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拾遗:含胸拔背是什么,劲往哪里走?

内家拳修炼者最早接触的肢体要求就是:含胸拔背。这个要求听起来挺简单,问题是这个含胸与拔背要如何做算正确。答案是,只要专门去做含胸拔背就肯定是错误的。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沉肩坠肘这些是被动形成的身体状态,而不是单个去独立完成的。不是说你调整一下胸部与背部让其含胸拔背,然后脖子放松,脑袋调整出顶劲,最后松肩,肘沉一下就算达到要求。如果独立去实现上述要求,无论怎么调,你都松不开,不用别人说你别扭,自己都感到堵得慌。顾上不了下,顾左顾不了右。

认识一下脊椎的形态(如下图),要首先说明的是无论如何调整脊椎都是“S”形的,是不可能调整到垂直于地面的,咱们时常讨论的身形端正,不是说你能将脊椎调整成直的,而是针对背部是从后脑勺、臀部连线来说的,而且这条连线也不是始终垂直于地面的,只需要保持连线是直线,不使其扭曲即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脊椎是由椎骨组成,各椎骨之间借韧带,软骨和滑膜关节相连。咱们要做到含胸拔背

“含胸”,从字面理解就是将胸部内收,但是许多拳友含了一段时间胸,发现驼背了。“拔背”,从字面理解,就是背要撑住劲上拔,结果拔了一段时间,发现“挺胸”了。于是又有人提出,将气沉丹田,胸腔增大,即是含胸,肩窝松开,肩膀内合,即是拔背。这种个人体会挺好,但是操作起来也挺复杂,丹田好找,气难沉,越想沉,胸越憋屈。

含胸拔背是指身体状态,这个状态由落胯溜臀与头顶悬共同完成。首先做到头顶悬(在《内家拳拾遗:力量转化与松沉》做了初步的描述),身体会自然“吊起”,然后放松脊柱的情况下,自然松腰落胯(前篇《内家拳拾遗:腰胯分离,节节贯穿》之前若干文章详细讲解),这样脊骨就不会有挤压,与拉伸过度的情况存在,保持很好的弹性。这个脊骨之间“拔开”的空隙,就是拔背的基础。而当脊骨之间被自然松开以后,胸椎(胸腔由十二根胸椎骨与十二对肋骨连接组成)的伸长,自然将前面的12对肋骨给拉回来,胸自然“含”了。

含胸拔背是个自然的状态,只要保持顶头悬与落胯溜臀,那么就能将能自然完成《内家拳拾遗:活泼于腰,灵通于背》中的劲的传导,让来之地面的劲稳定的流向胸部、背部以及上肢各关节。下面进入测试:

准备条件:找一面墙,不要有墙角线(可以让脚弓完全贴合墙面)

开始试验:

  1. 两脚分开两肩宽(两脚距离越近,难度越大),面壁而站;

  2. 两脚弓贴住墙,脚跟相对;

  3. 大腿、膝盖内侧贴住墙面;

  4. 胸部、鼻尖贴住墙面;

  5. 手臂一字张开,手心与手臂内侧贴住墙面;

  6. 完成上面的姿势过程,先保持几秒钟,然后开始缓慢下蹲。

注意事项:脚弓贴墙面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只是脚尖碰着墙根,这样的姿势效果很差。其脚与腿部的姿势与攀岩类似,如下图: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去体会,胯部与胸部怎样调整才能让自己能站稳,不会因为下蹲而被墙面的反作用力向后推到。首先保证能将自己贴上墙壁,在去做下蹲,这个试验很有趣,希望大家多去练练,体会一下含胸拔背的状态,当你能在贴墙的状态下稳定下蹲与站起的时候,你自然能感到向上的顶劲,与向下的松沉之劲。祝大家玩索而有得。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拾遗: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