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椒录》里的辽代爱情悲剧

在赤峰境内的一座大辽契丹皇陵里,埋葬着一段让人扼腕惋惜的爱情悲剧。而且,这段悲剧还被当时的一个人写进了一本叫《焚椒录》的小说里。时至今日,已发现的辽代文学作品很少。其中,《焚椒录》是仅存的一部小说,具有非常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文学青年的爱情生活

嗟薄祐兮多幸,羌作俪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

托后钧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

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

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

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共西曜兮将堕,忽吾去兮椒房。

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我生兮必死,又焉爰兮旦夕。

这首《绝命词》的作者叫萧观音,即辽代仅存小说《焚椒录》里的绝对“女一号”,一个以大悲剧收场的大辽契丹皇后。而赐死她的那个人,正是她的丈夫,大辽契丹的第八世皇帝耶律洪基。尽管,她和他,还曾经有过一段因情投意合而美满得让人眼红的爱情故事。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据说,这首名为《题李俨<黄菊赋>》的诗即出自耶律洪基之手。如此看来,这位少数民族皇帝还是一个汉文化的爱好者,一个文学好青年了。史实上也的确如此,他好诗赋,曾有《清宁集》留世,可惜现在已经散佚无踪了。

辽道宗耶律洪基出生于公元1032年9月14日,薨于公元1101年2月12日,字涅邻,小字查刺。他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长子,母亲为仁懿皇后萧挞里。当耶律洪基还只是一个燕赵国王,也就是还没有当上契丹皇帝时,娶萧惠女儿萧观音为妃,生育一子耶律浚,三个公主::耶律撒葛只、耶律纠里和耶律特里。

在大辽契丹的二百来年当中,出现过几位出色的女作家,比如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妃子萧氏和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文妃萧瑟瑟等。她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留下过或多或少的痕迹,算是“契丹女子作家群”吧。这其中,又以萧观音的成就最大,当为大辽契丹诗坛之翘楚。萧观音现存世15首(篇)作品,包括疏奏一篇即《谏猎疏》、应制诗两首为七绝《伏虎林应制》和五律《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回心院》词十首,, 《怀古》诗一首以及《绝命词》诗一首。我们现在能读到这些一千多年前的作品,还得感谢那部辽代仅存的小说——《焚椒录》。

史载,萧观音不但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为当时第一,而且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可谓才貌双全。能够得此佳偶,文学青年耶律洪基当然是喜不自胜,宠爱有加。重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即公元1055年,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耶律洪基立即改元清宁,立萧观音为皇后,上尊号“懿德”。

清宁二年八月,辽道宗耶律洪基率后妃群臣到秋山行猎。在伏虎林,萧观音赋诗助兴,口占《伏虎林应制》七绝一首,其诗云: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清宁三年,道宗皇帝赋《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进献皇太后,萧观音应制附和五言诗一首,即《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

虞廷开盛轨,王会合琦琛。

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同蠡谷,声教薄鸡林。

大寓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在这里,姑且不去评论这两首诗的文学成就到底有多高,只说萧观音对耶律洪基的款款深情,早已跃然纸上了。此谓“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吧,为夫君的“文治”与“武功”进行一番鼓与吹,当然是每个女人都喜欢作的喽。

然而,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他们的爱情也有“保鲜期”。

他们的爱情也有“保鲜期”

打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臣,恰当天处月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装香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蒸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蒸薰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在萧观音的所有作品中,这十首《回心院》词流传最广。那么,原本泡在“爱情蜜罐子”里的观音皇后,为什么又大倒起苦水了呢?为什么竟然渴望丈夫“回心”了呢??

其实,耶律洪基虽在位四十六年,却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历史评价并不高。而他的皇后萧观音在性格上也有缺陷,尖酸刻薄,说话和办事不太讲究方式和方法工,也就是“不过脑子”。比如看到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妻子艳冶自矜,萧观音便直截了当地当着众人的面训斥道::“为贵家妇,何必如此!!”结果,耶律重元的妻子跑回去,大大地吹了一阵“枕头风”,导致已有反心的耶律重元大大地闹了一把,史称“重元之乱”。

萧观音不仅在嘴上不饶人,在政治上也十分幼稚,“常慕唐徐贤妃行事,每于当御之夕,进谏得失”。咸雍中,道宗荒于畋猎,“常驰入深林幽谷,扈从求之不得”,萧后担忧道宗的安危和国家政务的荒废,便上疏谏曰:

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哀;太康佚预,夏社几屋。此游畋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豕,必败简子之驾矣!妾虽愚窃为社稷优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

可悲的是,萧观音能自比徐妃,但她却没有徐妃那样的可以虚心纳谏的夫君,只能是“基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喽。萧观音因这篇只有125个字的《谏猎疏》得罪了耶律洪基而受到冷落,又岂是十首《回心院》能够挽回的啊。更何况,作完《回心院》词十首后,萧观音还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一丝一竹相合,惹来无数的闲话,怎不让耶律洪基心生芥蒂啊。

由此,一场灭顶之灾马上就要降临到这个女人的头上了,却不自知!

