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经棚县志》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两三个月前,偶然得知,第一部全面记载克什克腾历史的史书《热河经棚县志》的作者是一个叫康清源的人。在网友的帮助下,记者打听到,康清源的嫡长孙女康圣芝现居北京。于是,通过电话与康圣芝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她在北京看孙子,但可以在回赤峰时接受本报专访。春节前,记者如愿地见到了康圣芝老人,得到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丰宁县人氏
据了解,《热河经棚县志》共28卷10万余字,主要参照《承德府志》、《口北三厅志》写成,对克旗的疆域、民族、建置、物产、风俗、经济、人物、教育、文化、金融、古迹等方方面面均有涉及,为后来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写成于上世纪之初的地方志,还是第一部较全面地记载克什克腾风光物产及历史人文的志书。
“我是1943年生人,叫康圣芝,这名字是我爷爷康清源给起的。那时候,人们都管我爷爷叫‘康圣人’,所以他给我和二妹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圣’字。我二妹叫圣兰,生于1945年。”春节前,康圣芝老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是说:“我们老康家这支最早应当是从山西老槐树下走出来的,出关后在丰宁县城住了下来。我的曾祖父叫康玉,是一个教书先生。因为他挣不到多少钱,我的曾祖母康杨氏便在丰宁县街里摆摊儿做小买卖以补贴家用。我的奶奶叫苗慧轩,娘家是斋岭的。我奶奶的娘家也是一个书香门第,曾外祖父擅长画画,所以我奶奶是一个识文断字的人,她与我爷爷同岁,都属马。”
康圣芝还告诉记者,《热河经棚县志》的编纂者康清源生于1894年,有功名,可能为秀才,也可能为举人,字海儒,也有的写作海如,曾在围场附近的锥子山县做“红笔师爷”,相当于现在的律师。有一年,锥子山县发生一起命案。行凶之人行贿,受贿的县长为把大事化小,做了假口供。但死者家属不依不饶,继续上告。县长害怕了,想方设法地把知情的康清源下放到当时热河省最偏僻的经棚县。
那一年,是1925年,康清源惟一的儿子康韵泉两岁了。同来经棚的,还有康清源的老叔,帮忙干点儿零活儿。
奉命修县志
康圣芝还告诉记者,她的爷爷康清源来到经棚县后,任民政科的第一科长,还兼着庶务和人事股的股长,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差事。
1927年,即民国十六年,热河省经棚县设县志编修局。在县知事王枢的指派下,康清源又担任了《热河经棚县志》的纂修。对此,康清源在这部史书的自序里这样写道:“经棚属松漠故地,鲁王就封之所,其人事之转移、地理区划的变更,既少见于丛编,又缺少文献记述,以致一个县千百年的事情湮没无闻。老人们所知道的也不过乾隆、嘉庆以后的事情。凭吊前代遗迹,而不知道它的由来,克什克腾虽在昭盟十一旗之内,而《承德府志》单单没有关于它的记载。它的疆里间或收录于《口北三厅志》,但也很简略。这虽受府厅之志体例的限制,但也实在是因为史料匮乏,实在可惜。历任县令,对于这个县的山川、乡里、古今胜衰的情况,都限于地处偏远,文献缺失,不能了解它的得失。正因为岩疆缺少文字记述,而修治一事难以再托拖下去。热河道公署有设立纂修局的指令,明令修志不得停止,要努力搜罗散失的文献、发掘史料,进行修志工作。县长王翊宸公委任我纂修《经棚县志》,然而我只是通晓规章,熟悉案牍笔札工作,从未研究过经史,闭门造车而修志,岂不是贻笑大方吗?我也深为自己愚钝而愧疚。王公说:‘经棚古来就没有志书,又偏僻缺少文献,现在不着手写,难道不是我这个县令的过失吗?这样长此湮灭下去,怎么能显示往事告知未来?还能称得上一个完美的县么?你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就勉为其难,不要再推诿,致使这项工作中断,你有力所不及的地方,我和你共同来完成它。’县长再三督促,不敢再推辞,也就不顾自己的鲁钝拙劣,开始编修县志。”
据说,为了写好这部县志,县长还派了手下的两个职员,陪同康清源到下面去调查了解本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政治、人口、农牧业发展等情况,是为前期准备。康清源对于修史一事也是尽心尽力,正如成书后县长贾如谊在《呈报遵令创修县志告成》一文中写道:“其为三任县署科长康清源者,出任纂修。该人博古好学,对经棚地方情况极为熟悉,虽然经过三次突变,没有人参辅,从开始就受县长的督促,一个人兼纂修、参校、采访等数职。不畏困难,不贪图安逸,白天据案处理公务,晚上就点灯书写志文,等到县长改任平泉,令其必须于县长任期内完成修志的任务,康清源手挥目送,昼夜不停,不日即告完成。县长复核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修书的困难。”而关于编写此书的费用、开支及经费的来源等,县长贾如谊在他的呈报中也写得很清楚:“自民国十六年十月起,到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结束,收入二成五粮捐大洋一千八百二十一元九角四分六厘,除去开支十个月修志经费及津贴大洋一千六百六十元,尚存大洋一百五十五元五角四分六厘,如数移交给新任徐县长,全数作为印刷经费。”
可惜的是,康清源并没有亲眼看到这部耗费他三年心血的史书出版发行。“可能是因为时局动荡吧,当年把《热河经棚县志》的正式修订本送到承德后便没有了消息,后来就找不到了。”康圣芝告诉记者:“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我爷爷留下的草稿。1966年春,我才把这部草稿赠送给有关部门。”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太多的疑问,记者耐心地听着这样一件陈年旧事!
