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城——布拉格

一、城市概况

布拉格(Prague),捷克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中波希米亚州(Central Bohemian Region)、伏尔塔瓦河(Vltava River)流域,面积为496平方千米,地理坐标:50°05′N, 14°25′E。人口:1,165,581(2019)。

在地理上,布拉格空间距柏林288千米、距维也纳246千米,基本处于柏林(Berlin)和维也纳(Vienna)两德语国家首都城市连线的中点,处于欧洲大陆的中心,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2018年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布拉格拥有为数众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以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多重风格(罗马式、文艺复兴、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等)并存的,顶部变化丰富且色彩极为绚丽的建筑群,因而拥有了“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誉,号称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整座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大约前500年,凯尔特人(Celts,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三大蛮族之一)的波伊部落(Boii)居住在这一地区,他们将这个地区称为波希米亚(Bohemia,占据古捷克西部2/3区域)。后来,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s)赶走凯尔特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到6世纪,日耳曼人部落多数移居到多瑙河流域(The Danube),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机入侵并定居,他们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布拉格是以9世纪在伏尔塔瓦河右岸居高临下建造的高堡(Castle)为核心而逐渐形成的,后来又在河对岸建造了今天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便成为波希米亚的首都和欧洲南北商路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查理四世时期

14世纪,布拉格在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Luxembourg Dynasty,1308—1442)的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1355年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卢森堡的约翰(1296—1346,通过与捷克公主联姻取得了波希米亚王位(1311—1346),长子查理四世出生在布拉格,父亲去世时成为波希米亚国王,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京城;查理要将布拉格建成帝国境内最为辉煌的城市。

坐落于今圣维特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的位置的教堂是建于925年的一座早期罗马式圆形建筑,由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us I,约907—935,在位:921—935)建成;在1060年扩建为罗马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在原教堂的基础上,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再建教堂,室内装饰采用了独立的艺术风格,于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成为布拉格最为显赫的哥特式建筑,被称为波希米亚学派。

1348年4月7日,查理四世建立了阿尔卑斯山(The Alps)以北、巴黎(Paris)以东(中欧、北欧和东欧)的第一所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捷克最古老的大学,也曾是德国第一所大学,是世界200强著名高等学府、欧洲大陆顶尖研究型大学和中欧地区文化中心)。

同年,他还在老城旁建立了布拉格新城,并在新老城之间架起了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他还新建了许多教堂。当时,布拉格是欧洲的第三大城市,拥有一个造币厂,有德国和意大利的商人和银行家聚集于此。

1402年起,查理大学的神学教授杨·胡斯(Jan Hus,1369—1415,捷克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在伯利恒小教堂(Bethlehem)用捷克语布道(在正式的宗教仪式上宣传教义),让平信徒(教会中未被授以圣职的成员)与神职人员同领圣体和圣血(天主教徒在做弥撒时用面饼代表耶稣的身体称为圣体,葡萄酒则成为圣血),而被教庭裁定为异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Konstanz,德国城市)处以火刑。

1419年7月30日,布拉格发生第一次掷出窗外事件(Le funeral de Pablini),引发了长达15年的胡斯战争(Hussite Wars,神圣罗马帝国5次十字军东征捷克)。

哈布斯堡时期

自1526年起,波希米亚开始处于哈布斯堡王朝(The Habsburg dynasty)的统治之下。鲁道夫二世(Rudolf II,1552—1612)在位时(1575—1611),再次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设在布拉格。他除了热衷于占星术和魔法,同时也热爱艺术,使得布拉格成为欧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等一批天文学家、画家。

1617年,天主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1578—1637,在位:1617—1619,1620—1637)登基,决意不再容忍新教徒(Protestants) 。

1618年布拉格发生第二次掷出窗外事件,引发了30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1618—1648)。

1621年在城外不远处进行的白山战役中(Battle of White Mountain),捷克军队战败,27名新教徒贵族在老城广场被处死。

1648年,瑞典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宫廷迁往维也纳,此后布拉格进入一段萧条时期,城市人口也从战前的6万下降到2万。

