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精微(针药秘传)

常用明目经验特效穴位:阳白穴(取正坐或卧位,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针灸集成》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阳,天部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以此得名。阳白穴生气壮阳,有祛风清热、益气明目、清头明目、祛风泄热的作用,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主治眼目、头面等疾患,如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眼睑动、胬肉攀睛、迎风流泪、瞳子痒痛、目眵、雀目等)、凤眼穴(首载于晋代《肘后备急方》,现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创用本穴名“凤眼,奇穴,大指甲后约一寸,内侧横纹尖端,针二分,灸三壮,主治一切目疾。”在手拇指桡侧缘,指骨间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伸臂仰掌,微屈拇指取穴。主治一切目疾: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小儿夜盲;心腹烦满,呕吐,呃逆;手指疼痛,不能屈伸等)、明眼穴、大骨空穴、小骨空穴、养老穴(把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另一只手的食指点在手腕关节高出的那块骨头上,然后手往里一翻,食指就跑到一条缝里,此缝就是养老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即是。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睛明穴(又名泪孔、泪腔,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迎风流泪、偏头痛、降低眼压、消除疲劳)、四白穴(是指“四方明亮”之意,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明目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在眶下孔处,功能祛风明目、通经活络,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等,通过对四白穴进行刺激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眼部的肌肉疲劳,对眼部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丝竹空(又名巨窌穴、目窌穴,在眉梢凹陷处,功能明目止痛)、太阳穴(两眉梢后凹陷处,有醒脑明目之功效,能提高视觉神经、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瞳子髎、球后穴、承泣穴(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功能散风清热。改善眼睛红痛,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口眼歪斜,此穴是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鱼腰穴、印堂穴、明目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 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主要治疗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歌诀有云:明目穴位耳后坑,交叉取穴面神经,对侧眼角刺一寸,一切眼疾用之灵。针刺手法:2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方向刺0.5—1寸)、风池穴(在后枕部双侧凹陷中)、目窗穴(又名至营穴、至荣穴、至宫穴,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针灸大成》载“临泣后一寸半”,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远视、近视、面目浮肿等作用)、玉枕穴、头维穴(又名颡大)、天牖穴(又名天听穴)、光明穴、足通谷等。这些穴位既可以通过针灸调节视力,又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舒缓眼睛疲劳,是生活保养值得借鉴的养生保健要穴。

明目药材临床常选用蝉蜕(又名净蝉衣、蚱蝉)、龙眼肉(又名圆肉、元肉、桂圆)、决明子、石决明、珍珠(母)、谷精草、木贼草、密蒙花、青葙子、车前子、枸杞子(地骨皮亦可)、(甘)菊花、野菊花、白蒺藜、蛇蜕、千里光、茅苍术、霜桑叶、菟丝子、灵磁石、蔓荆子、香白芷、楮实子、冬瓜子、茺蔚子、川椒目、川黄连、海浮石、黑豆、槐角(花)、黄精、琥珀、荆芥穗、款冬花、零陵香、龙胆草、鹿衔草、马齿苋、瞿麦、桑葚子、黑芝麻、山茱萸、沙苑子、栀子、女贞子、生熟地黄、升麻、夜明砂、旋复花、元参、远志、月明砂(望月砂)、秦皮、茈胡(柴胡)、灵芝、萤火虫、羊肝、人乳汁(仙人酒)等。凡补益肝肾之药材皆可明目,多数种子类药物皆能益肝明目、强肾种子。外用炉甘石、冰片、熊胆、芦荟、猪胆汁、象胆、寒水石、矾石等皆有明目之效。

《万病回春》清肝明目汤:当归15克,芍药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黄苓15克,栀子10克,连翘15克,防风15克,决明子15克,黄连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姜活10克,蔓荆10克,菊花10克,蒺藜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石膏20克(碎),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用于实热证的眼疾、炎症、充血、疼痛引起的角膜和结膜疾病,如角膜炎、巩县膜 炎,虹膜炎,白内障等。方解:本方由补血,清热解毒,明目三类药物组成。张玉龙息心网编辑整理当归,川芎、芍药,地黄为四物汤,决 明子。菊花蒺藜,荆芥薄荷、蔓荆有明目和清上焦热的作用;防风,姜活有解表作用;黄苓、连翘、栀子、黄连、石高、桔梗有清热解毒作用;甘草调和诸药。