一本小说记下的一桩冤案

《焚椒录》的作者是王鼎。

关于王鼎的史料并不多,生卒年不详,只知他字虚仲,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幼好学”,,“博通经史”。清宁五年((1059年),),他擢进士第,,调易州((今河北易县))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当时的典章多出其手。大安五年((1089年)),王鼎又改任朝议大夫、乾文阁直学士、知制诰,,赐紫。七年,增充史馆修撰、骑都尉、大原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王鼎为人“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诋之”。寿昌初年,升观书殿学士,,因“醉与客忤,,怨上不知己”而获罪,,流放镇州(又名可敦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

读到这里,有人会问了,王鼎为何要写《焚椒录》呢?答案就在这部小说的序言里:当时南北面官,悉以异说互为证足,遂使萧氏蒙被淫丑,不可湔浣。而王鼎妻之乳母,有女蒙哥,为耶律乙辛宠婢,故知乙辛奸构、陷害萧后之详情。同时,司徒萧惟信又向王鼎讲述了事件的始末,二人“相与执手,叹其冤诬,至于涕淫淫下也。”其后,王鼎因醉与客忤,怨道宗不知己,被告发,遭杖黥之刑,罢官,流徙镇州,“去乡数千里,视日如岁。触景兴怀,旧感来集,乃直书其事,用为俟后之良史。”时为辽道宗大安五年(1089年)春三月。

这段文字的意思非常明了,王鼎妻子乳母的女儿是耶律乙辛宠婢,,对耶律乙辛设计害死萧观音之事知之甚详。在《序》中所说的司徒公即萧惟信,曾任北院枢密副使,是力保太子的契丹朝官之一,,曾向王鼎详谈事件的来龙去脉,,故《焚椒录》可以说是以第一手材料写成的。

耶律乙辛,字胡睹衮,契丹五院部人,辽道宗时的最大权相和奸臣。他备受辽道宗信任,署理太师,势振中外,大肆收受贿赂。但到了1075年((道宗大康元年)),随着耶律洪基和萧观音的儿子耶律浚以皇太子的身份参预与朝政,耶律乙辛的好日子似乎要到头了。

耶律浚((1058年-1077年)),乳名耶鲁斡。辽史中对耶律浚的评价很高,说他幼时能言善辩,好学通文,常常能得到父亲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夸赞:“此子聪慧,殆天授欤!!”、“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清宁八年((1062年)),耶律浚被封梁王。清宁十年((10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耶律浚当上太子后,法令制度整饬清明,致使耶律乙辛等奸佞之臣不能再随意得逞。为了达到搬掉这块绊脚石的目的,耶律乙辛等人经过一番周密的谋划,决定利用皇帝和皇后发生感情危机这个机会,先搞掉皇后萧观音,再整垮皇太子。为了让阴谋得逞,他们还事先买通了萧观音贴身宫女单登以及教坊朱顶鹤等人,以作内应。

单登本来是耶律重元的婢女,会弹筝,时常与赵惟一争能。有一次,耶律洪基想召她弹奏以借机宠幸,萧观音却说::“这是一个叛臣的婢女,难保她不会像春秋时的豫让那样为主报仇。”单登因此经常向妹妹清子发牢骚,认为萧观音偏心于赵惟一,使她没有出头之日。清子是耶律乙辛的情妇,耶律乙辛通过清子收买了单登。这段在《焚椒录》当中的表述为:“时单登妹清子,嫁为教坊朱顶鹤妻,方为耶律乙辛所昵。”

青丝七尺长,挽出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稍一幅强,轻拦白玉光;试开胸探敢,尤比颤酥香。

笑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香。

和美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口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啖沉水,生得满身香。