1689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布拉格,随后得以重建。

18世纪,布拉格经济持续上升,到1771年拥有8万居民,其中有许多是贵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内兴建了许多宫殿、教堂和花园,它们普遍采用装饰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1784年,原来的四个自治镇:城堡区、小城、老城和新城正式合并为一个城市。

19世纪,布拉格城市继续扩张。1850年,犹太区并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区。工业革命对布拉格产生了巨大影响,波希米亚成为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1867—1918)境内最富裕的地区。1842年,布拉格兴建了第一条铁路。

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战败,布拉格成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Czechoslovakia)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则成为总统府。这一时期,布拉格仍以工业发达闻名欧洲。

1922年初,周边37座自治城镇划归布拉格,居民骤增至676,000人;1930年人口达到85万;到1938年人口增加到100万。

1939年3月10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布拉格,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Protectorate of Bohemia and Moravia)。

1945年5月5日,布拉格的捷克人发动了反对纳粹占领的布拉格起义。同一天,美军攻占了距离布拉格只有一小时路程的比尔森(Plzen,而苏联军队尚在摩拉维亚边境),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1945)将军意图解放布拉格,但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将军阻止。根据此前在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上达成的秘密协议,波希米亚将由苏联红军解放。

1945年5月8日德军正式投降,红军坦克开进了布拉格。

战后,布拉格再次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苏联军队于数月后离开捷克斯洛伐克,但苏联保持了对捷克强烈的政治影响。

1948年2月,共产党接管了布拉格政权。

1967年,该市举行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大会上,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等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群体无法适应战后的高压控制,开始批评共产党。

1968年1月5日,捷克新领袖亚历山大·杜布切克(Alexandra Dubceka,1921—1992)开始政治民主化运动,即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同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扑灭了这场运动。

(网络图片)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布拉格街头挤满了人群,开始了天鹅绒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摆脱了共产党和前苏联的影响。

(网络图片)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治后,布拉格成为捷克共和国的首都。

三、著名景点

布拉格老城广场

位于布拉格老城中心的老城广场至今已经存在900多年了,在11~12世纪,这里是中欧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后来是布拉格群众集会的地方,也是决定国家历史命运的政治事件发生地,被人们称作“布拉格的心脏”。

老城广场的四周布满了历史悠久的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等风格各异的建筑,与周围各种粉色系房屋交相辉映。

建于1365年,地面高度约为80米、式样似火焰般熊熊燃烧的提恩教堂(Tin Temple)是布拉格的地标,代表亚当和夏娃的哥特式双塔在广场上非常醒目,教堂顶部还装饰着一尊17世纪的圣母玛利亚金像。由于外形酷似童话中的魔鬼城堡,故也被人们形象地称做“魔鬼教堂”。

提恩教堂对面的哥特式建筑是建于1338年的老市政厅,而老市政厅外侧是建于1410年的钟楼。虽然钟楼的外墙因年代久远已部分剥落,但它却以精美别致的自鸣钟而闻名于世。每逢整点,钟上双窗开启,一旁的死神开始鸣钟,12尊圣像(耶稣门徒)在圣保罗的带领下一一移动现身,最后以雄鸡啼叫声和报时钟响结束。这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自鸣钟是在15世纪中期,由皇家钟表匠米库拉(Mikula)和布拉格查理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昂德雷乔夫(Jan Ondrejuvl)合作完成,至今走时准确,成为人们观赏的一件珍品。

位于老城广场旁的圣尼古拉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属于胡斯派(因15世纪早期捷克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人杨·胡斯得名)的教堂,是市区最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也是仅次于圣维特主教座堂之后的第二大宗教场所。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原建于13世纪,为本笃会修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y)的一部分,18世纪改建为巴洛克风格,白色的墙面与青铜色的尖顶,除中央正堂外,还有两边对称的带圆葱头形塔顶的79米高钟塔,外观极为抢眼,华丽的雕刻装饰,显得与众不同。

