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土办法”不土——“我的语文是美术老师教的”

28.“土办法”不土——“我的语文是美术老师教的”
暑假,富强老师说,他要去支教了,新单位在双桂小学,他要教的学科是小学二年级语文,共6个孩子。
我们大吃一惊——富老师是文成县实验小学的资深美术老师,竟然要去教语文?而且还是二年级?富老师笑笑说:“我从来没有教过语文,不知道怎么教才好。”
我笑着说:“不碍事,莱莱就教二年级,你有什么问题只管问她。”
富老师果然是“不知道怎么教语文”的老师。生字怎么教?课文怎么读?诗歌要不要每天背一首?作业本应该怎么办?要不要给他们写写日记?应该怎么教他们写日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十万个怎么办”。莱莱自然有问必答,还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不多久,富老师传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先是开了一个公众号自己撰写教学日志;后来又发现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日记写得不亦乐乎,背诗歌、背课文争先恐后……
我断定他们班的孩子期末一定不俗。果然,在县里十五所二类学校联考中,他们班的七位孩子平均分勇夺第一。
我笑着说:“你一个美术老师教语文考出这样的成绩,让我们语文老师情何以堪。”
我非得“采访”一下他不可。于是趁到他家蹭饭的时机,让他深入地谈一谈。他依然浅浅地笑着,说道:“我用的都是土办法。”
“土”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他说:“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娱乐也不多。我把握两个内容:生字词语会写,课文会背诵。这是最基本的。”
“诗歌或小古文每天一首,日记每天一篇。”
“寒假作业这样安排:二十篇日记,阅读书本若干,二上的生字每天抄写一课,每个生字组词一个。”我问:“不是二下吗?”他说:“不是,二上继续巩固。”
我明白了他的“土”办法,总结起来就是:书写关——会写词语,背诵关——诗词和课文,表达关——每日一记。
这并不新鲜,很多语文老师也这样做。当我继续深入挖掘“土”办法时,我发现他在语文教学管理上的可贵之处——用积分撬动了整个语文学习。
他说,农村孩子娱乐项目匮乏,于是自费购买了几百元形式丰富的乐高积木,几十粒到五百粒上千粒不等,每天采用积分制鼓励孩子获得几分,一分为一粒积木,等孩子们积累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兑换相应数目的积木拼贴。拼积木的过程又成为学生日记的素材。
(小朋友一起拼积木)
如何积分呢?
日记,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为一分;后来,发现学生越写越长,得到的积分也就越来越多;背诵课文时,一个自然段为一分,不管长短,第一个会背的人再奖励2分;背诵诗歌也是如此。写词语则是《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词语听写,几个词语听写满分则得几分;若错一词则没有分数。孩子们每天一上学,就迫不及待地到他那里攒积分,黑板上的积分墙,就成了一条向上攀登的阶梯。有一位孩子积满500分,他就把那盒大积木奖励给这位孩子。
一天一篇日记,有那么多内容可写吗?他的办法可谓五花八门:
他在教室里养了一缸鱼,让孩子们编写童话;等孩子们把童话编好了,他又想方设法找来两条大鱼放进去,继续编。一只鸟飞进教室,他一定会停下来,让孩子们轻轻地走到鸟的旁边,趴下的趴下,站着的站着,凝神观察,一篇日记又来了;让孩子们到操场上摘两张叶片来观察,日记素材又来了;有时候,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做个游戏,讲个笑话,中午的时候吃个饼干,烧个面条……所有的素材,都跑进了孩子们的日记里。
(哈哈,这只鸟来得真是时候)
后来,孩子们的积分越来越多,有的孩子每天能拿到的积分高达十来分,怎么办?他在抽屉里备上一份饼干,高高兴兴地奖励一块,孩子们吃得眉飞色舞,恐怕世界上没有比自己的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报偿更加让人兴奋的事情了。
富老师把手机里的照片一张一张翻出来给我看,那些孩子趴在桌子上拼图的时候,那心情该是多么飞扬啊!那是他们共同努力赢来的荣耀时刻。还有孩子们背书的情形,我背给你听,你背给我听,然后一起快乐地到老师那积上一分,真令人振奋。
我不禁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极其具有美感的“巴学园”来。富老师说自己“不会教语文”,然而却把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激发得淋漓尽致。
他的办法的确很“土”。那是生发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办法。他向大自然要语文,向学生的生活要语文,向孩子们内心最原初的愿望要语文。一棵草,一张树叶,一只小鸟,一条鱼……这些来自于自然的物件无穷无尽,他的语文世界也就无穷无尽。当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苦思冥想地想要寻找写作素材时,他早已带着他的孩子们走向辽阔的自然天地,那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自然的一切离不开泥土的燃润,他的语文向自然汲取养料,这不就是“土”办法吗?
他的激励方式也很“土”。那一块块堆叠的积木,如同知识的高山,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吸引孩子们去攀登。九层之台,始于累土,一分一分的积累,步步攀登,即到顶峰。他懂得二年级孩子的心意,亦用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懂得,若想获得奖励,必须付出努力。保护孩子向上攀登的欲望,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他的语文教学有一种朴素的美感,虽没有高端的教学手段,但却有着一份返璞归真的实在。他带领孩子们在语文的领地里左冲右突,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学习语文的渴望,并乐在其中。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富老师作为美术老师,课堂呈现可能与真正的语文老师有所不同,但是,他的唤醒、激励与鼓舞的手段,又让多少语文老师为之羞愧呢?
那六个孩子多么幸运——富老师要支教三年呢。等富老师要离开双桂的时候,那些孩子将会多么不舍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