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九——哥萨克之子 来自顿河的世界文学家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九——哥萨克之子诺奖得主 来自顿河的世界级文学家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是苏俄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惟一一位既获斯大林文学奖,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为何他的作品能在意识形态截然对立、东西阵营激烈对抗的世界获得认可和赞誉?让我们走近他去了解一下吧。

莫斯科大学主楼前的肖洛霍夫像

肖洛霍夫1905年5月24日生于维申斯克省的顿斯科伊军屯的克鲁日林村(今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区)的农民家庭,[1]父亲是个哥萨克下级军官,母亲出嫁前一直给地主家当女仆,继父是平民知识分子“外乡人”。肖洛霍夫年轻时当雇工,后来做过商店店员和磨坊经理,十月革命后担任苏维埃政权粮食部门的职员。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顿河边的哥萨克村度过,青少年时期广泛的社会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1914年肖洛霍夫被送往莫斯科,后来又回到哥萨克村上学,十三岁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断了学业。1919年至1922年,他为红军做过各种工作,其中一项是在顿河地区征集军粮,当时大部分哥萨克人竭力抵制“横征暴敛”。1922年,肖洛霍夫去莫斯科加入无产阶级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开始从事文学活动[2]1923年,他与一位哥萨克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

1923—1924年,肖洛霍夫在《青年真理报》上发表了三篇杂文《考验》、《三》、《钦差》和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2]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职业作家。1925年他们夫妇回到顿河定居。1926年他出版了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后合为一集),受到文坛关注。作家把严峻而复杂的社会斗争和哥萨克内部尖锐的阶级冲突浓缩到家庭和个人之间展开,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悲剧情景和众多悲剧人物。其早期作品乡土特色鲜明,但艺术手法上还欠成熟。[2] 1930年肖洛霍夫见到了斯大林,写出描写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第二部的一些篇章195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1960年最后完成全书,获1960年度列宁奖金。)1932年正式加入苏共 [2] 。根据后来公开的文件,30年代他在斯大林两次亲自过问下,救助过遭受饥荒和政治清洗的顿河人民。

1938年10月罗斯托夫州安全部门派人到肖洛霍夫身边卧底,污蔑他组织哥萨克暴动,试图逮捕并置之死地,他闻讯逃到莫斯科求见斯大林才幸免罹难。[3]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上前线写了许多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揭露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罪行,歌颂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枕和英雄功绩,如《学会仇恨》等。1943—1944年,以连载形式开始发表反映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这部小说早已构思好,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推迟脱稿,最终未能完成)。1957年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产生很大影响,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2]

莫斯科果戈里大道上的肖洛霍夫纪念碑

斯大林死后,作为苏联文学界的元老,肖洛霍夫获得了各种奖励,给文学社团和学校作报告,向年轻人提出种种建议,为战后苏联文学史上日丹诺夫的高压政策辩护,为反美宣传代言,但与后起之秀的作家们的接触越来越少。他攻击在国外发表作品的苏联作家,结果招致许多苏联严肃作家的憎恶。但他在群众中的威望仍然很高,描写顿河哥萨克人的小说一直被列为学校的教科书。1956年到1960年,他的八卷本全集在苏联出版。1984年全集的英译新版本问世。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静静的顿河》获得巨大成功使肖洛霍夫声名鹊起,国际声誉与日俱增[2] 1984年他在出生地克鲁齐林诺村去世。[2] 1999年,他保存于好友库达绍夫远亲家中的“顿河”手稿被发现。总统普京下令财政部筹款,以50万美元购得,目前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5]

肖洛霍夫在顿河的故居现在是博物馆

二、肖洛霍夫的写作特点:

