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年谱简编(15 )至德二载(757年) 四十六岁

从以上的诗题摘要中已经能看出杜甫今年的行踪了,他今年继续被叛军困在长安,四月从长安逃出来,跑到肃宗所在的地方陕西凤翔,授左拾遗。大约当了四个月,九月回鄜州省亲。可能是在十一月回到长安,这时候长安已经被官军收复了。这一年的诗中,有的是写他自己的心情的;有的是写经过的地方的;有的是与官场上的朋友的应酬而作的;当然也有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有的是怀念亲人的作品。每一类中都有一些杰作。 《春望》是收入中学课本的一部作品,描写的是国破家亡的内心痛苦,虽然是春天,家国破碎但山河依旧,见花而溅泪,闻鸟而惊心。《哀江头》写在曲江回忆昔日繁华,叹息如今的物是人非,反思这些变化的背后原因。《雨过苏端》中描写的与苏端的友情应该是困在长安时最好的安慰了。虽然一直在批评揭露当时政治社会中的黑暗面,但作为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朝廷一直都是他向往的地方,《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的三首诗中,描写了这种心情。 如果说以前的这些诗中,是各有侧重点的描写他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述怀》是对这一些的总结。这首诗先是写去年潼关被叛军攻破,长安沦陷,与家人分散,现在狼狈的窜到了凤翔: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慜生还,亲伤故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他的生活和职业好不容易才有个着落,他又开始担心失散已久的家人了,听说鄜州羌村那儿叛军非常的凶狠,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家舍是否保全: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了,寸心亦何有。 杜甫虽然一片忠心的想为君王做些事,但他那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民本思想和耿直的性格总是使他无法在仕途上春分得意。八月,任左拾遗才四个月,就因上疏为房琯辩解,触怒了唐肃宗,幸由宰相张镐解救,才免于治罪,但肃宗已看他不顺眼了,于是在八月,就让他回鄜州探望已一年多没能见面的亲人了。按常理说,作为一个言官,对一些朝廷的政策提出一些反对的意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世情总是悖于常理,这又证明了“强权即是公理”这句话,好在他已收到了家书,知道一家老小在这兵荒马乱中都幸存下来了,急匆匆的赶回羌村,终于又与家人团聚了。回忆起往事来,真的如在梦中。他在《羌村三首(其一)》中这么写道: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他回羌村以后,还写了一首六百多字的五言古诗《北征》,这首诗被认为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长诗之一,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并称五古长诗中的双壁。这首诗,一直受到历代诗评家的极度推崇。认为这首诗将叙述、时事、写景、议论用高度的艺术手法将之表现出来,并与对家人的亲情、对人民的热爱、对君王的忠心、对时局的忧心的感情融合起来,几乎达到了水乳交融,难解难分的程度。而且,这首诗超越了五古诗的藩篱,是散文的诗化,更是诗化的散文,波澜壮阔,气势如虹,为数年后以韩愈为代表的开风气之先的古文运动开了先河。 这首长诗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如何会踏上北上回家的征途: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尤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第二部分是写途中所见,所想及所感。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情景交汇,家国一心。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第三部分写历经途中的千辛万苦,心力交瘁,终于回到了家,虽然家中贫困如故,但一家人总算又在一起了。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小儿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与紫凤,颠倒在短褐。 第四部分又想到了时局的艰难,写了对借兵回纥的看法,也隐约表达了尾大不掉的担忧。并且回顾了肃宗登基以来的可喜变化,对胜利依然是充满了信心: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朝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本年有两首有关朋友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一首诗《彭衙行》是由于在去年携家逃难北上时,经彭衙时曾受到友人孙宰的悉心照顾,今年又经过了那儿,但孙宰已不在彭衙了,感概系之,于是写成了这首诗。另一首是写给多年的老朋友郑虔的,郑虔才华横溢,诗书画三绝,天宝九年时授广文馆博士,世人称之文“郑广文”。他与杜甫的关系一直很好,从杜甫留下的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写得比较优秀的诗作就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等,但今年说作的这首《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阕为面别情见于诗》却是令人格外的沉重: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遣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仓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钱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虽说多年的好友临老了还被贬到远到千里之外的台州,赶着去送他,又没赶上,如此缘吝一面,让人特别的伤感,但诗中表现的那种英雄末路的伤痛之情何尝不是杜甫自己心灵的真实写照呢? 附录:本年作品 至德二载元日 长安 《元日寄韦氏妹》; 至德二载三月 长安 《春望》; 至德二载 长安 《得舍弟消息二首》; 至德二载春 长安 《忆幼子》; 至德二载寒食节 长安 《一百五日夜对月》; 至德二载 长安 《遣兴》; 至德二载 长安 《塞芦子》; 至德二载春日 长安 《哀江头》; 至德二载 长安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至德二载三月 长安 《雨过苏端》; 至德二载三月 长安 《喜晴》; 至德二载春 长安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至德二载夏四月 从长安到凤翔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 至德二载 凤翔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至德二载 凤翔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 至德二载夏四月 凤翔 官拜左拾遗 《述怀》; 至德二载秋 凤翔 《得家书》; 至德二载夏 凤翔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至德二载夏 凤翔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至德二载 凤翔 《送灵州李判官》; 至德二载秋八月 凤翔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至德二载秋 凤翔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至德二载 凤翔 《哭长孙侍御》; 至德二载 凤翔 收复长安前 《奉赠严八阁老》; 至德二载七月 凤翔 《月》; 至德二载 凤翔 《留别贾严而阁老补阙》; 至德二载 凤翔往鄜州 《晚行口号》; 至德二载 往鄜州 《独酌成诗》; 至德二载 往鄜州途经邠州 《独步归行》; 至德二载 往鄜州 《九成宫》; 至德二载 往鄜州 《玉华宫》; 至德二载 往鄜州途经 《行次昭陵》; 至德二载 往鄜州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至德二载九月 到达鄜州羌村 《北征》; 至德二载十月 鄜州羌村 《收京三首》; 至德二载 从鄜州回长安途经 《重经昭陵》; 至德二载 长安 《彭衙行》; 至德二载十二月 长安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至德二载十二月 长安 《腊日》。

