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词100集》017 柳宗元《江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大约创作于柳宗元被放逐于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永贞革新案”后,诗人一去潇湘十年,再迁南桂数载。多少豪情壮志,多少睿智精思都付于有情雁、无心云了。再回首,只记得“消磨”二字。
《江雪》寥寥20字,寄托着柳宗元孤寂、幽远的心境,也寄托着中唐那一代人的心境、意绪。如此时代,如此遭际,幻化为《江雪》。柳宗元为我们留下的是一幅图,一幅动静对应、物我两忘、充满禅味的画图。诗人并没有“抗争”,而在“妙悟”,这同样是那一代文人的心境:“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如果连江湖和魏阙都不可寄托了,他们还有心,还有一颗“峭洁清远”的内心。《江雪》就是这颗“峭洁清远”的内心的安适之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又静寂无声的雪把一切都简化了。不见鸿爪,不见人迹,天地间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只有清静和寂寥陪伴着一条小船上的渔翁在漫天宁静、一江白雪中垂钓。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极写天地的广大寥廓,正是为了凸现主要描写对象——小船上的渔翁。这很像电影的“大全景”,景别越大,中心人物越小,却越突出、越抽象,自然成为视觉或心理的一个点。诗人正是以这种全景式的视点,以这种简化,凸现了垂钓者的峭洁清远、宁静淡泊。
诗人又用“绝”和“灭”而极写心与物的寂静,天地由于一场雪而简洁、宁静,而真正宁静简洁的却是垂钓着一江白雪的渔翁,什么叫做“超然物外?”
这是一位心不在渔的渔翁,自然是渔翁心境的对应物。渔翁是诗人心境的对应物。逆境可以激发愤怒与抗争,也可以锤炼心境与妙悟。柳宗元的这首千古绝唱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与心灵的对话。渔翁是这种对话的美的中介。
柳宗元的这首千古绝唱,还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禅境:广大与具像对应,静寂与动态相协。心与物,有与无,瞬间的恬淡与永恒的妙悟……
一切都是无痕的,却又是有痕的;一切都是永驻的,却又是瞬间的;一切都是静止的却又是流动的。那么渔翁的内心呢?一个人的内心静到无声、无色、无欲,自然也就无所求了。无欲无求的心就是真正的“静心”么?
如今的湖南绝少降雪了,假如那么一天,零陵再次突降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又寂静无声,遮盖了千山、万径,遮盖了小舟大江,零陵人会想起千百年前,这儿曾有过一个客居的诗人,在漫天风雪中垂钓过一江孤寂么?会想起由于他的一次垂钓而创造了中国美学史的千古意象——寒江垂钓图么?
柳宗元(公元773——810年),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永贞革新案”遭贬。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