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讲堂】千变万化“涨姿势”之三百六十行
说到职业分工,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听过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显然不假: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坚定踏实持之以恒,终归会取得不俗的成就。古代社会也是如此。
古代社会的顶级工种,毋庸置疑是“王”,或者秦始皇之后的“皇帝”。
《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董仲舒,就是令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位儒生。
何为“王”?
甲骨文字形来看,一个站得笔直的正面人形,手握一柄权杖。
如果说人心所向,天下人都想要归附是基本要求,董仲舒所说的能够贯通天地人三者,则称得上是更高标准了。
至于说到“皇帝”,“皇”的本义是大,《说文解字》:“皇,大也”可兹为证。“帝”则确有君王之义。
《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意思是说,帝,是统治者最高称谓,也是君王统治天下的称号。不过,字形上与“人”没有多少关联了。
其实在古代社会的语境中,还有一个字也可以用来表示“王”的含义。
这个字,就是“后”。《说文解字》:“后,继体君也。”与“王”略有区别的是,“后”指的是继承王位的君王。正因此故,“后”才有了“后来”之义。
可能有人发现了:字形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这么不确定?也因为这个缘故,一度还读错了我们“国宝”的名字,这个国宝就是很早以前历史课本中读作“司母戊大方鼎”现在要读作“后母戊大方鼎”的最大青铜器了。
我们把目光转向民间。
众所周知,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此后人类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久;甚至面对豺狼虎豹时,再势单力孤的弱小人类,也有了反抗的力量。这一切,都是“火”带来的。火,就是光明和希望。
这就是古文字中的火。《说文解字》:“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火,可以烧毁一切东西;五行之中代表南方,熊熊火焰勃勃向上。
下面这个字,能猜出是什么字吗?
毫无疑问,下面是跪坐的人形,上面是熊熊火光。合而言之,就是表示明亮之义的“光”。
《说文解字》:“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
光,明亮;会意字,像一只火把在人的上方,意为光明。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就有一句形容悟空大战牛魔王的场景便是“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此处之“光”,意为明亮。
提及“光”,就不得不说他的同义词“亮”,表达的也是明亮的意思。譬如三国世界中蜀国丞相诸葛亮,不就字“孔明”么?古人的“名”与“字”,是一定有关联的。
先民们的智慧,当然不会将对“火”的应用停留在吃吃喝喝吓唬小动物上,稳定下来的他们开始了发展最初的手工制造业了……
从甲骨文字形看,像一个蹲坐的人形,肩上似乎还扛着什么东西?
《说文解字》:“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谜底揭晓:成年人肩上扛着的是陶土。毕竟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会制作陶器了。
接下来,就要将陶土放入火中了……
从字形看,就是将泥土放入火中烧制。可以想象,一件件陶器就这样诞生了。
严格说起来,手工业出现的时间还要稍晚一些;早些时候,男人们捕获了更多牲畜却无法一次性食用后,畜牧业就诞生了。
无论在左在右,我们一目了然:这就是个放牛娃……
《说文解字》:“牧,养牛人也。”
牧,就是饲养牛的人。虽然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没有出现人的造型,但手持木棍的一定是人了。
既然有养牛的,有放羊的吗?
《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
羌,就是西戎部落放羊的人。
从甲骨文字形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端倪:侧面人形之上羊角的造型十分明显。至于为什么第一个甲骨文字形在人形与羊角之外还有一串绳子……这是因为在殷商时期,羌族是其仇敌;在多次的交战中,往往会俘虏一部分羌族人带回国都。
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身处其中的我们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大概就是社会分工的意义所在。安于当下,做好本职,明日的状元,焉知不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