老城广场上还竖有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杨·胡斯塑像。胡斯对于欧洲宗教的影响极为深远,被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视为宗教改革的精神领袖,因为反对教宗发行腐败的赎罪券以及翻译捷克文圣经,在46岁(1415)的壮年被送上了熊熊的烈焰。

火药门楼是参照旧城桥塔搭建成的哥特式风格建筑,是11 世纪兴建旧城时所建的13 座城门之一。当时从银矿产地运来的贵重银器及钱币就是从这个城门进入布拉格的;著名的国王加冕典礼游行也会从火药塔经过;到了17 世纪初,这里成为存放军火的地方,由此获得火药门楼之名。火药门楼为老城13座城门中的仅存者。

与典型的军事防御城门不同,火药门是以丰富的雕饰取胜,但是在1483年国王将皇宫迁到布拉格城堡之后,这项繁复浩大的工程被中断。直至19世纪末期,再以新哥特式建筑的形式重建火药门楼,拱门上的石雕和金属雕像都是新增加的部分。

布拉格城堡区

布拉格城堡区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包括由查理大桥往北绵延的城堡山,建于9 世纪的布拉格城堡就位于山丘上,占地450,000 平方米,含1 所宫殿、3座教堂和1个修道院。这里长久以来就是王室所在地,是布拉格的政治中心,直到现在仍然是捷克国家机关所在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也被称作总统府。

圣维特大教堂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标,除了丰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大教堂先后历经3次扩建:929年的圣温塞斯拉斯圆形教堂;1060年时扩建为长方形教堂;1344年由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的哥特式建筑一直到1929年才正式完工,古朴沧桑,是整座城堡最显眼的建筑。

教堂内部长124米、宽60米、高33米。入口左侧色彩鲜丽的彩色玻璃就是布拉格著名画家阿方斯·穆哈(Alphonse Mucha,1860—1939)的作品,为这个千年历史的教堂增添不少现代感;绕过圣坛后方,纯银打造、装饰华丽的是的圣约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因此葬在圣维特大教堂中,并以2吨纯银华丽的装饰作为纪念;继续往前是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相较于前面纯银的圣约翰之墓,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光彩,从壁画到圣礼尖塔都有金彩装饰,相当具有艺术价值。

红色外墙和白色双塔的圣乔治大教堂(St.Georges Basilica)是整个波希米亚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自920年完成后已扩建多次,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与前面的圣维特教堂相比,圣乔治大教堂的高度宽度尺寸要小很多,在当年修建时,整个城堡区就是这么一座教堂,到后来才有了圣维特大教堂和皇宫等等建筑。

旧皇宫(Old Royal Palace)是一座三层的建筑,是以往波西米亚国王的住所,建于12世纪。历任在位者对不同部分进行修缮,增加了哥特、文艺复兴等样式。入口进入后是维拉迪斯拉夫大厅,也是整个皇宫的重心,下层有查理四世宫殿和仿罗马式宫殿大厅,大多数的房间在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毁坏,因此部分是后来重建的遗迹。这里曾经用作骑士们进行马上竞技以及国王加冕仪式等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现在还作为国宴举办场所,捷克总统选举便在这里举行。

黄金巷(Zlata Ulicka)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处,后来因为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因而得此名称。自19世纪之后这里逐渐变成了贫民窟;20世纪中期重新规划,原本的房舍被改为小店家,每个店内都可看到不同种类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如:16号的木制玩具、19号是花园小屋、20号的锡制布拉格小士兵、21号的手绘衣服、22号是一家小巧的书店……林立的小屋宛如童话故事里的小巧房舍,现为布拉格城堡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布拉格最富诗情画意的街道。

(网络图片)

……

查理大桥

布拉格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多桥之城,碧波粼粼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有18座大桥横架在河面之上,将两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连成一体。