康清源被吓跑了
据康圣芝介绍,康清源的家就在今天克旗经棚镇桥西党校院内。“一共有七十八间房子,门面房子都出租给了皮铺、染坊等。克旗第一土匪头子王文焕以为我爷爷是回民,因为有回民开的点心铺子。”由此可见,康清源当年在当地拥有的一处豪宅。
日本人侵入经棚镇后,康清源的家被占用。至于其中的原因嘛,康圣芝的解释为:“日本人为啥相中我家的那些房子呢?是因为顶棚上面都可以走人,有暗室。”她还告诉记者,日本人滚蛋后,地下党也曾经使用过这些房子。“我们就把行李送到这些夹层里,送饭,送水。八路军的臂章也曾经在我家藏过。我妈白天把它藏到鸡窝里,晚上藏到炕洞子里,保存了好几年。我父亲被捕以后,我母亲还为此找过相关领导,但也没有什么结果。”
1946年,共产党八路军入驻克旗后,康家的这些房子就归县大队使用了,康家人搬到别处去住了。
“从一些资料上看,您的爷爷康清源于1946年前后回老家丰宁了,是有这回事儿吗?”记者问。
“那是不对的,我爷爷康清源是在1946年阴历7七月的某天被吓跑了,他的胆子小!”康圣芝此话一出,更让人云里雾里了。
那么,康清源为什么会逃跑呢?对此,康圣芝是这样解释的:当时有一个姓耿的部长,在经棚镇成了家。这位耿部长的媳妇儿跟康圣芝的母亲刘玉莲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唠些家常话。这一天,耿部长的媳妇儿偷偷地告诉刘玉莲:“妹子,他们在我家开会了,还把我撵出来了,不让我听!但我还是听到了,他们说是要斗争康科长(指康清源)!”刘玉莲一听这话,吓坏了,连忙跑回家,告诉给公公康清源。
康清源听说有人要“斗争”他,十分的不解,不知道这“斗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而当时,他的儿子康韵泉又在林东公安学校进修,不在家。于是,康清源就找了一个算卦的问吉凶。可那个算卦的也不知“斗争”是咋回事儿。慌乱之中,康清源和家里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逃跑以避祸。临走时,康清源将一卷子用又软又薄的纸写成的《热河经棚县志》交给了儿媳妇刘玉莲,还告诉她说:“这是好东西,一定要好好地保存着。如果将来遇到难过的困难,可以把它印出来换些钱花。”
万万没想到,他这一跑,带给儿子康韵泉的却是杀身之祸!
客死在他乡
“您的爷爷康清源跑到哪里去了呢?”记者问。
“他是从大城、三义号方向跑的,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一开始到了张家口,在那里以代人写信为生。”康圣芝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爷爷后来回来了?”记者问。
“我爷爷再也没有回来过,听人说在1957年就去世了!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还得从一个在经棚开照相馆的人说起。”康圣芝告诉记者,那个开照相馆的姓王,因待人和气,人送外号“和气王”。“和气王”有两个老婆,这在解放后是不允许的。于是,他便回张家口与其中的一个老婆办理了离婚手续。在张家口,“和气王”偶遇康清源。康清源除了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和气王”而外,还让“和气王”捎信儿给儿媳妇刘玉莲,希望能把两个孙女送到张家口去。“和气王”回到经棚后,偷偷地找到刘玉莲,说了这事儿。但刘玉莲以孩子太小为由,没有答应公公康清源的要求。
“我爷爷之所以让我和二妹去张家口,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我后来又有了一个小妹。因为,他逃跑时,我小妹还没出生呀。”康圣芝进一步解释道:“那时已是1951年了,我妈刘玉莲已带着我们姐三个改嫁到一户田姓人家了,我的爸爸康韵泉早在四年前就被枪毙了!”
