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有两段话,将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可不知
有些人在铁桶里呆久了,会认为铁桶即是世界,一旦离开铁桶,或者有人为他描述铁桶外面的世界,他反而会觉得外面世界的姹紫嫣红是一种幻相。
就如同柏拉图“洞穴理论”中那些被绑在山洞中的人,刚踏出洞穴那一刻的心态。
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接受影子的“真实”,而把别人的劝告当作毒药,于是这些人就恼羞成怒的,把那个为他们松绑的人,用石头给砸死了。
《庄子》中有这么一段话:“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
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实际上,这是孔子五十一岁向老子问道时,老子对孔子所说的话。意思就是说,假如道可以用来进献,那么人们都会向国君进献大道;
如果道可以用来奉送,那么人们都会向自己的双亲奉送大道;如果道可以传告他人,那么人们都会告诉给他的兄弟;如果道可以赠予人,那么人们都会用来赠予他的子孙。
然而做不到的原因是,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智慧可以承载大道,那么就算是把大道阐述给他,大道在他的内心也不会停留。
更何况大道还无法阐述,道可道,非常道,言语道断,一说就错。如果一个人持身不正,那么就算是他暂时明了了大道,他也仍然做不到知行合一,内外一致,自然大道也不会外化成他的行动。
正如《天道》芮小丹对丁元英所说的:“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外在接收的叫知识,内在显化的才叫智慧。同时佛祖也说过:“智慧不可赐,唯有通过磨难才能获得。”听一万句道理不如自己摔一跤,所有的道理如果不是自己悟出来,谁告诉你都没用。
所以,不要轻易和思想不在同一个高度的人,传授超过他思想所在高度的道理,因为在他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者思想达到某种高度之前,他是不会理解的。
也不要随便和亲友、同事、同学,去谈论宗教和信仰。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你众叛亲离,无法自存。当你有了观点的时候,你就有了敌人。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必将越少。
更不要和你价值观相差甚远的人辩论,他永远不可能理解你,反而认为你傻,这是人性。举目四望,个个都像极了冬虫夏草,上半身是韭菜,下半身是蛆虫。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永远不要对一头蒙眼拉磨的驴描述草原的广阔,他不会因为对草原的向往而感激你,反而会因为对石磨的依恋和对鞭子的敬畏而踢你。
高人是如何与人交流的?他不会随便跟人说,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思维狭隘,接受不了,而高层次的人在一起聊一些高层次的事,就无需顾忌,直说就可以。
《庄子·秋水》有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古圣先贤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极力的把众生从井里给拉出来,让人们看看什么是天,什么是宇宙?
但是没办法,无缘不能度,多数人终究因为害怕接受这种沉重的“真实”,而又逃回井里去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还是有人选择留了下来,接着去探索崭新的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