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嘴的小渔村
那一年的崂山之行,让我目及到了鱼村。坐在绕山之行的大巴车上俯看海岸线,山坳里停泊了大大小小的渔船。导游简单介绍说:“山下那些红色屋顶的房子是渔村。渔民日常生活在岸上,在捕鱼汛期才会驾船出海打鱼。”渔民的生活,对于一直生活在内陆的我,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过一些,真正亲眼目睹他们,还是那次崂山之行,但也只是远望,没有近距离的接触。留在脑子里的印象是点缀着红屋顶或大或小的鱼村,想想已是10年前的事了。
今年一位友人告诉我,上海有一个叫“金山嘴的渔村”,号称是上海最后的一个渔村!可能是曾经的崂山之行与鱼村擦肩而过,总是希望能见到“庐山”真面目的未了情结,使我下决心,这次只为看一眼鱼村而专程前往。虽然此鱼村非彼鱼村,但是我还是想一睹为快。
金山嘴渔村,隶属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它滨临杭州湾畔,在沪杭公路北侧,与海中的金山三岛隔海相望, 距大海仅一步之遥,是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历史上的金山嘴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渔港,海洋渔业曾十分兴旺。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山嘴渔村还是上海市渔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这之后,随着渔业资源逐步衰竭,渔民们在捕鱼之外,更多人有了务工、经商等多种生活方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句话讲:“中国变化看上海,上海变化看浦东!”那么,作为上海最后一个渔村,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满脑子装着各种“资料”,定心前去看个究竟。我是先抵达上海南站,不出站台再换乘“金山铁路”。金山铁路全长56公里,乘车全程30分钟,票价仅10元。它是国内唯一一条全程不需要对号入座的高铁。由于是周六,车厢内坐满了人,听他们的口音大都是本地人,以上了年纪的人居多。铁路两旁开满红花白花的夹竹桃一路相伴,一条修饰规范的溪河若即若离地相随。一畦畦规整的农田,或郁郁葱葱,或金黄灿灿,被浓绿的树木镶嵌,风景秀丽一路伴行。高铁直达金山卫终点,在出站口我又换乘“南卫线”公交车,十分钟后便抵达了目的地金山嘴鱼村了(当地人称为“小渔村”)。
下车后,一眼就可以看到车站对面有一块“金山嘴渔村欢迎您”的牌匾,向右拐就是鱼村老街。老街低于沪杭公路,下行中间有一个精致的“八角凉亭”,再往下走便进入老街。老街是一个迷你的古镇,兜一圈大概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窄小的巷子,两边的商铺门面很小,但装饰的精巧别致,多多少少都带点鱼的元素。店面虽小,但里面却是另一番景象,别有洞天。处在江南的鱼村,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江南水乡”的影响力。只可惜各家店铺大都写着“谢绝参观”的字样,想知道里面的究竟,一定要消费的。还有四个收费景点:渔具馆、妈祖文化馆、民间收藏馆、海渔文化馆,可以参观游览。有一个“渔家茶室”,可以喝茶听戏,周末的戏则是免费的。
游完老街回到沪杭公路,公路北边是一条美食街,那里可以吃到各种海鲜。公路左边就是一步之遥的大海。咸腥味的海风很浓,退了潮的大海,留下了很宽很长的黑乎乎淤泥状的海岸,不停奔涌的海水像黄浦江的江水一样泛黄。公路围栏边有一个船舶造型的“观海台”,站在上面可以更好的看海。我隔栅栏远望,有五艘船静静地抛锚停在海里。
其实,走在弄堂里,“江南水乡”的特质,总是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渔村毕竟地处江南,所以它们的景致大同小异。而此次到访,我是携着自己想象当中渔村的概念来的。所以,我在宽窄不一且弯弯转转的巷子里一路找寻着,把触角尽可能地探向深处。我看到渔民住宅大都是两三层楼的独立房。房前有院子,院内种有各种花草,有些还调皮地探出了围栏,精巧的门口也被花木植被饰扮,真的很精美,像别墅又有别于城市里的别墅。我穿行于渔村中,找寻想要看到的满载而归的渔船回港,繁忙的渔业交易市场,晒满鱼干的晾晒场。可惜我没能找到。我不确定想象中“渔业景象”是否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还是小渔村早就没有了那番景象了!
你一定要问我此番收获了什么?我想是老街中心有一个“祥鱼湖”吧!湖面水域不大,水质很清,清澈见底。再有就是进入老街不用买票,如果你在周边生活的话,可以把它当成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噢,还有一点,我在这里认识了柿子树,原来我们平常吃的柿子长在这样的树呀!当然还有下面的这首小诗:
鱼村海边耸,
伴夏你相依;
细雨池边坐,
一一数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