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还能这样建
二:“城市大脑立法”:为了促进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杭州市人大2020年度立法计划,杭州司法局组织起草了《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草案)》。
我们认真说说城市大脑:
从城市治理角度看杭州城市大脑
关键点:这是大家熟悉的角度,熟悉的城市大脑
“城市大脑”是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城市协同和智能中枢,其整合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在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融合计算,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
杭州城市大脑诞生于2016年,致力解决城市治理问题与民生问题。其率先突破的是治理杭州的“交通病”,将人、车、道路数据多端统一接入系统,加以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把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科学合理的业务模型,形成城市交通实时大视图,最终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经历了不断的上线与发布,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2019正式向社会发布,正式从交通领域向城市治理、市民服务的各领域拓展。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将政府十几个部门接入,形成了体现各部门之间业务协同创新的“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五大系统。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称,这是杭州城市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一跃,城市大脑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脑”。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
城市大脑是对政府的数据融通、共享、应用的一次创新;
是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方式变革的一次创新;
是用数据打破部门墙,跨部门、联政企的协同创新。
不仅仅是城市大脑,不仅仅在杭州
关键点:智慧城市的新一轮建设热潮,规模上亿渐成常态,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纷纷入局
跟踪近两年数字城市(园区)建设项目招标合作情况可以发现,项目金额超过1亿的超大型项目屡见不鲜。从体量上看,这两年的项目较早几年有很大提升;从内容上看,城市大脑、综合平台越来越多,项目集成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成为新的主题;从合作企业类型上看,由过去的软件和信息系统集成商扩展到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企业。
表 2019年至今部分数字城市(园区)建设项目中标情况
数据来源:GEI数字经济部整理
以上只是近一年多智慧城市建设的冰山一角,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平台、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建设项目仍在不断涌现,不仅是北上深杭等一线城市,大量二三线城市、县市都在布局。不禁让我们思考:
如何保证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能有实效?新经济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否有新的模式?更进一步说,是否可以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杭州城市大脑的特别之处
关键点:以城市大脑建设场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杭州城市大脑”已经成为创新标杆,更重要的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打造了城市大脑“杭州方案”和“杭州生态”,成为了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企业的超级孵化器。
我们认为,杭州城市大脑与一般智慧城市(园区)项目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要创新:
一是项目由企业提出,政企联合,以创新为目的共同谋划场景项目。“杭州城市大脑”的最初创意来自阿里云CTO王坚博士对于未来城市的判断。他认为,在算力时代,“城市大脑”是城市最重要的新基础设施,就像电网是电力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样,“城市大脑”会催生大量意想不到的发明和创新。杭州市政府改变了数字城市建设原来的做法,从企业的创新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府的项目需求出发,根据王坚博士的创新需求设计项目,通过与企业共同创新的方式,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二是吸引调动多方资源参与项目建设,为更多的优秀企业提供机会。在“城市大脑”的建设过程中,杭州认识到应当采用开放创新模式,吸引最优秀的企业加入,打造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业生态。在“杭州城市大脑”启动初期,一共有17家企业参与建设,包括阿里云、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中控信息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其中,阿里云提供了“城市大脑”的基础架构;海康威视提供路面交通的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大华股份提供了图像的智能算法,实现车型车系的自动识别,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银江股份负责建设交通大脑等。
三是项目发挥平台作用,建设过程就是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构建过程。在参与方中,不仅有信息企业,还有投资方提供资本支持,银杏谷资本与阿里云、富士康、用友集团等行业龙头建立了培育产业互联网的孵化生态,为参与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资本支持等。“杭州城市大脑”成为了十分高效的数字经济企业孵化器,许多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得以借助“城市大脑”平台,实现快速成长。例如成立于2016年的数梦工场由于在“杭州城市大脑”中提供数据运营及服务,获得了许多城市的青睐,已经为浙江、江苏、广东、河南等三十多个省市提供政务大数据服务,成立4年估值超15亿美元,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四是制度支撑做好项目运营,形成“杭州方案”打出杭州数字经济新品牌。杭州云栖小镇建设了8000余平方米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共有350余人常驻云栖小镇集中办公。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一开始就采取市场化运营,将城市大脑作为可复制的产品推广——成立了由市国有企业控股,社会企业和研发团队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深谙传播和公众认识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价值,联合央视及新媒体渠道大力宣传报道城市大脑,将其打造城市数字经济的品牌和形象。
如何建设城市大脑,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我们的理解和建议:新场景,新基建,新治理,新经济
将数字园区、智慧城市建设当作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场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和培育,尤其需要场景。场景构建了数据驱动的商业闭环,能够创造新需求,提供用于产品创新和迭代的真实环境,因此以应用为核心的场景已开始成为新兴产业爆发的原点,也将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稀缺资源。长城所形成了一套以场景驱动新经济发展的方法论,提出主动营造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场景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也是区域创新的重要抓手。对于数字经济而言,数字城市(园区)是非常适合打造场景的资源,政府以应用、培育新技术新业态为目标,用开放的方式策划、建设数字城市,对接和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平台公司等多方资源,真正将建设过程变成产业培育的过程。
将城市大脑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新基建、新场景的创新平台。在智慧城市、数字园区众多建设内容中,城市大脑有其特殊地位。城市大脑作为打通数据、提供基础技术支撑的关键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是当地培育数字类新技术新应用的一个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平台性,有产业带动的潜力。我们建议应将城市大脑作为一类“新基建”看待,用“平台+生态”的方法,联合多方资源共同策划,设计好开放机制和孵化机制,在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最大化其产业带动作用。
总结建议:
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注入新经济理念,增加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的视角;
加强对城市大脑、人工智能测试场、基础平台、综合集成应用等数字经济新基建、新场景的策划;
在智慧城市、城市大脑规划建设中,加强产业生态营造的体系机制设计,使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投入,能够同步换来地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