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血压都测错了,医生教你正确测血压,这5个点要牢记!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高血压2.45亿。
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测量血压,特别是在家里。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常见血压测量误区!

不了解这些,血压等于白测了!

>> 一天中什么时候量血压最准?

建议每天 7、11、14、19 点测量;
如果因各种原因,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测量 4 次,可以在每天早晨起来后 1 小时内(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和晚上睡觉前(晚饭后、洗浴后、服药后)进行测量。
而当血压控制稳定且达标之后,可以 2~3 天测量早晚血压各 1 次;另外,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要及时测量血压。

提醒:如果家庭自测血压高于135/85mmHg,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 

量血压,伸左手还是右手?

临床测血压,一般选择病人右手臂进行测量。
为何呢?
对第一次测血压的人来说,应该选测量左、右两侧上肢的血压,左、右两侧测得的血压数值会存在差异,一般右边比左边高5-10毫米汞柱,这时应以数字大的一侧为准,而且之后量血压时,也要取高一侧来量。
由于大多人右侧血压都是略高于左侧,所以诊室多测右侧上肢血压,而不是大家以为的“男左女右”。

>> 血压的数值多少算正常?

血压的测量结果包括两方面:收缩压和舒张压(单位:mmHg)。

●当收缩压<120,舒张压<80:表示正常

●当收缩压达120~139,舒张压达80~89:表示血压偏高(高血压前期)

●当收缩压≥140,舒张压≥90: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 多久量一次血压比较好?

关于量血压的频率,不同人群有所区别:

●初诊患者:早晚各测一次,连续测5~7天

●正在调药或血压波动的患者:早晚各测一次,连续1周

●血压控制平稳患者:每周测1~2次,选择自己每日血压较高的时候测。

对于健康人群,每年测量1次血压即可;但如果血压偏高但未达高血压的,建议最好每月测1次昼夜血压。

提醒:当出现头晕、头疼等不适的特殊情况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关于高血压的5个常见误区

1

年纪大了血压高很正常?

虽说年龄大了确实更容易得高血压,因为人体动脉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降低。但是,这并不表示中老年人血压增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

不论是什么年龄,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一天的3次血压值,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都可考虑为高血压。

2

高血压没有症状可以不用管?

没有高血压的症状产生,就说明血压不高,这也是常见的控制血压误区。很多人发现自己没有头晕、肢体发麻、心慌心悸的现象,因此就没有采取任何的控制血压措施,认为血压已经稳定。

其实,血压升高的过程中,不一定就会引发不良症状,部分人在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身体不良反应,但不代表没有症状就是血压恢复正常,这个误区需要避开,否则没有采取合理的控制血压措施,高血压会加重。

3

越贵的降压药效果越好?

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信念,不少患者觉得贵的降压药一定效果更好,但这其实是个误区。

降压药没有好药和差药的分别,关键要看患者的高血压适合哪一种,有些降压药价格不贵,但对于某一类个体效果很好,那就是好药。

4

血压恢复正常后就可以停药?

很多老年人认为血压恢复正常,就可以停止用药,属于控制血压常见的误区。因为大部分高血压通过使用药物病情会改善,血压也会降低一些,但不意味着疾病就完全治愈。

如果自行停止药物,血压依然会升高,甚至带来更严重的身体伤害。

因此,在合理控制血压的过程中,应该谨遵医嘱,根据医生的指导坚持用药,才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保持血压稳定。

请大家要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是不能被根治的,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

5

保健品、保健仪器、天然降压药更安全?

目前并没有哪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可以根治高血压。事实上,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等),并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反而还会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本文来源:微医、医联媒体。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诊疗建议使用,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