查理大桥长520米,宽不足10米,是布拉格人于1357年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两端分别为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在古代,皇帝加冕游行一定要经过查理大桥。

大桥上现有30组巴洛克艺术大师的雕塑(复制)品,被西方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大桥在设计之初并没有雕像,哈布斯堡王朝希望捷克人信奉天主教,遂将耶稣、内波穆克圣约翰等20多个重要宗教人物的雕像安置在了大桥上。

(网络图片)

四、结束语

有着欧洲历史名城和中欧“小巴黎”美誉的布拉格,是众多悲欢离合故事的起点和终点,这里浓缩了捷克艺术精华和历史的悲欢,美丽璀璨高雅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它是莫扎特(Mozart,1756—1791)和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1741)的音乐,是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和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的小说,是一个艺术和梦想交织的地方……

(文+图:王永云)

(0)

相关推荐

  • 带着元宝的东欧行记|布拉格,童话斑斓的老城广场

    欢迎观临小哈的漫生活- 布拉格游记随笔系列的第四篇-老城区 提起布拉格,也许太多人会在心里泛起各种电影里的场景,毫无疑问,文艺的布拉格以它独特的气质,成为各种电影的宠儿,从<碟中谍1>到& ...

  • 走马观城——小镇克鲁姆洛夫

    一 克鲁姆洛夫小镇(Cesky Krumlov,下称ck小镇,48°48′N,14°18′E),位于捷克共和国西南部的南波希米亚州(South Bohemia),处在布拉格(Prague)与林茨(Li ...

  • 走马观城——萨尔茨堡

    一.城市概况 Maria _ The Children - Do-Re-Mi.mp35:34 来自旅游与摄影 萨尔茨堡(Salzburg,又译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地处阿尔卑斯山(The Al ...

  • 走马观城——德累斯顿(德)

    一.概况 德累斯顿(Dresden),位于德国东南方的易北河(River Elbe)谷地(51°03′N,13°45′E),空间:南距捷克边界约31千米.距布拉格117千米,东距波兰边界约77千米,北 ...

  • 走马观“画”|沂蒙牧歌 —— 写实油画家高玉杨

    粉画艺术ARTpastels04-30阅读 5691964年生于沂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具象中国油画创作群体秘书长,王沂东油画艺术研究室成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艺术委员会常 ...

  • 1946 观城南乐妇女

    观城南乐妇女 互助编草帽 [本报荷泽讯]观城.南乐的妇女们,正积极编制草帽辫,开展副业生产.观城一区李山谷村共九十户人家,每日可卖到七千元.赵法爱的妻编的又快又好,每天可卖到一百五十元,除供全家五口人 ...

  • 宋王赞,澶州观城人

    ​王赞,澶州观城人.少为小吏,累迁本州马步军都虞侯.周世宗镇澶渊,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问之,知其尝事学问,即署右职.及即位,补东头供奉官,累迁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时张美为使,世宗问" ...

  • 宋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曾祖宗昱,本县令。祖球,本州别驾。父乂林,累辟使府,终观城令,因家焉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曾祖宗昱,本县令.祖球,本州别驾.父乂林,累辟使府,终观城令,因家焉.士安少好学,事继母祝氏以孝闻.祝氏曰"学必求良师友"乃与如宋,又如郑,得杨璞.韩 ...

  • 观城|年轻人又爱上回归山野、夜宿古城,是谁带火了青州民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国玲 蔚晓贤 "不好意思,我们端午节假期的房间早已经订满了--"6月11日23点,青州青苔小院的订房电话仍响个不停,民宿青苔小院的负责人张慧如一遍又一遍地 ...

  • 《走马观船说南湖》

    建党百年,自然要追溯源头,于是就有了南湖红色之旅.是谓如"7"而至. 题目<走马观船说南湖>,活剥自成语走马观花,这里的走马,在党言党,当然就是走马克思主义的路,观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