1、语言

肖洛霍夫的作品充满了各种哥萨克方言词汇。无论是其笔下主要人物的语言,还是他自己的描述语言,都常常恰到好处地引用哥萨克人有代表性的流行词汇或俗语,如:“迈开飞毛腿窜了” ,“七扭八弯的战壕”,“稀松的乌焦墨黑的土地”,“在路对过里”……,并依照这种语言风格创造出新的比拟和隐喻,如:“一刀下去,被砍断的枝条往一旁落下,然而枝干却纹丝不动。哥萨克军刀锋利的刀尖戳进麦桔旁的沙袋,然后又被拔出来。长得有点像加尔梅克人的美男子西米格拉左夫正是挨了这样的一刀,他双手捂着被砍开的胸口,从鞭子上掉下,落到竖起的马身下面。” [6] 他在小说里引用大量历史文献,对事件或人物作军事性和历史性的评论,有时来一段精彩的抒情,有时大胆使用文献语言,由于主要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作者的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其作品语言的丰富多彩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图画,完整地体现了小说语言的复杂多样,构成其作品的又一特点。这特点与小说中提供的材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深刻的思想性是相适应的。[6] 但也被批评带有一些自然主义色彩和滥用方言土语。

顿河边的塑像:男女主人公

肖洛霍夫创作的本质特点是“严酷的真实”。他与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直书全部的真实”,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全部创作活动就是“正直地同读者谈话,向人们讲述有时是严峻的,但永远是勇敢的真实”。正如费定所论述的:“肖洛霍夫的巨大功勋表现在他的作品所具有的那种胆识之中。无论他反映任何一个时代,他都不回避生活所固有的种种矛盾。他的书全面地描写过去和现在的斗争。这就使我不由地记起列夫·托尔斯泰在年轻时给自己立下的约言:不仅不要直接撒谎,并且也不要消极地通过避而不谈来撒谎。“肖洛霍夫直书全部的真实,从未避而不谈,决不把悲剧变成为正剧,也不把正剧写成使人入迷的消遣读物,从不把悲剧的场景掩藏在宽慰人心的一束束野花之中。但是真实的力量是那样强大,无论生活的苦痛多么可怕,都会被向往幸福的强烈意志、获得幸福的愿望和赢得幸福之后的欢畅所压倒、所征服。[7]

2、人物:

选取农村题材,描写农民生活是肖洛霍夫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家生于、成长于顿河草原,顿河哥萨克农民的生活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灵感,他善于以农民为描写对象,多角度地深入刻画人物,用维妙维肖的人物对话,展现他们粗野外表下火一般的激情和人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个性”,精心描述了顿河流域壮美的自然风光。这些特点在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6] 俄罗斯文学历来有描写农民的传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农民题材占有很大比重。托尔斯泰对农民题材和农民生活有着特殊的兴趣,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理想寄托在对农民的描写之中。屠格涅夫以真诚的、诗一般的笔触表现了俄罗斯农民的智慧和心灵。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一批民粹派作家对俄国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就在于深入农村,浓墨重彩地描写农民的生活。但在他们笔下,农民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被描写成既是“十足的醉鬼”、“亡命徒”,又是负有拯救世界使命的“圣徒”。 [7] 虽然肖洛霍夫并不是第一个将农民引进文学的作家,但却是他第一次真正把农民推上历史舞台中心,他笔下的哥萨克农民既是历史的积极创造者,也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塑造着自身。

肖洛霍夫写的人物从来不是非白即黑的正反两面,从来不用单一色彩描绘人物。他在表现新社会优秀分子的高贵品质时,并未掩饰其缺点错误和人性弱点。比如:描写了彭楚克在面对残酷阶级斗争的软弱,珂谢沃依面临生死关头的胆怯,彼得捷尔珂夫虐杀战俘时的残忍,达维多夫在爱情迷误中的庸俗,拉兹米特洛夫在感情上的纠结和缠绵。他从不把共产党人、革命者塑造成一贯正确、无所不能的完人,而是把他们作为真实的具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描写阶级敌人时同样坚持客观真实性,反对用漫画式的手法来描写他们,不排除他们也有作为人的自然行为、感情和眷恋,但他让读者在自然人性之外看到了敌人畸形的残忍感情和人性毁灭,不仅表现他们的道德堕落及毁灭过程,也表现他们的一时得逞,如鲁基奇、奥斯特洛夫诺夫、罗夫采夫等人挑拨党和哥萨克的关系、破坏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得手。他笔下的敌对人物在反革命、反人民的共同特点中,也都有符合其社会地位和文化教养的个性特点。 [8] 他回答苏联文学应如何表现敌人的问题时说:“文学必须毫不隐瞒、毫无掩饰地讲述我们的朋友和敌人”,“我们总是标语口号式地、简单化地描写敌人,这只能使读者解除武装。”

