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正在改变人们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交活动、获取医疗服务和保健方式等。这些不像mRNA疫苗,缘于疫情,而是疫情催化了发展和迭代升级,比如疾病诊疗的“二次建议”(Second opinion)。
如上图所示,从2021年至2028年全球“二次建议”咨询服务市场将突破10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区域包括日本、中国、印度、南韩和新加坡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近期,我们将针对“二次建议”基本概念、实践经验和各种疾病“二次建议”服务方式,结合真实案例,评价患者、医生和保险等获益,通过系列案例分享,最终解析“二次建议”缺憾在哪儿?
当你去看医生时,你希望永远不要听到医生说“你得了癌症”。遗憾的是每天都有人不得不接受和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
的确,癌症仍是每个人最恐惧的疾病之一。如果你或你爱的人,或亲朋好友被诊断为癌症,一开始会不知所措。在最初确诊震惊之后,你可能还有许多问题希望寻找一位,甚至几位专家咨询,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第二建议”。寻求“第二建议”不是为了推翻第一建议(诊断和治疗方案),而是进一步核实“诊断”的建议;也不是评判第一位主诊医生的水平和技能,是希望通过同行评估你的案例,给出最恰当治疗方案的建议。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在最短时间内,争取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首要目标! 因为是你开始和癌细胞“赛跑”了。最近我做了一次访谈,阅读了十份肺癌患者的咨询第二建议案例报告。在我反复研读患者病历资料和国际专家第二建议报告后,从字里行间中,我似乎感觉到有个问题甚为至关重要:“什么时间寻求第二建议的最佳?”换句话讲,一位癌症患者刚刚“确诊”后,是否应当马上咨询第二建议?希望核实“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或是治疗后稳定一段时间,又复发了,再去寻求第二建议?希望获得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其中“时间节点”的选择,或许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与死获益。我们以上述十位肺癌患者咨询第二建议为案例,简要解读“时间节点”的选择和相应获益,是否有天壤之别?
通常情况下,患者咨询第二建议,其需求缓急次序是: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癌症位居首位。
无论成年人或儿童癌症患者,都亟需再确认癌症疾病的诊断,以及首次治疗方案是否最佳,最适合于本人?癌症的首次治疗至关重要!
以肺癌为例,如果发现肺部之外或远处淋巴结节转移,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建议,原则上治疗方案不再考虑手术切除了。如果局限于肺部,仅在某一肺叶,毫无疑问,手术切除是最佳首选。手术之后是否化疗或联合治疗,选择哪种方案或靶向药物?这些是咨询第二建议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遗憾的是发现并确诊肺癌,多数患者已是中或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仅有大约20%患者因为常规体检早期发现肺癌,庆幸还有手术机会,患者应当考虑尽快手术治疗为上策。在上述十位肺癌病例中,其中三位是确诊后,并且积极治疗1-2年,再次复发出现了远处转移病灶。根据国内外肺癌数据统计,肺癌复发转移病例,5年生存机会很小(不超过15%)。通常情况下,这些患者和主诊医生最迫切希望咨询二次建议,特别是从国际权威专家那里,获取其他有效疗法或最新试验药物等建议?当看完这些二次建议案例后,仍一直思考着上述问题“什么是二次建议的最佳时间节点?”对比那些尽早、尽快咨询二次建议和最佳疗法的患者,迟疑不决的患者失去的不仅仅核实最佳诊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实施精准治疗方案的最佳时间。癌症患者是在和癌细胞“赛跑”抢时间。除了坦然面对疾病,患者应当明白越来越重要的是主动获取针对自己疾病的二次建议。这是我研读国际专家二次建议报告之后的感触。如果再早一点时间;如果在未复发转移之前;如果能维持积极治疗;如果能些完成基因检测,明确突变基因靶点。。。或许一切还有机会、有可能;但是,现在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些患者大多数已不健在了。还有许多疑问在脑子里争论不休,比如说“咨询二次建议需要自费花钱,值吗?” 其实,保障“二次建议”有价值的服务,根本问题在于建立“常规标准诊疗衔接二次建议”全流程服务体系,让患者从确诊之初,就有机会获取'二次建议'。把“二次建议”纳入患者须知,让患者和主诊医生对诊疗方案有更加明智选择(2nd opinion patient engagment program)。|二次建议|癌症第二建议: 你需要知道的一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