(0)

相关推荐

  • 杜甫诗(756-757)解读目录

    杜甫诗(756-757)解读目录 一.时间: 至德元载(756) 至德二载(757) 二.行踪 长安----鄜州----长安----凤翔----鄜州----长安 公元756年有两个年号,天宝十五载(上 ...

  • 北征

    杜甫从长安的叛军那里逃到当时唐肃宗所在的凤翔.唐肃宗任他为拾遗.唐肃宗至德二年秋,杜甫请求回处于凤翔北面的鄜州看望家人.肃宗允许.杜甫于是踏上回家之路.他回家之后追忆过往以及路上经历写成此诗. 皇帝二 ...

  • D16杜甫五律《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读记

    杜甫五律<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读记 (小河西)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 ...

  • 诗海拾贝(34) 岑参生平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少年聪颖 约开元十年(722年),五岁的岑参开始读书. ...

  • C35杜甫五律《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读记

    杜甫五律<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读记 (小河西)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本诗 ...

  • 河上公章句述成·德经·俭欲第四十六

    德经·俭欲第四十六 原成:俭,约也.心所贪爱为欲.欲是人的本性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禁欲违反人性,破坏社会进步,故欲不可禁止而可以约束.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拒绝主观意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德经·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苏辙:天下各安其分,则不争而自治,故却走马而粪田. 原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原成: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行为上不干预万物, ...

  • 杜甫年谱简编(11 )天宝十二载(753年) 四十二岁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以如此浅白如话的句子开头,说出了时间和地点,我们可以想象古时上巳节的风俗盛况,不过到了唐朝的时候,已没有汉朝以前那么的郑重其事了,但人们还是喜欢出来踏春.郊游.杜甫以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唐诗赏析:《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 ...

  • 杜甫年谱简编(19)上元二年(761年)五十岁

    从他留下来的诗作来看,今年比去年的基调又有了些变化.去年的春天忙着搭建草堂,朋友们也都来帮助他,住处安定下来后,有了闲适的心情享受生活,虽然需要自己在田间劳作,但和家人孩子是团聚在一起的,偶然想起依然 ...

  • 杜甫年谱简编(22)广德二年(764年)五十三岁

    话说杜甫在年末春初的时候,带着全家老小,从梓州出发,先是到达了阆州.他是在宝应元年(762年)的时候带着家人从成都到梓州的,也才过了不到两年,又要带着家人踏上奔波之路了.记载当时心境的有一首排律< ...

  • 杜甫年谱简编(18)上元元年(760年)四十九岁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转折点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这一年他开始入仕,是一个叫兵曹参军的小官,但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 ...

  • 杜甫年谱简编(16 )乾元元年(758年) 四十七岁

    今年的春天,杜甫继续任左拾遗,从<杜诗详注>中所收录的诗作看,也写了不少,但从一些选本上看,选录这段时间创作的诗作却并不多,主要原因,这段是时间内的作品以应酬.颂圣之类的应景诗比较多,这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