3、悲剧

不知道肖洛霍夫是否对悲剧题材有特殊的偏爱。他以无比的胆识和勇气追求悲剧形式的真实,笔下人物很少不是悲剧性结局,整个创作都着眼于发掘和表现时代与社会的悲剧性内容。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描写生活,真实性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共性,但不同的作家对于如何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又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肖洛霍夫“写真实”有其个性,即把真实性寓于悲剧,以悲剧的形式描述和概括真实的社会和人的悲剧。他在《静静的顿河》里把生活的严酷与人物的悲剧结合起来,通过葛利高里的一生揭示“强有力的个性”的不可抗力。葛利高里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亦是命运悲剧,更是历史潮流、社会巨变与个性激烈冲突的悲剧。作为作家喜爱的主人公,葛利高里被赋予了勤劳正直等美好的品性,其人格魅力就在于:不管生活如何残酷,道路怎样曲折,命运多么坎坷,自始至终在社会的漩涡、历史的激流中保持完整的个性,积极地寻求哥萨克的理想,以及正直生活和生存的权利。[7]

肖洛霍夫以出色的笔法和生动的情节,描绘了国内战争的残酷无情,阶级的划分就象犁痕一样割断血缘亲情、分裂家庭:孩子杀死父亲(《种瓜人》和《粮食委员》)父亲杀戮爱子(《胎记》和《成了家的人》),新的生活和社会在铁和血的战斗中诞生。但也描写了严峻斗争中人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展现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崇高品格和自由精神,充满了对人的希望和信心,[6]显示出作者择取典型特征的敏锐的洞察力。

肖洛霍夫是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从现实生活出发,尊重历史真实,勇于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反对违背活生生的事实,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其作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氛围都有严格的现实生活依据。他创作《静静的顿河》时,奔走于顿河沿岸各个村镇,收集民歌和传说,实地考察过当年的战场,到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诠释1919年顿河暴动的起因,在于苏维埃政权的过度征发和红军某些人违法乱纪。小说第三部因此发表受阻,“拉普”的领袖们指责作家为暴动辩护,甚至说他是反革命分子。但作家没有屈服,坚持了尊重历史真实的严肃态度。体现在人物塑造上,如葛利高里返回故土,就是作家尊重生活真实的神来之笔。再如丽亚的沉河自杀并非其性格发展的中断,恰恰相反是她悲剧性格发展的顶点,死前的忏悔意味着这个外表放荡不羁、内心毒如蛇蝎的女人身上人性的复苏,显示了人物性格、心理和情感的复杂性。[7]

4、影响

肖洛霍夫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是惟一既获斯大林文学奖,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苏俄文学史上绝无仅有。[9] 因为他从孩提时代就生长在顿河岸边,十分熟悉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在作品中真实记述和史诗般地描写了哥萨克人在历史和社会发生急剧转变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性格,对人性的张扬和历史的尊重,渗透了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和元素。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笔耕创作了不朽的著作,其作品影响之大、读者之多, 在苏联作家中罕有其匹。截至1980年1月,其作品用苏联各民族54种语言和30种外国语言出版了974次,总印数790万册。他享有最高的文学荣誉:获得斯大林奖金、列宁奖金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五枚列宁勋章、两枚镰刀与锤子金质奖章以及国内外其它各种奖章和勋章。他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一系列光耀的头衔: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和苏共中央委员。[10]