这首《十香词》是耶律乙辛为了陷害萧观音而命人作的乱情诗。

耶律乙辛不但让单登将这首《十香词》交给萧观音,还诓萧观音说,这是宋国“忒里蹇”((皇后))所作,请皇后“御书”。如此,可称词、书“二绝”。萧观音不知是计,看过《十香词》后感慨颇深,再一次暴露了致命弱点,除了手抄《十香词》而外,还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一首《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耶律乙辛看到这首诗后,大喜过望,因为其中竟然暗藏“赵惟一”的名字。他决定借题发挥,命单登据以指控赵惟一与皇后私通。耶律洪基得到单登等人的报告后,不禁勃然大怒,问罪于萧观音。萧观音看到自己手抄的《十香词》,哭着进行了一番辩解。可此时的耶律洪基还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顺手拿起一把铁骨朵朝萧观音打去。由于猝不及防,萧观音险些没被打死。随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即派耶律乙辛和辽北府宰相张孝杰查办此事。耶律乙辛对赵惟一施加钉子钉、炭火烤等种种酷刑,又捕风捉影把教坊艺人高长命抓来,严刑拷打,两人都屈打成招。当耶律乙辛将《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呈报给辽道宗时,盛怒之下的耶律洪基下令将赵惟一灭族,斩高长命,勒令萧观音自尽。萧观音悲愤交加,含泪写下了本文开头的那首《绝命词》后自缢而死。

萧观音自尽后,耶律洪基让人将尸体送还娘家安葬。耶律浚见状,痛不欲生,在地上打着滚儿哭喊:“杀我母亲者,耶律乙辛也!”1077年,耶律浚被耶律乙辛派出的刺客暗杀,年仅20岁。萧观音这一冤案发生后,“中外知其冤,无敢言者”,只被王鼎记录在了他的《焚椒录》中。

这便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十香词案”。

至今还众说纷纭

对于“十香词案”,,至今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完全是耶律乙辛的阴谋构陷,萧观音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认为萧观音确实与伶官赵惟一有私情,只是不幸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对此,王鼎又是持一种什么样的看法呢?

王鼎在《焚椒录》中分析道:鼎观懿德之变,固皆成于乙辛,然其始也,由于伶官得入宫帐。其次则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此祸之所由生也。第乙辛凶惨无匹,固无论。而孝杰以儒业起家,必明于大义者,使如惟信直言,毅然诤之,后必不死。后不死,则太子可保无恙。而上亦何惭于少恩骨肉哉!乃亦昧心同声,自保禄位,卒使母后储君,与诸老成一旦皆死于非辜。此史册所书未有之祸也。二人者,可谓罪通于天者乎!然懿德所以取祸者有三:曰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假令不作《回心院》,则《十香词》安得诬出后乎?至于《怀古》一诗,则天实为之。而月食飞练,先命之矣。”

从这段文字中可见,王鼎认为导致萧观音悲剧的形成有“由于伶官得入宫帐”,“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乙辛的凶残和张孝杰的贪昧、萧观音本身“好音乐”“能诗善书”以及所谓的天命所定这四方面的原因。王鼎之所以认为萧观音之死是天命所定,除了《怀古》诗含有“赵”、“惟”、“一”这三个字而外,还因为当时的两个传说。据传,萧观音出生时,其母“耶律氏梦月坠怀,巳复东升,光辉照烂,不可仰视。渐升中天,忽为天狗所贪,惊寤而后生,时重熙九年五月己未也。”其父萧惠认为此女必定大贵而不得善终,况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另外,清宁元年,萧观音被册封为后时,“后方出阁升坐,,扇开帘卷,,忽有白练一段,,自空吹至后褥位前,,上有‘三十六’三字,,后问::‘此何也??’左右曰:‘此天书命可敦领三十六宫也’。”而萧观音最终真的是以白练自尽,时年三十六岁,符合了白练之说。

其实,这些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萧后怀古诗中含有“赵”、“惟”、“一”这三个字是纯属偶然。即便没有这三个字,耶律乙辛也会找到其他的诡辩之词。至于“月食”、“白练”等异相,可能是萧观音被害以后,民间百姓出于对她的怀念,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而杜撰出来的传说。王鼎则是根据民间传闻将其录入。如果真的如传闻所言,耶律乙辛何罪之有呢?简直可以说是“替天行道”了。所以说,耶律乙辛诬后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乙辛权势再大再凶,,也处决不了一位皇后,,“敕后自尽”的决定权是在道宗皇帝手中。可以说耶律乙辛因谋权而诬陷萧后是直接原因,但绝不是萧观音之死的决定因素。

后来,辽道宗耶律洪基得知儿子耶律浚是被冤枉的,非常悔恨,追谥他为昭怀太子,按皇帝的礼仪改葬于玉峰山。耶律洪基死后,耶律浚的儿子耶律延禧即位,即天祚帝,为大辽契丹的末帝。乾统元年((1101年)),耶律延禧追尊父亲耶律浚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其妃萧氏为贞顺皇后。乾统元年六月,天祚帝又追谥祖母萧观音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