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解析|2021青岛一模

来源:地理研学吧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太阳位置有很大变化。2017年二十四节气每个对应日期的9点,某摄影爱好者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栋高楼上,从朝东的窗口以相同位置拍摄太阳。一年下来,他将拍摄的24个太阳叠加,全部位点呈现为倾斜的“8”字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摄影师在夏至日9点拍摄太阳时,太阳所处的方位是

A.东北        B.正东

C.东南        D.正南

2.下列节气中,北京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的是

A.立夏       B.白露

C.立冬       D.小寒

解析:

1.该地拍摄地点在北京,根据太阳方位规律得出,北半球地方时9点时太阳方位在东南,答案选C

2.根据昼夜长短差值规律得出,二至日,昼夜长短差值最大,二分最小。选项中,小寒与冬至相邻,故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答案选D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的滩地,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下图示意湖南张家界索溪河谷4个观测点(P1-P4)的河流阶地剖面(T0为河漫滩,T1-T4为河流阶地)。据此完成3-4题。 

3.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是

A.P1→P2→P3→P4        B.P1→P2→P4→P3

C.P1→P3→P2→P4        D.P1→P3→P4→P2

4.P4观测点附近T0缺失,推测其主要是由于该河段

A.地壳下降        B.河流径流量大

C.河道宽深        D.水位季节变化大

解析:

3.水往低处流,因此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取决于各观测点河床海拔,由图可知,P1约为270m,P2约170m,P3约200m,P4约180m,故选D。

4. P4观测点附近河漫滩缺失,根据材料中河漫滩的定义,可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枯水期差别大)有利于河漫滩的形成,可排除D项;河道宽深,说明该河段下蚀作用明显,河岸较陡,不利于沉积,形成河漫滩的条件差,C项正确。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量大,北支受海洋影响大。该岛在南、北部建有26座水闸,主要有挡潮、引水、泄洪、排涝、灌溉等功能。据此完成5-7题。

5.崇明岛北部水闸在1月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主要是为了

A.储存淡水       B.减少海冰侵蚀

C.拦截泥沙       D.防止海水入侵

6.为充分发挥崇明岛上水闸的功能,该岛水闸夏季应

A.北部开、南部关       B.北部开、南部开

C.北部关、南部开       D.北部关、南部关

7.与南部相比,崇明岛北部多处水闸功能减弱或丧失,其主要原因是

A.风化断裂         B.海水腐蚀

C.洪水冲塌         D.泥沙淤积

解析:

5.北部受海水影响较大,所以在相对枯水期的一月份关闭水闸,以防止海水入侵,答案选D。

6.夏季是降水最多的时候,打开两侧水闸可以泄洪,因此答案为B。

7.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流水在南侧侵蚀,北侧沉积,同时受到海水顶托作用,北岸泥沙淤积使得水闸功能减弱,因此答案为D。

 “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汇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下图示意肯尼亚西南部地区。据此完成8-10题。 

8.与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热带草原气候    乙一热带雨林气候     丙一裂谷干旱气候

B.甲一热带草原气候    乙一裂谷干旱气候     丙一热带雨林气候

C.甲一热带雨林气候    乙一热带草原气候     丙一裂谷干旱气候

D.甲一热带雨林气候    乙一裂谷干旱气候     丙一热带草原气候

9.图示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地处热带地区

C.水资源丰富       D.受人类干扰少

10.保护区内降水集中在3月底-6月中旬及10月底-12月初。摄影爱好者前往动物观测点拍摄的最佳月份是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解析:

8.甲地地处东非高原,因为高原地形地势高,导致上升气流减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观察图,乙地地处低纬,为热带,加之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高原山地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丙地地处东非大裂谷谷底,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形成裂谷干旱气候。故选A。

9.由材料“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汇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图中纬度和比列尺可知,从西侧的东非高原、山岭到东侧的东非大裂谷谷底,在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范围内,而海拔落差却达到了近2000米,相对高度大,气候多样(或垂直地带性显著),动植物资源丰富,故选A.

10.由材料“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知,每到旱季,这个水塘便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所以拍摄的最佳月份应选旱季进行,从A、C两个选项选择,而A选项,1-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太过耀眼,不利于拍摄,且一天中一般在日出前后进行拍摄,故选C。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状态。下图示意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表示意人口结构类型与老龄化系数。据此完成11-13题。 

11.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类型由

A.年轻型进入成年型Ⅰ期

B.成年型Ⅰ期进入成年型Ⅱ期

C.成年型Ⅱ期进入老年型I期

D.老年型Ⅰ期进入老年型Ⅱ期

12.1990-2000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系数回落的主要原因是

A.少儿人口快速增长

B.青壮年人口显著增加

C.老年人口大量外迁

D.人口生育率明显下降

13.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进程在加快,但慢于广东省,更慢于全国。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

A.气候环境更宜居住       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海陆空交通更便捷       D.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

解析:

11.据图可知.1990-2010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系数在百分之六上下浮动为表格中所示的成年型Ⅱ期,2010年后大于百分之七为表格中所示的老年型I期,所以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类型由成年型Ⅱ期进入老年型I期  ,故选C。

12.1990-2000年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少儿人口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老年人口大量外迁的可能性也不大,人口生育率明显下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系数上升,只能选B,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青壮年迁入减缓了人口老龄化。

13.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进程在加快,但慢于广东省,更慢于全国原因在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更发达吸引了更多的青壮年迁入减缓了该地人口老龄化进程,故选B。

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其侵蚀的主要营力是风。如果可以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图示意辽西北某地区风速与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剥蚀深度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

A.流动沙丘坡脚        B.固定沙丘坡中

C.流动沙丘坡中        D.固定沙丘坡顶

15.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剥蚀深度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      B.风速     C.坡度      D.土壤

解析:

14.C 剥蚀深度越大,说明侵蚀强度越大,流动沙丘沙地土壤受风力侵蚀作用大于固定沙丘。由图可知,左图剥蚀深度大于右图,可推测左图为流动沙丘,右图为固定沙丘,左图中坡中剥蚀深度最大,故C正确。

15.A 剥蚀深度差异,体现了受侵蚀强度的差异。流动沙丘缺少植被覆盖,受风力侵蚀作用强,沙地土壤易被侵蚀导致剥蚀深度更大,A正确;同一地区风速、土壤差别不大,B、D错误;不同的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据图文材料,其坡度、土壤无法比较,C、D错误。故A正确。

1-5  CDDCD    6-10  BDAAC    11-15CBBCA

解析老师:

崔晓丽 刘洋  王伟  闫娜

刘复霞  盖如帅   郭爱萍

来源:地理研学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