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案例讨论(第九期)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本文最先发表在安医生的小密圈内,需要加入安医生小密圈,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本期讨论案例
一男,35岁,平时身体健壮。
主诉:身黄面黄目黄,约半月余。
现症:疲劳乏力,右胁下疼痛,按之胁下压痛,此外就是口苦咽干,胸胁极度苦满而痛,尤以右胁为甚,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尿如橘色。舌质稍红,苔厚腻根黄,脉沉细弦。
病史:据患者自述,缘于十余日前感冒,后即肤色,眼睛发黄,全身不适,右胁下也疼痛,初步诊断肝胆疾病,具体不详,虽经输液注射治疗,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身色更黄,又胁下更痛,如此迁延十余日,经有人介绍来求诊。
答案见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解)
一女,54岁
主诉:胸部灼热感,喉中异物感。
现症:心下痞闷,胸中灼热,不分冬夏,夜夜须揭开胸部衣被受凉,不然则呼吸困难而醒,胸部总感膨满,心悸,头重眩晕,口干不渴,咽中异物感,双下肢麻木,舌质淡白,苔稍腻,脉弦弱。
心下痞闷,喉干异物感,胸部膨满,心悸头重昡晕,脉弦弱,是里虚寒饮,痰气郁滞所致,《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就是指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神经症状,《千金要方》谓:“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说的就是胸满,心下痞,喉中异物感。这大家一看就明白,几乎没有异议一一半夏厚朴汤。
唯有“胸中灼热,不分冬夏,夜夜须揭开胸部衣被受凉,不然则呼吸困难而醒。” 乍看到这,还真认为是栀子豆豉汤的虚烦,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但若我们具备了整体观念,对这一病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很快就会发现,它不具备栀豉汤的头汗,恶热,或口渴口苦,全身恶热,饥而不欲食,脉实等症,代之是头重,口干不渴,舌质淡白,脉弦弱。让人一看便知是虚寒里饮之气上冲所致的一系列假热症。因此更适甘草干姜汤,它能健胃,回阳,治烦躁,它和连芩栀膏的烦热燥扰实证,是大不一样的。
甘草干姜汤证的烦和上述实热的烦,区别是这个阴证(阳虚)烦躁,更剧烈,反复、时间短, 脉弱或有四肢冷等。
只要我们仔细对比,认真琢磨就不难区别。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伤寒,类似症,鉴别写法,也是广义;脉浮,不是表证,是脉浮大,是虚证;自汗出,小便数是阳气不足,心烦应指虚烦;微恶寒,我们讲过的,汗出后,复恶寒,虚故也,汗出后,更易伤阳,致阳虚更重,则脚挛急,桂枝汤用之,是大错误,因非表证,且阳气内虚,所以服之就要厥,咽中干(阳虚致津不能上承)烦躁,吐逆,必用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证,咽中干,烦躁吐逆,眩,口吐涎沫,以复其阳。
区分是阴证,还是阳证的烦躁,要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不拘一症,这是最重要的!
如:这个不欲近衣怎么怎么看?要是脉滑实,大渴饮冷,手足汗出,自然是大热实!
若伴手足逆冷,又脉微弱,口中淡,自然是个虚证。
啰嗦了这么多,还是回到原题,这一案例最标准答案是:半夏厚朴汤合甘草干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