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殿堂】舜帝的秘密(二)

我们常说,“红颜薄命”,为什么历史上总有一些美丽的女人却命途坎坷?

网上有一个非常精彩扎心的答案:

因为丑的,没有人关注......

言下之意,不会管你薄不薄命啊!

话虽然说得毒辣扎心,但想想也真是这个道理。这就好比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朝代,我们却只能记住一些主要的——甚至有时,主干上的朝代也不见得尽人皆知。这与其存续时间长短无关,有关系的是“内涵”。比如说,隋朝,隋炀帝。老实说,隋炀帝在中国民间,一定比他的父亲隋文帝更有名气......虽然不是什么好名气。在扬州偶遇过一位走街串巷的说书女艺人,雷打不动的开场白就是介绍大运河开凿缘由的传说。而在这传说中,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理由是:看琼花,赏美景,戏美女......真相自然不是如此。可从“成王败寇”的这样一个评判标准来看,隋朝两代而亡,对杨家父子而言肯定是不幸的。

但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了:

在一定的系统中

总能量是保持不变的

于是,杨坚、杨广倒下去,李渊、李世民、李治......站起来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唐王朝,将古代中国的影响力推到了顶峰。国力强盛了,审美能力自然也提升了;纨扇,也应运而生。

纨,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纨,素也。”指的是白色的细绢。《红楼梦》中林黛玉地位超然的“先珠大哥的嫂子”李纨,正是这个“纨”字。

丝绢制成的扇子,在唐朝主要有什么用途呢?

既然唐朝,我们来都来了,就用唐诗来表达吧!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想想看,都已经秋天了,闺阁少女手中的扇子肯定不是“日用品”了;以之来扑萤火虫,可能也是打发无聊时光的一种游戏吧。

王建小令《调笑令·团扇》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这就颇类似西汉时期张敞的“便面”了。只是彼时张敞心内无喜无悲,但病美人此刻恐怕是有些悲切了。

刘禹锡《团扇歌》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

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看似说的是秋凉将团扇收入匣中,恐怕也有少女绵绵的情思吧!

此外,团扇,大概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样式吧。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渗透在方方面——团扇,圆圆满满,想来也有其中之义。

李白《夏日山中》也有“懒摇白羽扇”的句子,这就是文人手中把玩的物件儿了。

哀怨无奈

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百无聊赖,打扫完卫生的小宫女,只能拿着一把扇子走来走去打发时光。

当然,扇子的基本功能也并为消灭。《水浒传》中的一首“民谣”清清楚楚记录着扇子的基本用途: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至少在宋代,其实不止在宋代,即便是在现代,“召唤凉风”也是扇子的主要用途。不过,扇子的形制,一直到宋代之前,都没有太多变化:不是圆的,就是椭圆的,反正是各种不规则的圆,且无法折叠。这种携带不方便的扇子,到了宋代,发生了质的改变。

大约在宋朝,团扇主导地位不变的情况下,一种新的“折扇”出现了。北宋时期初露苗头,南宋时期大行其道。不过此时的“折扇”,颇有些“下里巴人”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味道,往往是仆从手中的物件。究其原因,从它的另一个名字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油纸扇。这种材质,自然不会被文人士大夫青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一把油纸扇:

卢中甫家吴中

尝未明而起

墙柱之下 有光煟然

就视之 似水而动 急以油纸扇挹之

大意是说,卢中甫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发现墙角柱子下闪闪发光。他赶忙凑近了看,像水流动的样子,他就赶紧用油纸扇将其捞起来.....太过名贵的扇子,想必不会舍得有这样的操作。

顺便说一句:后来有人看到沈括的这段描写,推测这种闪闪发光、凑近了拿起来却消失不见的东西,很有可能是“UFO”。至于真伪,很难判断了。

与时俱进的扇子,到了明代更换了自己的材质,终于成为集便携与美观于一体的优秀折扇。在大明王朝永乐年间,人们开始在折扇上绘画题诗,甚至会在上面添加金箔。当然,这种名贵的扇子,只会在贵族之间流转;最初往往是皇帝陛下用来赏赐王公大臣、后宫嫔妃的礼物。这种带着金箔的高级货,主要产于苏州和四川一代。于是乎,文学作品中也就有了“洒金川扇”的说法。至此,折扇不仅日趋完美,还分化出了不同的流派:杭扇,苏扇等等。不难理解:自然就是以杭州、苏州为代表的扇子了。

