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图腾,炎黄的象征——玉雕里的“龙”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这天预示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天也是理发的好日子,也叫“剃龙头”或“剃喜头”,与“龙”一起“抬头”,有辞旧迎新、带来好运的美好愿景,谚语也有着“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那么,下面就应个景,跟大家分享一下玉石雕刻里的“龙”。
★中华古老的图腾,炎黄子孙的象征
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有着一股龙的精神和大气,自古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的代表,蕴涵着我们中国人、中国文化特有的底蕴。龙的形象蓄涵着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图腾,象征着团结、吉祥、欢乐、力量与腾飞,是华夏各民族紧密团结的历史见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随处可见,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龙不仅仅是传说中的神兽形象,还是自由、强大的代表,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标志和传承,也是人们信仰的载体和情感的纽带。
★“龙”神秘、强大、虚幻的造型
龙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形象,它神秘、强大却又虚幻、飘渺。龙是我国古代四大神兽(龙、凤、麒麟、龟)之首,在古老神话中拥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力大无穷、翻云覆雨、吞云吐雾、无所不能,代表着高贵、正义、威严、权势等。
龙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种凝结,是各类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题材。然而,作为造型艺术中的玉器,可谓是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玉器中“龙”的形象,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到艺术化,从随意性向同一化不断发展,例如最早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中华第一玉雕龙”,还有具象的“九似”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玉雕中“龙”的丰富寓意
玉文化里,雕刻有龙题材的造型纹饰很多,如双龙戏珠、飞龙在天、龙凤呈祥、龙腾四海等,其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龙戏珠:表现了龙强大的生命活力,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望子成龙:雕刻着升腾而起、腾云驾雾的龙,寓意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前途顺畅、事业有成。
龙凤呈祥:自古以来,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二者神性互补,一是众兽之君,一是百鸟之王;一变化飞腾而灵异,一高雅美善而祥瑞。龙凤呈祥寓意着吉祥福瑞、婚姻美满!
龙与灵芝:被称为如意龙,寓意心想事成,事事如意。
龙与鲤鱼(雄鹰):被称为鱼化龙,也有着鲤鱼跃龙门之说,寓意心想事成、大展宏图。
此外,龙与"隆"谐音,还寓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龙图腾逐渐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它神秘又神圣,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是我们炎黄子孙一种独特的文化的凝聚和传承,寓意着吉祥如意,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卷里,龙文化无疑是一个别具特色的独立王国,应世代传承,让炎黄子孙感受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