世界著名学者都高度评价肖洛霍夫的文学艺术成就。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1931年看了《静静的顿河》第三部手稿后认为:“肖洛霍夫非常有才能,他可以造就成为一个优秀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羡慕嫉妒地说:“肖洛霍夫有着怎样巨大神奇的引力啊。可以直率坦白地说,当你读他的作品时,会体验到一种真正的创作上的忌妒心情。”康·米·西蒙诺夫则认为:“有这样一些作家,如果不读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某一国家的当代文学得出明确的概念。我们就有几位这样的作家,肖洛霍夫便是其中之一。” [13] 苏联批评家尤·鲁金说:“肖洛霍夫永远充满着对人的爱⋯⋯他的心灵向人的一切痛苦和所有能够把人变成大写字母'人’的美好东西敞开着。”追求真善美是肖洛霍夫文学创作的目的和理想,是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8]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指出,苏联作家优秀作品,继承了上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体现了俄国艺术的实质,而以肖洛霍夫为代表的苏联文学使这一伟大传统面目一新。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我非常喜欢俄国文学。当代作家中最喜欢肖洛霍夫。”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肖洛霍夫的书“一旦读起来,就会爱不释手”。鲁迅也盛赞肖洛霍夫的作品:“风物既殊,人情复异,写法明朗简洁,绝无旧文人描头画角、婉转抑扬的恶习,华斯珂普所说充满着原动力的新文学,大概已灼然可以窥见。[13]

作为苏俄文学史上高耸入云的巨匠,肖洛霍夫也是中国读者十分熟悉喜爱、至今仍给予特殊关注的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珍贵的文学遗产,还因为他创作和文学的一生始终与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巨大的影响。[1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在《十月》杂志上发表,翌年鲁迅先生便约请贺非翻译,并亲自校订、撰写后记,并准确地预见了此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将来倘有全部译本,则其启发这里的新作家之处,一定更为不少。但能否实现,却要看这古国的读书界的魄力而定了。”1931年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收入《静静的顿河》中译本,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每发表一部都很快被介绍到中国。《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两个不同的中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在中国翻译史上也是少有的盛事。 [11]

肖洛霍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作家,对中国许多现当代作家的创作都泽被深远,其作品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客观真实的创作原则、关注普通人命运的创作立场、魅力无穷的人性刻画,魂牵梦萦的乡土情结。[12]在周立波、丁玲、柳青、刘绍棠、陈忠实等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肖洛霍夫的影响因子”,就像那生生不息的顿河,静静地流淌在中国作家的创作血液中。[12]

5、美学

肖洛霍夫认为,小说是能使艺术家“描绘出现实世界最广阔图景,并能以此反映自己对现实世界及其重大问题之看法的文学形式”。时代特征因此融入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念,肖洛霍夫称之为“传播革新生活,并为了人类利益去重建生活理想的现实主义”。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有三点:

求真。敢于面对严酷无情的现实,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他明确表示艺术家要敢于面对现实,勇敢揭露矛盾,尊重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不能粉饰或歪曲现实,创作是为了“正直地同读者谈话,向人们说出真理——有时是严峻的,但永远是勇敢的真理,在人类心灵中坚定对于未来的信念和对于自己能够建成这一未来的力量的信念”。[8] 他主张艺术真实要尊重生活真实,即使细枝末节也不能疏忽。他说:“一个作家哪怕是在一些微小细节上违背了真实,也会引起读者的不信任。读者会想:'这一点可以说明,他在大事上也可能撒谎’。”说明他是从保证作品价值和作家声誉乃至文学声望的高度来看待真实性的,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和历史氛围都有真实的依据。他为创作《静静的顿河》到各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搜集国内战争资料,奔走于顿河沿岸各村镇收集民歌和传说,深入哥萨克人走访了大量暴动亲历者,像托尔斯泰那样考察昔日战场,也像历史学家一样辨析考据事件真相。 [8]

求善。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命运。肖洛霍夫说:“人的命运,我们这个时代的以及未来的人的命运,永远使我不安。” 他密切关注动荡时代的人们的命运,认为艺术家作为“人民的儿子”,不能像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灵”那样“凌驾于各种敌对势力的搏斗之上,对人间的疾苦漠不关心”,应该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帮助人们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斗争的志向”,积极改变这个不完善的世界。[8]描述十月革命和苏联国内战争的长篇史诗《静静的顿河》的结构中心,不是领导革命的布尔什维克,而是葛利高里的一生命运。他在欢呼革命胜利的同时,也注意到象葛利高里那样的一些人的命运,他们本可以不被历史淘汰、却成了历史进步的牺牲品。这样布局充分利用他熟悉哥萨克生活的有利条件,更主要的是他试图从总结革命运动历史经验的高度,提出工人阶级应该如何对待农民、特别是对待中农的问题。 [8]

