脏腑与正经有病往往传至冲脉,而冲脉病证也必然累及正经或有关脏腑。冲脉为病,实证多因肝经郁滞、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导致冲气上逆所致;虚证多由肾虚失固、脾虚失摄所致冲脉不固。因此,冲脉治则主要有:补肾调冲法,益气固冲法,安冲止血法,清热凉血、调经固冲法,平肝安肾、和胃降冲法,调补冲任、通络下乳法等。
第一节 补肾调冲法
补肾调冲法是通过滋补肾阴、温补肾阳、调理冲任气血的方法,使肾中阴阳平衡,精气充足,冲脉调和。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各脏之阴取滋于肾阴,各脏之阳均赖于肾阳以温养。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经血互化,补肾实则包括补五脏六腑之虚损,调冲则是指疏泄肝木,主要用于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所致月经失调、闭经、崩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证。补肾调冲法亦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根本大法。
补肾调冲系列方药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月经失调、闭经、崩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一)补肾调冲药归类
[插图]
(二)补肾调冲系列方药的应用
补肾调冲方由菟丝子、熟地、肉苁蓉、巴戟天、当归、鹿角霜、川芎、丹参、鸡血藤、紫石英等药组成。
排卵期则以王不留行、路路通行气通络促排卵。王不留归肝、胃经,活血通经,走而不守,行而不留,路路通归肝、肾经,疏理肝气而通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两药合用有很好的促排卵作用。当归、川芎养血调经,当归归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川芎归肝、胆、心包经,能活血调经,为血中气药。丹参、鸡血藤活血调经止痛,丹参归心、心包、肝经,擅活血祛瘀,祛瘀生新而不伤正;鸡血藤归肝、肾经,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结,调经止痛,又兼补血,舒筋活络。经期以益母草、红花、桃仁活血祛瘀调经,延胡索理气止痛。经后以四物汤养血和血。
韩冰教授创立补肾调冲系列方药治疗月经病及不孕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于阴长期(卵泡期)应用补肾调冲Ⅰ号方(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覆盆子、蛇床子、当归、杜仲、白芍、丹参、续断)补肾滋阴养血;于的候期(排卵期)应用补肾活血方(菟丝子、巴戟天、黄精、淫羊藿、紫石英、丹参、鸡血藤),补肾活血,促发排卵;于阳长期(黄体期)应用补肾调冲Ⅱ号方(菟丝子、女贞子、覆盆子、蛇床子、补骨脂、当归、丹参、淫羊霍、白芍、肉苁蓉、鹿角、续断、杜仲、巴戟天、仙茅)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月经期应用补肾调冲Ⅲ号方(当归、赤芍、白芍、桂枝、川芎、牛膝、熟地黄、益母草、香附、王不留行、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若月经量少,胁肋胀痛等肝郁气滞症状明显者,加柴胡、路路通、月季花、橘核;若经期腹痛者,加桂枝、细辛、乳香、没药;若月经量多,有血块者,加蒲黄炭、川军炭;若月经量多,腰膝酸软者,加生地、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若腰膝酸软兼畏寒者,加紫石英、淫羊藿、补骨脂、牛膝。随症加减,众药合用,可达到肾之阴阳平衡、冲任气血调和的目的。
第二节 益气固冲法
益气固冲法是通过健脾气、补肾气等方法固摄冲任,治疗脾虚不摄、肾虚不固所致疾病,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尽、崩漏等病证的治疗。
用药经验
韩冰教授以固冲汤加减,治疗脾肾气虚,冲脉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等病证。临床应用以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组成主要有:白术、生黄芪、茜草、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海螵蛸、棕榈炭、五倍子。张锡纯言,该方“治妇女血崩”。全方具有较好的益气固冲,收敛止血功效
如脾肾气虚偏肾虚者,加熟地黄、菟丝子、续断、桑寄生补肾固冲;如出血量多,或经血淋沥,常用蒲黄炭、艾炭、炮姜炭温经固涩止血;如兼见血瘀者,常用花蕊石、炒蒲黄、小蓟、麦芽炭、三七止血而不留瘀,此外,麦芽炭醒脾和胃,补而不滞。
第三节 安冲止血法
安冲止血法是通过健脾益气、疏肝理气的方法使冲脉气血调和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冲任失固所致的经断复来。
安冲止血法适于脾虚肝郁,冲脉失固所致经断复来的治疗。临床典型症状为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谷不馨,胸胁胀满,舌淡,苔白,脉弦无力。
、用药经验
