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外用吴茱萸治吐泻、肚子冷痛、高血压?
中医书友会第1913期
I导读:吴茱萸外治,可作脐疗治吐泻,可贴脚心涌泉引火归元,可纳入阴道治带下,可熨也可洗,诚为良品,具体如何操作,本文为您揭晓。
吴茱萸是外治良药
作者/吴震西
本品除供内服外,在外治中应用也颇广。
如用作脐疗,可治寒性吐泻、痢疾、消化不良等症;贴敷涌泉,可治小儿流涎、痄腮、婴儿喘鸣、妇人胎动不安及目鼻咽喉唇口诸病;用以熨、洗,可治腹中癥块、痔疮出血、白带、阴下湿痒等疾;伍川椒作蜜丸,纳入阴中,可治子宫寒冷不孕;煎酒含漱可治牙齿疼痛;局部涂敷,可治痈疽发背、黄水疮等。
我在外治临床中体会到,吴茱萸的散寒止痛和引热(火)下行的作用较为突出,兹分别举例如下。
散寒止痛:
如治张某,女,32岁。
产后不慎吹风,致前额冷痛2年,得温则舒,虽盛夏亦欲用布带包裹,证属寒凝头痛,予吴茱萸15g煎汤熏洗,1日2次,连洗1周即愈。
又如白某,女,35岁。
8年前结扎术后吃冷粥,致腹部冷痛,至今不愈,有时肠鸣便溏,夜间自觉腹部似有冰块覆盖感,此乃寒中肠腑,予以温中散寒,用吴茱萸、白胡椒各等分为末,酒调敷脐,再以热水袋温熨半小时,每日换药1次,1周后冷痛减,半月痊愈。
又如章某,男,45岁。常涉水捕鱼,致下肢冷痛,有时肿胀,屈伸不利,曾服祛寒逐湿汤剂疗效不显,限于经济条件中断治疗,询找外治方法,嘱用吴茱萸研末,黄酒拌炒,布包趁热熨患处,冷则再炒再熨,治后冷痛逐渐减轻,连续半月竟愈。局部受寒疼痛,用辛温散寒药外治,可使药直达病所,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引热下行:
如治戚某,男,26岁。鼻衄反复发作月余,鼻干咽燥,口渴欲饮,脉滑数,苔薄黄,证属肺胃炽热,灼伤阳络,予生吴茱萸50g,研末,分5次醋调敷涌泉穴,药尽即愈,半年余未发。
又如束某,女,36岁。口疮反复发作10余年,辛劳则发,口干内热,大便燥结,证属胃火上炎,予生吴茱萸研末,酒调糊,敷足心,日换1次,3天即愈,复发再用仍有效。
又如陈某,男,46岁。有高血压病史,近因情志怫郁,头晕头痛,面赤口苦,夜寐不宁,脉弦,苔薄舌红,血压24/13.3kPa,证属肝阳上亢。予吴茱萸、生附子各等份,研末,用醋调糊敷足心,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血压17.33/10.66kPa。
《本草纲目》载:“吴萸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其治鼻衄、口疮、高血压病等患,亦异病同治法也。