到了清代,扇子的流行程度更甚前朝。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

野蛮的征服者

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

较高文明所征服

入关之后的满族统治者,从顺治开始,对汉族的儒家文化就极为推崇。不仅如此,对诗词歌赋也颇多涉猎。清朝很多位皇帝,如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书法和绘画造诣都很高。正因如此,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很多清朝皇帝的书法作品;扇面上的书法,也是其中之一。

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他亲手书写的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宋朝林和清的一首七言律诗《梅花》。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擅板共金樽

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句子了。

看到这几个字,想必猜得到是哪位皇帝,这几个字是雍正的笔迹,但这扇面却不是雍正皇帝的——仅是故宫的文创产品之一。

我们的印象中,雍正是一个冷峻还有些不近人情的皇帝,但“人非草木”啊!皇帝陛下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不过相较于父亲康熙与儿子乾隆,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这把扇子的主人,就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

虽然很多人认为乾隆皇帝说到文治武功不如祖父康熙,论起勤勉敬业不如父亲雍正,但他有一点是两位先皇怎么也比不上的——运气。继位之初,就有着丰厚的资本;终其一生,又高寿有福。

这把扇子的扇骨,是非常珍贵的乌木。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其价值可见一斑。

顺便插一句:乌木的收藏保存,极为不易;其实还有一种比之更有价值、更易保存、实用性也更强的、也在不断升值的宝物,猜猜是什么?

千万别误会——我说的不是美人,是锐思花雨的美玉......

言归正传。文字内容是乾隆皇帝临摹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洒金地的扇面上,书写着:

知有汉时讲堂在,

是汉何帝时立此?

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

画又精妙,此可观也。

彼有能画者不?

欲因摹取,当可得不?

信具告。

当然,清朝皇族中人喜爱书法并在扇面上进行创作的还有很多人,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如今,扇子称得上是我们的日用品之一;和其他生活用品不同,扇子在舞台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近刚刚结束的《相声有新人》中,两位“召唤师”郭德纲与张国立,手里就都拿着一把扇子。这其实也是相声艺人们的习惯,扇子是他们常用的道具。

不仅如此,想想看,《三国演义》中有一把扇子总是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手中的那把羽毛扇,烘托着他镇定自若、成竹在胸不凡气度。

扇子也经常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之中。

西周末代君王周幽王,为了让宠妃褒姒开怀一笑,想尽各种办法。在“烽火戏诸侯”之前,他还采用过撕绸缎、摔瓷器等等手段。千万别以为这是帝王才有的手笔,这种“浪费”只要是浪漫有心的有钱人,都做得到。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贾宝玉原本是最怜香惜玉的人,尤其是对自己房中的丫鬟们,格外体贴。但这一天他心里也不痛快,晴雯摔碎了他一把扇子的扇骨,宝玉就责骂了几句。晴雯算得上是贾府脾气最大、口才最好的丫鬟了,连连发声顶撞宝玉,二人不欢而散。当然,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猜得到:宝玉心情好一些后,就讨好晴雯哄她开心。起因是扇子,自然解决方案也要落在扇子上——“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正是这一回的回目。

在这里,扇子已经不仅仅是日用品或工艺品了,成为推动情节发展、沟通公子与丫鬟情感的重要物件。

同样是在《红楼梦》中第三十四回。

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心里不痛快,也想趁机整治一下宝玉房里的丫头们,于是就派人去找宝玉的丫头。贾府里最八面玲珑的丫鬟袭人“当仁不让”啊,前来应答王夫人。当袭人来到王夫人房间时,王夫人手里正轻轻摇着一把芭蕉扇......试想炎炎夏日田间地头的农人们手中若是有一把芭蕉扇,会怎样操作?王夫人的雍容华贵、四平八稳显露无疑。

芭蕉扇还与一个更出名的人物紧密相连: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保护着师父唐三藏西天取经,途径火焰山时道阻且难无法前行,几番折腾之后,才最终借到了能扇灭熊熊火焰的真正的芭蕉扇。

至于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以侯方域、李香君为主人公的《桃花扇》,一把扇子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线索和道具了。

我们常说,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而言,任何一个物件儿都说得出至少上百年的历史;显然,扇子也在此列。从最初权威的象征到逐渐成为百姓的日用品,又从日用品发展成艺术品......不断挖掘自身潜质的扇子,几经沉浮却始终不败。想来无论何时,无论取得什么成就,它都不会忘记创新与努力。

正如人生,尽力而为仍不够,它要我们全力以赴,为自己。

(0)

相关推荐

  • 这么热,把朕的团扇拿来!