林端昌明目汤:川3克,归尾3克,白芍3克,生地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栀子3克,石膏3克,连翘3克,防风3克,荆芥3克,薄荷3克,羌活3克,蔓荆子3克,菊花3克,蒺藜3克,草决明3克,桔梗3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明目治障汤:枸杞子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6克,谷精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张氏(张学礼)全效明目汤:净蝉衣10克,铁皮石斛10克,枸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甘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谷精草10克,木贼草10克,密蒙花1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炒苍术30克,石菖蒲12克,明天麻10克,制何首乌30克,制黄精15克,车前子18克,黄芪30克,党参12克,蔓荆子10克,云茯苓30克,柴胡苗10克,川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玉䶮银海澄明汤:蝉蜕10克,蛇蜕10克,决明子30克,红景天15克,霜桑叶10克,木贼10克,紫灵芝10克,谷精草10克,野菊花10克,升麻15克,鳖甲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灵磁石30克(先煎),鬼箭羽30克,玉竹15克,夏枯草10克,天花粉3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临证,需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眼科病变是临床较为忽视的,但是眼睛是身体之最为紧要的器官,故而尤应该被重视。中医眼科需要有志之士去参悟,中医眼科专著也不少见,只是多数医师关注不够。

(0)

相关推荐

  • 一药一方一穴位(第二辑)117期

    昨天 [一药] 巴豆 <药性赋·热性>云: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文献记载: <神农本草经·下经>:味辛 ...

  • 『养生茶』(一)清热泻火茶 : 酱明茶

           原料:败酱5.草决明3.荆芥3.木贼草3.白蒺藜3.花茶5.        用法:用败酱.草决明.荆芥.木贼草.白蒺藜的煎煮液350,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

  • 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王军媛,张  军,刘  颖,高阎满,孙佳佳,刘晓曼 (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以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群.长期的血糖持续升高可导致动 ...

  • 针药并用治面神经麻痹

    时间:2021-01-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展文国 谢某,男性,64岁.突发左侧面神经麻痹2天伴有头痛便秘口苦.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有半指缝间隙,流眼泪,左侧口角漏涎,舌 ...

  • 中医针药兼施一周治愈肝火肝郁医案

    张XX,女,46岁,5年前经朋友介绍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 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夜寐不安甚至失眠,胁痛口苦,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中医辨证:肝郁化火伤肾. 中医治法:清肝泻火. 中医方药:菊 ...

  • 针药结合治疗8种腰痛

    腰痛的辨证治疗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多有发挥.将其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血瘀腰痛.肾虚腰痛.风寒腰痛.痰湿腰痛.劳损腰痛.闪气腰痛八种类型进行叙述. 1.寒湿腰痛 症状分析 腰部疼痛.重着 ...

  • 中医针药治疗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筋瘤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一种病变. [病因病机]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或经久站立工作.经常负重及妊娠等因素,使得血壅于下,筋脉扩张充盈:或因劳累之后,血脉充盈,再涉水 ...

  • [转] 治咳嗽神方 转载自针药门古医术

    治咳嗽神方治咳嗽神方(针药门古医术工作室)自去年农历年底有人感冒咳嗽数月不愈,今天已经是农历二月初二了,仍有人不愈.但其经络阻塞皆有规律可循,当以治左侧胆经为主,并且须左太冲放血.诊断皆以左太冲穴压痛 ...

  • 简要针药救急十法(降压、通便、醒神、祛痰……)

    导读:这篇文章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中医急诊科的诊疗指南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如医疗条件较差,或在边远地区,或路途如遇险情,可单独使用,故名救急十法."又想到<千金方>里著 ...

  • 『名医经验』任宝成:以消为补 针药并施

    任宝成治疗小儿病着重脾胃,并强调"以消为补",重视消导法的临床应用.除小儿泄泻.小儿积滞等疾患外,其他疾病如小儿反复外感.咳喘等亦重视此法,往往在治食过程中邪势也渐衰退. 小儿疳积 ...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 针药并施治颈性眩晕

    该患颈项强痛伴头晕1年余,半月前因工作劳累而突发眩晕,做脑部CT及脑血流图检查未见异常,结合颈椎MRI检查及临床体征,以及舌象脉象,四诊合参,辨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眩晕,治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