求仁。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肖洛霍夫没有回避人道主义这一重要的伦理道德问题。《静静的顿河》描述了国内战争时敌对双方不人道的残暴行为及其严重后果。顿河地区第一次内战浪潮是1918年春天,小说着重描写了两个场景:一是顿河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彼得捷尔珂夫(以下简称彼得)盛怒之下,命令砍死了被俘在押的40名白军军官。二是彼得和克雷沃希科夫等80多名被俘的哥萨克红军战士,被叛乱哥萨克毒打后遭集体屠杀。两个场面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地提出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残忍的不人道行为其后果都加深了双方的敌对情绪和仇恨心理。虽然彼得是不执行红军政策的意气用事,白军则是出于仇恨的报复行为,葛利高里却混淆了二者的不同性质,对彼得下令枪杀白军俘虏耿耿于怀。而作者明确地把两者区别开来,但也指出红军的残忍行为完全可以避免。[8]

肖洛霍夫肯定和赞美在残酷环境中仍然保持的美好人性。《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善良正直、刚毅顽强、热爱自然、土地和恋人,有“一颗在粗俗野蛮的哥萨克胸中跳动着的美好的心”。虽然“1814--1921年事变的强大旋涡”卷走了生活中宝贵的一切,他也一度陷入酗酒、纵欲、砍杀的疯狂状态,但并未就此沉沦,而是一边痛苦地诅咒“生活是最大的罪犯”,一边顽强地甚至是凶狠地保护自己心中的善与美。比如,哥萨克惯于在战争中抢劫,但他却“很害怕去动别人的东西,很憎恶抢劫的行为”。哥萨克叛军残杀俘虏已成惯例,而他当叛军师长时,擅自作主释放了被关押的百余名红军家属,因“没有下令抢杀和剥光俘虏”而被革职。他没有在严酷的社会斗争中异化成野兽,保持了善良美好的人性。[8]

参考资料:

1. 储诚意. 本是同根生——《静静的顿河》思想主题探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1-2,2(1):89-93.

2.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 米·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1月

4.《学生版无障碍阅读》编委会编著.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学生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5:281

5. 高文斌. 《静静的顿河》人物散论[J]. 辽东学院学报,2005-2,7(41):30-35.

6.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1

7. 王先晋. 追寻“非零和”的社会模式——再论《静静的顿河》艺术结构 [J]. 俄罗斯文艺 ,2008,(15): 86-90.

8. 钟小强. 《静静的顿河》典型环境描写特色探微 [J]. 青春岁月 ,2014-10,17-18.

9.郑禄英.《静静的顿河》的心理描写技巧[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4,24(2): 92-95.

10.《静静的顿河》手稿影印本问世解文学史谜案.新浪网.2006-12-01[引用日期2015-07-05]

11. 顿河静静流(品读经典).网易.2012-08-25[引用日期2015-08-05]

12. 经典电影《静静的顿河》 .和讯网.2015-03-06[引用日期2015-09-07]

13. 重读《静静的顿河》:身份复杂的“红色经典” .凤凰网.2014-10-28[引用日期2015-08-29]

14.分析《静静的顿河》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作家网.2013-10-01[引用日期2015-09-07]

15. 《静静的顿河》手稿的寻找过程 .中国网.2002-04-02[引用日期2015-07-05]

16. “左右逢源”的代价:肖洛霍夫坚决不让小说主人公“入党” .人民网.2012-02-22[引用日期2015-08-14]

17. 克格勃蓄谋暗杀《静静的顿河》作者斯大林大怒 .凤凰网.2006-12-31[引用日期2015-06-02]

18. 1905年5月24日《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诞辰 .人民网.2003-08-01[引用日期2015-08-13]

(0)

相关推荐

  • 【总第1349期】【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重读《静静的顿河》

      重读<静静的顿河>   作者/郭进拴     1992年,我在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时,第一次通读了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如今退休在家,重读了 ...