临床常用安老汤加减,方出自《傅青主女科》,是治疗老年经水忽然又来,或下紫血块,或如血淋,或崩,或淋沥不断的有效方剂。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山茱萸、当归、阿胶、香附、木耳炭、黑荆芥穗、甘草。若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若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金铃子、陈皮,若量多如崩,杂见五色,兼见脏腑败气,此乃“内溃五色有脏气,时下而多命必倾”,应考虑是否为癌症,且预后多不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调经固冲法
清热凉血,调经固冲法是通过滋阴清热、疏肝理气、固冲调经等方法使冲脉阴阳气血调畅,用于治疗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化火,扰动冲任,迫血妄行所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病证。
如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为阳盛血热证;如伴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郁血热证;如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血热证。
三、用药经验
阳盛血热常用清经散清热凉血调经;肝郁血热者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清热,凉血调经;对阴虚血热者常用左归丸、二至丸等滋阴清热,固冲止血调经。随证常用药物组成有:肝郁化火常用柴胡、青皮、牡丹皮、栀子疏肝解郁清热。肝郁气滞常用川楝子、路路通、郁金疏肝理气,配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阴虚有热常用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青蒿滋阴清热,配合龟甲育阴潜阳以固冲。出血多者用茜草、川军炭、小蓟凉血止血。
第五节 平肝安肾,和胃降冲法
平肝安肾,和胃降冲法是通过疏肝解郁、清热凉血、调经固冲使冲脉阴阳气血调畅,用于治疗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化火,扰动冲任,迫血妄行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病证。
三、用药经验
如肝经郁滞明显者,多以平肝药为主,常选用的平肝药有柴胡、川楝子、元胡、香附、郁金、佛手等。《得配本草》中记载:“香附入冲脉。”肾虚不能摄纳明显者,多以安肾药为主,常以紫石英、龙骨、桂心、牛膝重镇降逆,治疗肾虚不摄而致冲脉气逆。《临证指南医案·产后门》龚商年按语:“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把它作为镇降冲脉气逆的主药,配鹿角霜、紫河车、肉苁蓉、丁香、沉香等温养下元。胃失和降为主者,宜以和胃药为主,常用吴茱萸、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得配本草》中云,“吴茱萸可疏肝燥脾,温中下气,开郁化滞,除阴湿,逐风寒,治一切厥气上逆”“主冲脉逆气里急”。另外,《得配本草》中还记载,“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甘草和冲脉之逆”。
常用的方剂组成:柴胡、当归、白芍、木瓜、丁香、苏子、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半夏、甘草。其中柴胡入足少阳、厥阴经,可利肝胆,散郁调冲;当归、白芍、木瓜、苏子入冲脉,行气疏肝,养血活血;紫石英温补肝肾,镇降冲脉逆气;半夏和胃而通阴阳,为除湿化痰、开郁散火止呕之圣药;甘草调和冲脉之逆。若胁肋胀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若呃逆频作者,加大刀豆、佛手、旋覆花、代赭石;若腹胀较甚,遇寒加重者,加乌药、高良姜;若兼腰酸畏寒者,加巴戟天、杜仲;若喘息较重者,加沉香、五味子等。
第六节 调补冲任,通络下乳法
调补冲任,通络下乳主要治疗冲任失调、气郁血滞、乳络不畅所致的产后乳汁缺少或泌汁不畅。临证虚实夹杂之产后缺乳可用之。
三、用药经验
治疗应以补益脾胃气血、疏肝理气、调补冲任为基础,佐以通络下乳。大补气血不但可挽回产时、产后所失之血,还可使脾胃功能恢复,气血化生有源,从而冲任血海充盈,乳汁充足,在此基础上佐以通络下乳,使脾胃水谷精微和气血所化之乳沿足阳明胃经与冲脉上循乳房以化乳汁。
常用药物有:
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桔梗、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鸡血藤、桑寄生。
主治产后冲任失调,气血两虚,乳汁不下。方用党参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升阳,与党参相配增强补气作用,气旺则生血化乳;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经活络,血旺则乳汁得化;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益胃之功效,《医学启源》云,麦冬“通经枯乳汁不下”,通草、路路通通络下乳,并能利血脉、通关节,王不留行走血分,能行血脉、通乳汁,穿山甲祛瘀散结,通经下乳,五药合用宣通经络血脉而下乳;桑寄生补肝肾、固冲任、益精血,《别录》载桑寄生:“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桔梗载诸药上行,使药达病所。全方重在补益气血,佐以通络下乳,寓行于养之中,养在其首,通在其中,养不滋腻,通不破散,正合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