    上周,我们介绍了清宫中收藏的折扇.但你知道吗?除了在清宫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折扇,还有一种扇子也颇为流行,那便是团扇. 比起折扇,制作团扇的材料要丰富不少,也要更有趣. 01 纸.绢 书画团扇中,最具宫廷 ...

  • 我有一把团扇

    一次去扬州在东关街游玩时,我被一店铺厨窗里陈设的扇子所吸引,精美的扇子让我不能不进去看个究竟.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典雅的商铺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扇子,引得我目不暇接地看了这个,又去瞧了那个,每一把 ...

  • 令人莞尔的扇形艺术邮票欣赏 - 美篇

    2017.01.17 耀东 春江花月夜   耀东,<日出东方>专题邮集系列之三. 一把中国折扇,在凉凉地煽了三千多年后,终于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被慢慢地折拢了,折拢得那么无声无言,又是 ...

  • 人来风——闲摇古扇话小史

    三伏仲夏,被冷落已久的扇子,又成了我们须臾不肯释手的爱物.插电制冷的冰爽,比起动摇满怀的清冽,终究还是略欠自然之妙.蜷身摇椅之中的你,倒也不妨追溯千年的青史风流,瑟瑟畅想一番古人搅动炎凉的潇洒. 单从 ...

  • 冷知识:谁发明了扇子?最常见的折扇是舶来品?漫谈古代扇子文化

    在炎热的夏天,现代人有电风扇,空调,冰箱等用以制冷散热.那么在古代,古人们是如何从夏季酷暑中度过的呢? 在古代夏季,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纳凉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扇子了. 根据相关的历史记录,扇子在 ...

  • 【艺术殿堂】“天下第二”去了日本,ta什么是“天下第一”?(二)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兰亭集序>在前辈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不仅有历朝历代多达十几位的皇帝是他的忠实粉丝,各个时期追捧ta的文学大儒.社会名流更是不计其数.包括有着"天下行书前三甲& ...

  • 【艺术殿堂】女书,女人之间的秘密

    论及阴阳,称得上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莫说士大夫阶层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就连<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也会与丫鬟翠缕就阴阳而辩驳.可见关于"阴阳"的讨论是多么广泛,人们也渐渐达成共 ...

  • 旭宇谈艺术·第1期:“二王”之比较丨私享艺术

    旭宇先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又博学善思,在文苑各领域都有很多闪光的.异于常人的.高屋建瓴的看法.私享艺术特开设专栏[旭宇谈艺术],连续刊载旭宇先生有关艺术的文章.与众多师友一起研习中华文化与艺术,并藉 ...

  • 泰国芭堤雅叹为观止的海边木雕寺庙 巧夺天工的艺术殿堂 30几年未完工

    泰国芭堤雅叹为观止的海边木雕寺庙 巧夺天工的艺术殿堂 30几年未完工

  • 秦国健创新焦墨山水艺术博览馆第十二馆室《百幅斗方山水画》网展

    一幅好画,远看其势,近看其质,深看意境和气韵.本馆室从作者创作的近二百幅斗方山水画中,选了一百幅,有少数从大画中截图而生,画面虽不大,但布局巧妙.精致秀美.意境深邃.气韵生动,供观者欣赏和画友们创作参 ...

  • 旭宇谈艺术·第2期:“二王”用笔大多用侧锋丨私享艺术

    编者按:旭宇先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又博学善思,在文苑各领域都有很多闪光的.异于常人的.高屋建瓴的看法.私享艺术特开设专栏[旭宇谈艺术],连续刊载旭宇先生有关艺术的文章.与众多师友一起研习中华文化与艺 ...

  • Ramil Gappasov艺术绘画‧情绪感受(二)

           王国维曾肯定地说,哲学和艺术是"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当世之用者","愿今后之哲学美术家,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也有人说"艺 ...

  • 光与色的艺术殿堂------油画

    光与色的艺术殿堂------油画 2021-06-12 09:53·沉默的庄稼汉 举报 评论 3

  •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 徜徉在一件件文稿.书信.日记.照片.道具.服装中间,我们仿佛听到中国戏剧前进的脚步声,也仿佛看到前辈们在崎岖山路上奋力攀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怀念往事的感动.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