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条件对作战系统攻防要素的影响

1.对人员的影响

在作战系统中,参战的人员是作战活动的主体。虽然人类为克服地形的影响以及增加人员的作战能力而发明了各种地面作战平台,但是地形条件仍会对作战人员的体能消耗和心理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的效果则会对作战人员使用武器的效能及精神活动产生一定的制约。

对于以徒步方式进行作战或以乘车与徒步相结合进行作战的人员而言,不同的地形会影响到其体能的消耗。在平坦干燥的地面上作战与各种复杂地形(如泥泞、起伏较大、地面植被密集、水系发达等)上相比,后者消耗参战人员的体力更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不同的地形特征也会对作战人员的心理产生着种种影响。同样是向敌方阵地冲击,通过开阔地要较通过复杂地形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复杂的地形可以为冲击的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一定的掩护,而开阔地则意味着面临更大程度的敌火杀伤。同样是在有敌情顾虑的情况下机动,在复杂地形中要比在视野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更为紧张,因为复杂的地形条件会利于敌方隐蔽,也使作战人员观察战场更为困难。

2.对地面机动的影响

地面作战平台在通行能力上都有其自身的技术极限。地面作战力量在遂行作战任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否则就会导致对部队机动速度计算上的错误。

从整体上来说,军队在地面上的机动可分为利用道路机动和越野机动。在利用道路机动时,可利用道路的数量、宽度、质量以及通行能力(如桥梁的承载能力与单个装备的重量)是决定军队机动速度的基本因素。在实施越野机动时,则会受到地形的坡度、土壤的性质、地表植被性质以及天然障碍(江河、湖泊、沼泽、湿地等)分布与特征的影响。总之,地形对地面部队机动的影响会因机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这就要求指战员员在进行作战过程中必须加以关注。

人类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发明新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军队机动的工具。依赖人的双脚徒步机动仍是人类最基本的机动方式。对于传统的以徒步方式进行机动与作战的军队(如冷兵器时代的除骑兵、车兵之外的兵力,现在各国军队中的山地步兵、徒步步兵等)来说,他们几乎能够在各种地形上实施机动,但其机动速度同样要受到地形起伏的影响,当地形起伏较大时,这种影响也会随之增大。如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在司班古错战斗时,部队在比高约1200米、坡度约60度,山背多乱石,不易攀登的地形上行进,平均时速仅1.3千米。某排在尽冬地区攀登高山,因林密无路,坡陡地滑,有时一小时竟然仅能前进200米左右。

对于使用各种轮式车辆实施机动的军队而言,不论是以人力(如自行车),畜力(如马车、牛车)为动力,还是以内燃机(各种汽车)为动力,其机动速度都要受到作战地区道路条件的限制。尽管轮式车辆也具备一定的越野性能,但这种能力极为有限。就目前普遍使用的轮式车辆而言,即使是在道路上机动,30度的坡度基本上是其通行的极限。

以履带为主的坦克装甲车辆,其自身具有较好的越野通行能力,但在土质良好的情况下,35度的坡度基本上也是其通行极限。此外,履带车辆对土质的松软程度、其自身涉水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过总体而言,其在缺乏良好道路保障的情况下,实施战术范围的机动具有更大的优势。

自从直升机发明并在战场上广泛使用以后,陆地作战力量的机动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由于直升机具有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并且具有空中悬停以及对着陆点要求较低的优势,因此,便于在一定的战场范围内快速地实施机动。

3.对武器效能的影响

地形对武器效能的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时这种影响会根据不同军兵种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不同、部队所执行的作战任务的不同而利弊同时存在。

一是不同的地形会影响到作战人员的观察与射击。如山林地、居民地、丘陵地等地形便于防守一方构建较为隐蔽的防御阵地实施射击,但同时也会影响其对目标的观察,并且武器的射击易出现死角;从进攻一方的角度来讲,这种地形虽有利于其隐蔽接近敌方,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发现敌方目标的问题。

二是不同的地形会对武器性能发挥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不同武器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条件。如直射武器通常更适用于平坦开阔的地形,而曲射火力在较为复杂的地形上则会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不同的地形也会影响到武器杀伤的效果。如,同样的榴弹,在不同的地面土壤性质上所能获得的杀伤效果不同。在较硬的土质或岩石较多的地形上,炮弹爆炸后炸起的大量碎石会增加附带的杀伤。松软的土壤对延发引信的炮弹来说,会降低其杀伤效果。同样是山谷,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实施化学袭击,但却可降低原子武器的杀伤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