  • 每日荐书20210221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静静的顿河>: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共分八卷.四部,140多万字.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前后历时14年,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 ...

  •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十一--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作为一部多达140万字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能够得到眼下所过之世界级文学作品何止百千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青睐,自有其文学艺术创作上 ...

  • 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一个人的遭遇》:“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1877年7月16日,俄国军队占领了土耳其的尼科波尔,这是自4月24日沙皇正式对土耳其宣战以来沙俄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这场在现实中发生的战争多次进入俄国文学作品中,其中包括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 ...

  • 肖洛霍夫:爱情的顿河并不平静

    讲述鲜为人知的俄罗斯文化名家故事 肖洛霍夫(1905-1984) 图/网络 15岁那年,肖洛霍夫运气不错,他先考上莫斯科最好的中学,又在布坎诺夫斯克镇上兼职文书和会计,还在雨中邂逅了少女玛利亚  文  ...

  • 肖洛霍夫和俄罗斯的“父亲河”

    5月28-30日,在20世纪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的故乡--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镇,将举办盛大的"维申斯克之春"文学民俗节,以纪念肖洛霍夫诞辰 ...

  •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八——静静的顿河波澜壮阔

    晓光说天下 晓光说天下 2020-02-22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八--静静的顿河波澜壮阔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享年79岁, ...

  • 文学原创•《躺在九哥怀里轻吟》作者 李 根

    李 根 躺在九哥怀里轻吟 快乐九哥 以情诗王子著称 他的诗 内涵丰富有意境 他的诗 媪婉浪漫有个性 他的诗 朴实无华充满真情 他的诗 字字珠玑能打动人 读了九哥的诗 下辈子还做女人 读九哥的诗 醉了少 ...

  • 文学原创•《为你守候的人》 ​作者 快乐九哥

    为你守候的人    作者 快乐九哥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个 愿意为你而守候的人 哪怕耗尽一生 也要守住爱你的心 河堤边 芦苇绿了又黄 微微轻荡着多少风花雪月 如果你没有梦 如何听到梦里呼唤的声音 有些人注 ...

  • 文学原创•《让爱成诗》 ​作者 快乐九哥

    让爱成诗    作者 快乐九哥 我要把爱 写成诗 没有标点符号  只留下 没有章法的思想 我想  总有一个人会读懂  就像我一样  告诉自己珍惜对方 人生必定经历沧桑 我要用爱撑起阳光 让爱在诗里欢唱 ...

  • 文学原创•《九哥的小院》作者 程冬梅

    程冬梅 九哥的小院 题记:2019年12月28日,应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主编瘦锅之邀,赴仙桃毛嘴镇许大垸村参加该平台组织的"走乡村.走社区"文学爱好者联谊活动,受到该村" ...

  • 文学原创 •《春,遇》作者 快乐九哥

    春,遇 作者 快乐九哥 这个春季 风儿轻抚花期 花香溢满帘窗 丝丝扣入心芳 一场相遇 让淅沥春雨涟漪安静的心湖 扰乱了平稳的脚步 是谁家芳年闺秀 把婀娜晾晒 迎风飘逸一缕长发 那音  那律  那婉的气 ...

  • 文学原创 ·《九哥的农家小院》作者 晓岸瘦风

    九哥的农家小院 作者 晓岸瘦风 言语不多的快乐九哥 心藏陶潜的情怀 身怀鲁班之匠才 精雕细琢如鬼斧神工 来者无不称奇惊叹 只憾这满院杂陈无数 他依旧独自打造梦幻 何日容天下来客畅饮抒怀 九哥一边在小院 ...

  • 文学原创 ·《透过冬天的冰霜看自己》作者 快乐九哥

    透过冬天的冰霜看自己 作者 快乐九哥 眯缝起眼睛 用最尖锐部分审视着自己 这是我么 稀疏的头发 竟被风狂草成一派豪放 额上一道道沟坎 留下风雨沉淀残缺的美 贮满沧桑的记忆 孤独和伤感本不属于我 苦泪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