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川剧高腔莫得事,要知道四川人的幽默,都用在帮腔唱词上了
川剧原叫川戏,有大名鼎鼎的变脸吐火等绝技。记得二十多年前,在泸州的大街小巷,曾流行过一首歌《谢谢你的爱》。许多人第一次听到川剧版,觉得用川剧还有帮腔来演绎的通俗歌曲,让人倍感幽默滑稽。
川剧变脸吐火
“不要问我,一生曾经爱过多少人,你不懂我伤有多深,(帮腔):伤有多深呐。……不喜欢孤独,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这分明是一种痛苦。(帮腔):哎呀,好痛苦哇。”
其实,川剧虽不如昆越黄梅腔调柔甜好听,但唱词特别夸张可爱,笑果"喜人。
在传统剧目《逼妻》里,邱大少爷的唱词十分夸张:遥想当年"神龛上二十四个金香炉,饭甑子三道黄金箍”等等的昔日风光,一大段精彩唱词,堪称《红楼梦》贾雨村听小门子讲"护身符"的川味注释版,相当有趣。
《逼妻》剧照
他一边要妻子借根针线,把米串起来吃"金线吊窟窿",一边还要摆阔少爷派头形象,唱词将败光家产的赌徒心态,描绘得十分生动。
又比如川剧《柳荫记》中,媒婆夸耀马家非常有钱:“马员外家大豪富——”,豪华到哪个程度,戏中就用帮腔给补上了:“猪油泡饭——!”今天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土豪”能有猪油来拌饭,也够显摆级别了。
所以,不喜欢川剧莫得事,要知道四川人的幽默,都用在帮腔唱词上了。
南怀谨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介绍帮腔,关于40年代川剧表演回忆的文章。他在文中举了一段川味十足的帮腔唱词,出人意料地插科打诨,如歇后语一般补上下半句,十分接地气地,令人忍俊不禁。
南怀谨
两个山大王的上场后,一个唱的是:“独坐深山闷悠悠 ,两眼盯着帽儿头;若要孤家愁眉展 除非是——“(帮腔接唱:“除非是——豆花拌酱油!”)
另一个山大王则唱到:“小子的力量大如天 ,纸糊的灯笼打得穿,开箱的豆腐打得烂 ,打不烂的——“(帮腔接唱:“打不烂的——是豆腐干!“)
堂堂两个占山为王的大汉,一个狂妄自大敢称"孤家",却志在“帽儿头”,即满满一大碗的白米干饭,加“豆花拌酱油”,证明了好吃不过豆花饭;另一个显摆有了绝世的武功,原来不过是打得烂灯笼,打得烂豆腐的高手!
这些唱词本来就非常可笑,加上帮腔,充分表现了川剧的喜剧风格。每一出戏都让人感叹,川剧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
《穆柯寨》剧照
全国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剧种,川剧高腔是独一无二有帮腔的。
川剧的高腔、昆腔、胡琴、弹戏、灯调五个声腔中,也唯高腔有帮腔。川剧的高腔古称“徒歌”,即无伴奏清唱;由此产生帮腔这种辅助表演形式。
与西洋歌剧的合唱部不同,传统的川剧有帮腔时,一般演员并不同唱只有动作,因为只有半句,所以高腔可以唱到特别高,有帮腔后面接着,不用担心高音下不来了。
大概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高腔高了下不来要合唱者接下半句救场,所以才有了帮腔,这种民间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川戏中帮腔言观众心声,正面积极警示句也有很多。
《逼妻》剧照
同样在《逼妻》一戏中,苏大郎无耻劝妻倚门卖笑,就有苏妻伤心欲绝唱道:"嫁个丈夫无人志向"伤心转身,就先有帮腔:"站在人前脸无光,坏了三纲和五常",而后她缓步而复唱此句开头,怒骂丈夫不知羞耻,不仅丰富了表演的层次,更突出了她悲愤的心情。
另外帮腔还有如影视画外音推动剧情,烘托气氛等作用。
如魏明伦的新编川剧《潘金莲》,第一场伊始即有帮腔,交待故事发生的气氛背景:暗室红颜劫,明堂法华经。不见屠刀影,只闻木鱼声。随后潘金莲和张大户上场。
而在《渡蓝关》开场,有帮腔以第三者视角,柳宗元的名诗《江雪》之"千山鸟绝,万径人踪灭"为唱词,将空无一物的舞台,描绘出了蓝关天寒地冻的景象。
张杰演唱《蜀道难》
近年来比较有名的,如赵雷的《成都》和张杰的《蜀道难》,同样为川剧和流行音乐结合的尝试,帮腔也不曾缺席,这种与时俱进的新派演绎,令人俗中见雅。
另从戏曲文化来看,由川戏舞台表演产生的"言子"俗语不少。
比如川人所言"媒子”,从最早的起源来讲,除去一说是出自双篁表演,由有说叫"帮腔客"的分析,应是从川剧帮腔唱法而来。
川剧表演
其他还有如"敲边鼓","颤羚子","十处打锣九处在"哪儿都有你,"响鼓不用重捶","耍花腔","打玩意儿",至于"扯皮变脸","文的找武的吃,武的找来文的吃""孱胡子","杀幺腔”,"幺不倒台"等等,大大丰富了地方语言,不一一尽述了。
这些词,四川老乡们,都知道是啥子意思吗?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