“啊?!”记者大吃一惊。
小妹是“墓生儿”
“我的小妹妹叫圣霞,是一个墓生儿,是在我爸爸康韵泉被枪毙的二十八天后出生的。”或许是年代太过久远了吧,说这话时,康圣芝老人已没有了太多的痛苦表情。
她告诉记者,在她四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听到撕报纸声受到了惊吓,只剩下了一口气,眼瞅着就要死了。为了给女儿治病,康韵泉找到了当时经棚镇最有名的一个中医。这个中医叫刘玉峰,人送绰号“刘高手”。时至今日,康圣芝还与刘家人有来有往的,关系很好。
“刘高手”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康圣芝用白布包好,外面涂满药膏,然后告诉大人们,就如同这个屋子里压根儿没有这个小孩子似的,必须等他再来时才能解开药包。在“刘高手”的治疗下,小康圣芝死里逃生,但身体仍然很弱,经常长病。当时,经棚镇还有一个“香头”叫老武。因为小康圣芝多病,刘玉莲便让女儿认老武的老婆子为干妈。
从此,康家和武家也就有了走动,礼尚往来嘛!
老武的老婆子是一个“嘴巴没把门儿的人”,今天说这家有大烟土,明天又说那家有国民党。1946年的某一天,老武婆子向时任县公安大队秘书的康韵泉告状,说是经棚镇南门的尹姓人家有大烟土,还说另一家通匪。康韵泉认为这两件事儿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证据,便告诉老武婆子,等调查一下再说吧。没想到,如此一来,竟然得罪了老武婆子。为了报复康韵泉,她托人造了一封假信,信的内容是说康清源已经当上国民党的团长了,让儿子康韵泉到某地去接头。
“请问您是怎么知道造假信的事儿的呢?”记者打断了康圣芝的话,插了一句嘴。
“多少年以后,有一个人曾说过对不起我们康家,因为那封假信就是他伪造的。”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也算合情合理。
据康圣芝说,为了让这事儿更加的可信,老武婆子还请县公安队的人到家里吃饭,然后假装把这封信当抽烟纸递了出去,使县公安队的队长在卷烟抽时看到了上面的文字。或许是由于当时的时局太过复杂,这个队长信以为真,决定立马对康韵泉进行审查。他命令刚从林东公安学校进修回来的康韵泉在家反省,不用上班了,并于1947年阴历二月被捕,罪名是“投敌叛国”。
在对康韵泉进行调查期间,县公安队还对康家进行了十分彻底的搜查,抄走了康清源所藏的书画等物,整整装了十几个箱子。
“其实,我爷爷康清源还续写过一本书,写的是《热河经棚县志》以后的事情,一直写到1945年。这本书也被县安公安大队给抄走了。后来听说,那个县公安大队的队长是个大老粗,不知道这本书的价值,竟然用来糊屋子了,其他的字画等物也不知去向了。”康圣芝说。
终于出版面世了
“唉,如果我爷爷不逃跑或者能早点儿回来说清楚问题,我爸爸可能就不会死了。我爷爷只是当过国民党的官,说清楚了就应当没啥大事儿吧!”据康圣芝介绍,康韵泉于1947年阴历二月被捕以后,关押了半年,于当年的阴历七月十六被枪毙。
“那么,你对你父亲的记忆有哪些呢?”记者问。
“我父亲生于1923年,伪满时当过青年训练所的教练,还在大王庙或王爷庙那个地方学过畜兽医。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还好交好为的,经常带公安队的人来我家吃饭,因为公安队的伙食不好。”康圣芝答。
康清源跑了,康韵泉死了,康家只剩下婆婆苗慧轩和儿媳妇刘玉莲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女孩儿过活了,什么都没有了,被定为“贫下中农”成分。1949年正月十五,康圣芝的奶奶苗慧轩于经棚去世。几年前,康圣芝打听到,她的爷爷康清源可能死在蓝旗,埋在了一个叫喇嘛庙东干沟或西干沟的地方。刘玉莲改嫁后,又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于2002年去世。
1958年,初中毕业的康圣芝当上了老师。1961年,清理阶级队伍,她成为七十六个被清理的对象之一。此后十年,康圣芝以干零活为生。后来,她又被安排到旗糖业烟酒公司工作,属于“大集体”,做过售货员,又看了七年大门。
康圣芝还告诉记者,1966年春天,她听说克旗和围场因为边界产生纠纷。于是,她想起爷爷康清源的那本《热河经棚县志》草稿里有与克旗有关的疆域图,便主动将《热河经棚县》交给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得到了六十块钱和一本“毛选”的奖励。
记者了解到,康圣芝交出的《热河经棚县志》手稿,纸张已经十分破旧,只好由一位书法家进行誊抄,原稿仍保留在克什克腾档案馆。2007年,旗档案馆把这些手稿整理出版发行,并编写了通俗本。
康圣芝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手记
这篇文章是本报记者根据康圣芝老人的口述整理而成的,有些名字只能音译。由于被采访人年事已高,且当年发生这些事儿的时候,她的年纪尚小,很多内容是听大人们转述的,其中肯定会有不实之处,也是难免的,希望有知情者与本报记者联系,以求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